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梦想与抗争中铸造诗的灵魂(代序)

在当代,一个诗人要抒发自我的情感,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某种愿望已经越来越困难了。于是,他们便把一些灵感和梦,一些痛感和情付诸于比较隐晦而曲折的文字当中,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泪水和不平,以此来歌唱心中的爱情与渴望。然而,总有一些诗人,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他们既沉浸于动人心魄的抒情,丝丝入扣的说理,而又用质朴明晰的叙述来表达自己激情四射的呐喊。徐建纲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心也是灰色的/在一片死寂般的灰之中/飘过两朵祥云/一朵是风信子/一朵是郁金香……(《无题》)

在这首《无题》中,徐建纲用短促的句子,重复的单词描写了这个“灰色”的世界,在他的眼中,“灰色”是他周遭世界的主色,而其他的颜色都被淹没在“灰色”之中。有人说,灰色是一切颜色的中间色,要么变成象征生命的绿色,要么变成象征绝望的黑色。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这样一个中间阶段:左右摇摆,徘徊不定。然而,诗人徐建纲却给了人们以梦想:在一片死寂般的灰之中/飘过两朵祥云/一朵是风信子/一朵是郁金香……”所以,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的光芒源于诗人的生命和赋予这种生命以存在形态的语言,在一种语言混乱和精神浮躁的今天,诗歌的首要任务不是要写出什么样的和什么语言的诗,而是要恢复诗人纯正的心态。无论诗人怎样为其诗歌命名;无论诗人使用怎样的语言,采取什么特别的艺术方式,他的本质,那种藏在心里的在神性光芒映照下的高贵和圣洁是不变的。因为诗人的天性就是抵达那些非纯洁的东西,抵抗生存的杂质,即使他刚刚经历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他也要在自己的诗中留下一片纯洁。自他们的心灵中透射出来的光足以穿透最沉重的黑暗。

荷尔德林认为诗歌是“歌唱生命的痛苦”,而徐建纲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再现了一些当代诗人所蔑视的“过时的抒情”。在一首《渴望》中,诗人依然表达了他的愤懑与渴望,应和了对抒情主体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尊严的呼唤。

从《渴望》以及他的其他一些诗歌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敏锐的,语言也是敏锐的。他直抒胸臆的语言是他的个人特点,与他的为人一样,太过直接、太过疯狂。他用廖廖数语就刻画了一个讽刺的画面或一副批评的面孔。在他的一系列诗歌中,他尖锐地指出了诗人心中的梦想只是诗人虚构的理想王国,在睥睨一切之中同样裸露出他的真诚和善良。

也许,在一些现代诗人的眼中,他的有些诗歌看上去有点表面化,有些空洞,有些诗句看上去显得陈旧。那是因为他受到的古典浪漫主义的影响太深,比如拜伦、雪莱和艾青等,尤其是雪莱的诗歌对他影响巨大。就像雪莱的《西风颂》一样,诗人把西风当作生命的象征,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就如同一把预言的号角,告知人们: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不平和奋斗的青年。因此,古典浪漫主义的情怀使徐建刚的目光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触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心灵的不同层次,把他所能看到和感到的一切混乱、矛盾以及由于混乱和矛盾所带来的心灵裂变,剪接成生活的碎片,用直接批判和略带嘲讽的调子揭示出来。因此,他诗歌的大气孕育在细腻的描写当中,尤其是通过某种形象寄寓着某种哲理引人思索。他反映了生命和爱情的短暂性,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人的孤独和沉重。

我是徐建刚的大学同窗,也是能够理解他的朋友,虽说我对他的某些喝酒后的行为不大赞同,也不会与他一样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之事。但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四年里,他一直把诗歌看成生命,同样也胜过他的那些爱情。看他的《一片叶子》:

连绵的秋雨/没有停歇的意思/丝丝缕缕/不知牵着多少心事/一片落叶顺势飘下/寒凉的渡口/终也无法抵达/那些温暖的彼岸/厚厚的云层/在头顶上游走/顺着北风的指向/割裂昨日的伤口/当疼痛覆盖疼痛/已经习惯了刮骨疗伤/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片叶子的执念/仍能用诗歌,把自己抱暖

在这首描摹个人内心孤独的诗中,他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忧郁,“丝丝缕缕/不知牵着多少心事/一片落叶顺势飘下/寒凉的渡口”,而是纯情地返回出发的地方,“终也无法抵达/那些温暖的彼岸/厚厚的云层/在头顶上游走/顺着北风的指向”,他在追寻人类之爱和个人的命运,“一片叶子的执念/仍能用诗歌,把自己抱暖”,他在追寻存在的意义。这种返回自然,不只是意味着返回人类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返回朴素的人类世界,更重要的是返回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正常关系。

当代诗歌已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人类愈发展,留给自身的东西就愈来愈少。神话被抛弃了,虽然至今有极少数灵魂偶尔怀想它,但谁也无法恢复其最初的活力。诗歌也是正被我们的心灵远离的事物之一,它正在丧失其最初的纯朴、灵性和硬度,变成那种充满杂质的虚伪做作的东西。而从老徐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生活阅历,不同时期的艺术修为,因此,他的风格语言在变化,世俗感悟也五彩纷呈。然而,当我仔细研读他的作品之后,我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都是通过真诚和真实地表现世界,反抗和觉醒地认识世界,达到一种诗情和感悟的自觉。在否定、肯定、再否定之中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既有生命的表达,又有个人的眷恋,这种矛盾冲突也同时决定了他的自我不断处于裂变和生成状态。因此,他的诗歌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面孔。而不像许多诗人,他们在模仿,在逃避,在装腔作势,在无病呻吟。

当然,读老徐教授的诗歌,并不都是一副斗士的面孔,他还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他的所谓“爱情”。他是一个对爱情执着的人,但他的疯狂又毁掉了他的爱情。因此他的爱情诗有时写得动情缠绵,有时却过分裸露。既写实又充满想象。看他的《致FYT》:

你是拜伦笔下的/威尔莫夫人/闪烁在光与美的夜空/你是爱伦坡诗行里/绝世的海伦/行驶在芬芳的/那西亚海面/你是济慈林间的/夜莺,黑暗中期盼着黎明/你是泰戈尔心中/最遥远的距离——/我在水里,你/却在空中/默默相望/却终生不能相逢……/只能在心底/默默诵读一首古老的歌谣:/我生君未生/我生君未生……/两行混浊的泪水/捕捉你远去的身影………

博尔豪斯把对爱的追求说成是:“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我不知道建纲是否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这种渴望的“恐惧”,才使他在有限的叙述当中表达了没有限度的爱和激情,如同广袤的没有爱情的荒野一样无边无际。在这里,多情浪子徐建纲便很自然地把对人的怀疑和对爱的怀疑展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而这种怀疑的最终结果便是归结于对自我的怀疑。所以,这位沉湎于爱情幻想的诗人力图通过寻求和挖掘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美感——女人,来建立自己的信心。把“女人”这个生命之源融进诗人自己的生命之根,继而发展成为诗人个人世界的主题和象征,并成为其修辞风格的重要标识。因为,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历史中,“女人”始终是一个被爱的对象。比如在这首《致FYT》中,一种紧密和纯粹的关系使这位浪子诗人一步步与“FYT”接近。“你是济慈林间的/夜莺,黑暗中期盼着黎明/你是泰戈尔心中/最遥远的距离”,成全女人也就成了一个男人或者一个诗人最美的理想之一。在这里,徐建纲突出了“FYT”在其生活中的地位,“我生君未生/我生君未生……/两行混浊的泪水/捕捉你远去的身影”,同时也赋予了她以自由和纯情,“我在水里,你/却在空中/默默相望/却终生不能相逢……/只能在心底/默默诵读一首古老的歌谣”,“FYT”是这样的不可或缺、不可分离地和他的生命、生命过程乃至生命的意义聚汇在一起。这个时刻,这个女人其实已成为他抵达自我和寻找自我精神慰藉的一个神秘之所。因此,这种神秘常常在生命隐秘的底层使他感受到更多的“FYT”孕育的原始力量。还有《邂逅——致Grace》:

认识你/是一个温馨的秋季/桂花的芬芳/弥漫了校园/也醉了诗人的思绪/无数鲜花/争奇斗艳/唯独你/静静地傲然于一隅/默默地绽放/属于自己独特的馥郁/哦,犹如一朵/幽静芬芳的茉莉/灿烂于属于自己的一季/又如一双女神赛琪/幽怨的眼神/深切却无语/从此,你如一尊/古希腊的雕塑/永恒在诗人的心底……

在这里,诗人兼教授徐建纲尽管试图保持着一些冷静,我却看出他的慌乱和失衡。因此,这个女人Grace或许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一直影响着他的生活、理想和未来。然而,在今天,他只能从生活大幕启落的缝隙间看到爱情和Grace细碎的光芒。失望和怀疑使他不得不与Grace远离,他感到了“幽怨的眼神/深切却无语”,因此,“桂花的芬芳/弥漫了校园/也醉了诗人的思绪/无数鲜花/争奇斗艳”。此时我却以为,诗人兼多情浪子徐建纲教授注定要在这种“幽怨”和“傲然”中寻找自己。向着那虽然看不见,但时刻又牵挂的“Grace”作半是接近,半是远离的双向运动。也许他永远抵达不了“Grace”真正的内涵,然而在搏击中,或在搏击中所产生的力量足以使他到达其生命的彼岸。

读完他的一些爱情诗歌,我觉得这位情种教授对爱情叙述的最好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像通常描写女人个性解放那样,把重点放在人物和环境的外在冲突上,而是着力于表现自我和一些女人在安宁和幸福的环境中的内心冲突,着力表现了他生命中的不安、痛苦和追求,在某种凝固了的安宁和幸福之中,挑开了生活中某些虚伪的面纱,由无可奈何变成了一种较为冷静的思考。

诗歌评论家王光明说:诗歌和诗歌语言永远不可能是直线的。不同格调的诗歌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语言体系。然而,一个诗人的心理情结却可能寻找同一种语言体系。当然,就像徐建纲的一些诗歌仅把“意象”和“感觉”作为诗歌的本质去武装诗歌一样,有些诗歌只满足于“反意象”和“修饰泛滥”的激情,而对语言抱着“随意”的态度,忽视了诗歌本身的特点,缺少对生活语言进行再创造和再提炼,所以,建纲要想把思想、语言、情怀、哲思在诗歌里更好地结合,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总之,诗歌是反抗现实和语言分裂的产物,它不是随便一种讲述,而是一种特别的讲述,它是把语言从功能论提高到本体论的地位来看待的。因此,诗歌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使用,而是通过语言的自行表演,敞亮存在。

因为是老同学,是好友,有些评述可能言不达意和信手随意,希望建纲谅解。也请各位同仁和朋友批评指正。


广东省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2017年7月于花城 W+UXihn0SXSCDmdCtu1GgMaq1TIKehfBVNzDCknD8z+Xcx1vvV+0vdCQk+gYKD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