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个性化用药——给适合的人用合适的药

药物是把“双刃剑”

生病吃药,我们将药视为驱除病痛的主要武器。但是这个武器如果用不好,反而会造成我们自己的伤痛。临床上的用药案例不断提示我们,采用相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其疗效和副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据统计,全世界三分之一死亡患者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药。

在中国,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高达10%~20%,因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高达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根据临床试验及经验得出的“平均值”用药剂量,以“疾病诊断确定用药方案治疗监控临床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为特点的传统用药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要求。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药而异”的个性化用药才是可以产生医疗高效益的主流。

药物的作用效果可以受环境(饮食、抽烟、喝酒和空气)、生理(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病理(病程、并发症、肝肾等代谢器官状态)和遗传(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组、表观遗传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用药应运而生。

它将以上各种因素考虑在内,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采取“疾病诊断个性化分析确定用药方案治疗”的医疗模式,以实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安全、合理、经济、高效、全面的治疗效果。个性化医疗由于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和用药失败的情况,缩短用药周期及药品批准时间,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全面减少总体医疗花费,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基因差异是关键

遗传多样性是用药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尤其针对同一药物而言,基因差异可以解释95%的药效和代谢个体差异。这一点催化了药物基因组学和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药物基因组学由药物遗传学发展而来,除了研究基因组或基因变异对个体差异的影响,还涉及与药物反应有关的所有遗传基因组学信息、药物作用靶位(药效发挥)和转运蛋白(药物体内运输)相关的信息。通过基因检测,查找患者基因组是否含有药物反应相关蛋白的突变,研究这些突变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药物作用靶标的影响,并针对这些信息确定适用于患者的用药种类及剂量,从而实现用药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美国FDA已经将近200种药物贴上了遗传标签,并批准一系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产品应用于临床。

将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衔接的关键步骤就是找与疾病相关且最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的基因型,将其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剂量等临床意义联系起来。至2016年12月,PharmGKB数据库已收录与疗效和安全性有关的靶点基因或代谢酶基因的药物189种,涉及肿瘤、心血管、神经、血液及免疫等19个疾病领域。通过基因标志物多态性的总结与丰富,完善药物剂量使用指南,让药物基因组学成果真正服务于临床,指导个性化合理用药。

●部分国内上市药品基因标志物

目前个体化用药不断扩展,但其在推广和投入临床上仍存在障碍,包括技术和设备投入不够,公众接受度不高,医患信任缺乏等。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医患双方不断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培育相关人才,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尽可能提高个性化用药的性价比,使个体化用药充分发挥医疗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社会群众。

(马 端)

专家简介

马 端

马端,复旦大学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基因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与遗传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防治和遗传咨询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工作。 EcrzN1SvLjZ3wt/aAoR71QAe6UHMxuG9k8nOEWa/MhJ+U+SN3FLUrfbN3G62uP9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