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麻沸散与“暴雨梨花针”
——中草药麻醉与针刺麻醉

中国很早就有关于麻醉的传说和记载。

战国名医扁鹊以“毒酒”作麻药,为患者“剖腹探心”。公元2世纪,中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后汉书·方术列传》《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记载:“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缚以神膏,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说明在1700多年以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麻沸散”又名麻肺散或麻肺汤,处方后来失传。

在公元1~2世纪《神农本草经》中也有不少具有镇痛麻醉的药,如羊踯躅、大麻、乌头、附子、莨菪子、椒等。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都有用大麻镇痛的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说:“用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欲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苦也。”明代张介石的《资蒙医经》中记有“蒙汗药”,用闹羊花、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磨为极细粉末,用热酒调服。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虽然中草药中有许多成分具有镇痛麻醉作用,但都与现代麻醉剂无关,世上也没有像传说中“麻沸散”一样仅口服就能达到全麻状态的中草药麻醉剂。

▲李时珍造像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针刺治疗头痛、牙痛、耳痛、关节痛和胃痛等记载,古代、近代和现代有不少文献均记录了针刺的镇痛作用。现代的如1958年9月5日《解放日报》曾报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中医科合作,采用针刺代替药物麻醉获得成功。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随团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患急性阑尾炎,在药物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2天,他接受针灸治疗20分钟缓解术后疼痛,据其自述效果非常好,随后詹姆斯在1971年7月26日的《纽约时报》上撰文介绍了他的这段奇遇。目前,针刺疗法多采用毫针、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手段,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来取得镇痛、缓解恶心呕吐、镇静和抗焦虑等效果。

再说说“暴雨梨花针”。这件暗器并非针刺穴位,它源自武侠小说《楚留香传奇》。按照小说作者古龙的描写,此物发射之时,共27枚银针激射而出,势急力猛,可称天下第一,每一射出,必定见血,纵横江湖的许多高人都死于此暗器之手。“暴雨梨花针”其实已经超出武侠的范围,它的出现,是古龙为了表明再厉害的武功其实也有限,真正无敌的是人类的智慧和科技,古龙是借一件暗器重申:技术的发展,才是无敌!

(郭 丰)

专家简介

郭 丰

郭丰,医学硕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针药复合麻醉的临床实践。 9rN82Khgz6g+noXW/0DDa4r7zz97b2edQlweet6FH4BhVdZNNwR71XHKEGMijB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