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双腿就像“中了邪”一样无法停止活动,因为一旦安静下来,犹如蛆虫蠕动、小虫啮咬、蚂蚁行走般,或是瘙痒、拉扯、牵引般的感觉就会涌上双腿,让人无法忍受一分一秒,迫不及待地想动动双腿,试图甩掉这种感觉。而更为残忍的是,他们无法获得一个安稳的睡眠,因为这种难以忍受的感觉在夜间躺下来的时候尤为严重。这种“腿不由己”的痛苦不仅折磨着他们的身体,更是折磨着他们的心灵。他们无法判断这种痛苦的来源,常常怀疑是否是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他们不敢向家人、朋友、同事倾诉,因为怕招来“神经病”的耻笑。更无助的是,当他们寻求医生的援手时,非专科医生只会表示爱莫能助或给他们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
现代科学已经寻找到了这一睡眠的“杀手”,称之为“不安腿综合征”或“不宁腿综合征”。它不是“心病”,更不是癔症,它确确实实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它可以单独发生(这部分人通常具有家族遗传性),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生,如贫血、尿毒症、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该病人群覆盖率广,不仅影响中老年人群,而且涉及多动的儿童、怀孕的妇女,因此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
值得安慰的是,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方式都有缓解症状的作用,尤其是药物研究更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等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专科医生对此能够提供科学的保障。
(周海燕 陈生弟)
○摘编自《新民晚报》2008年7月14日
陈生弟
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基础工作。
生活实例
85岁的张大娘近一年总是感觉疲乏、沮丧,做家务时力不从心,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糟。但她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张大娘纳闷:是医师没有查出病来,还是自己真的老了?其实,张大娘患的是衰弱综合征。
衰弱综合征是指人体因生理储备不断下降和(或)健康缺陷不断累积而出现的、抗应激能力减退的状态,较小的刺激即可造成负性临床事件。其患病率在社区老年人群中为5%~15%。衰弱综合征是老年人失能的前兆,预示着较高的住院、失能和死亡风险,其表现不仅有躯体功能障碍,还包括心理障碍。患衰弱综合征的老人常常诉说无力、疲惫、体能减弱、运动减慢、体重不明原因下降。
加拿大健康与衰老研究将老年人健康至衰弱分为9个等级。
1级(非常健康):身体强壮、积极活跃、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处在所在年龄段的最健康状态。
2级(健康):无明显疾病症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比较活跃。
3级(维持健康):存在可控制的健康缺陷,除常规行走外、无定期体育锻炼。
4级(脆弱易损伤):日常生活无需帮助,但身体的某些症状会限制日常活动,常主诉为行动缓慢、疲乏。
5级(轻度衰弱):有明显的动作缓慢、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如去银行、乘公交车、干重的家务活、用药等),轻度衰弱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独自在外购物、行走、备餐及做家务活的能力。
6级(中度衰弱):所有室外活动、在室内上下楼梯、洗澡等均需要帮助,穿衣可能也需要一定辅助。
7级(严重衰弱):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身体状态较稳定,6个月内无死亡危险。
8级(非常严重的衰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已接近生命终点,不能从疾病中恢复。
9级(终末期):接近生命终点,生存期小于6个月。
临床上可采用FRAIL量表(衰弱量表)评估老年人,符合下列5项中的3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衰弱;1~2项者为衰弱前期;0项为非衰弱。
①疲劳:在过去4周的大部分时间内感到疲惫、做每一件事情都觉得力不从心;②耐力:无工具辅助不能独立上10个台阶;③行走:无工具辅助不能独立行走数百米;④疾病:患下列5种或以上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微小皮肤癌除外)、慢性肺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哮喘、关节炎、卒中、肾脏病;⑤消瘦:在过去一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
衰弱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早期干预可有效逆转衰弱,但对重度衰弱的患者,效果不理想。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进行衰弱综合征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尽早干预。伴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肿瘤、糖尿病及需手术的老年人尤其能从衰弱的早期筛查和干预中获益。
衰弱综合征通常可采用锻炼、营养补充、用药管理、减少医疗伤害等综合手段干预。耐力运动可改善肌力、下肢肌容量和行走速度,提高机体灵活性和功能。营养干预可改善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用药情况,及时纠正不恰当用药,能避免药物带来的伤害。对衰弱老年患者来说,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会导致更多并发症,损害其生活质量,故中重度衰弱者应避免过度医疗行为。
(倪秀石)
○摘编自《大众医学》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