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09年我来到杭州教书。杭州不仅有明丽的山水,更有我喜爱的丝绸。江南盛产丝绸,这我早就知道,然而当我真正深入了解了这里的丝绸产业后,我还是被它的兴盛程度震惊了。

有一段时间,我三天两头就往丝绸市场跑,以至于和那里的好些商家都混了个脸熟。丝绸市场的许多商店都有自己的工厂,规模或大或小,很多都是祖传下来的基业,因而那些店主本身就是行家。起初他们以为我是贩卖丝绸的小贩,及至我对他们解释说不是,我只是对丝绸感兴趣,想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便给我介绍他们所知道的知识。双绉、重绉、乔其、双乔、重乔、乔其烂花、桑波缎、素绉缎、弹力素绉缎……以前并不知道丝绸有这么多的门类,慢慢地也学会了分辨。回头又借了相关的书来看,拿着书中学到的知识再到丝绸市场去印证,如此往返,从中我学到很多。

青年路有一家历史悠久的服装店,可以上溯至清代,专门定制丝绸服装。店里的师傅很健谈,从他师傅的师傅讲到他自己,再到他店里挂着的一件件精美的衣服,除了赞美我再也不知道该作何评价。橱窗里挂着一件仿清代绣花对襟长袄的陈列品,店主说上面的绣花由四个工人花了四个多月时间才绣成。而据我所知,类似于这样的店杭州还有好几家。他们的产品在我看来已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品。我就想,可能早晚有一天我会写一篇关于丝绸的文章。

机遇就这样不期而至。2014年,我得知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在约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戴伟华教授编写“诗歌中国”丛书,便毛遂自荐,写了一篇样稿给戴老师看。稿子得到了戴老师的认可,于是我就有了写作本书的机会。

按照丛书的预设方案,“以诗证史”是基本的出发点。我挑选了丝绸作为论述的对象,以古典诗歌作为主要依据,从诗歌的角度来阐述古代的丝绸文化。无论是诗歌还是丝绸都是我喜爱的东西,所以能将这二者放在一起论述,我自己是乐在其中的。我最大限度地做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将之分门别类,就古代丝绸的门类、产地、用途等方面作分别的论述。限于文章的规模,本书的“诗词”主要是指唐代和宋代的诗歌。原因有二:其一,诗歌以唐宋为最,丛书既然以“诗歌”之名,当然应该以此为主要依据;其二,唐宋文明实乃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各种物质、精神文明都是在唐宋时期定型下来,所以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用最丰富、最成熟的诗歌还原一个最有价值的时代,展现先民当年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本书也不仅仅局限于唐诗宋词,从《诗经》到晚清的诗歌,其实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本书力图以诗歌为据,呈现出古代相对完整的丝绸文化。基于这一理念,本书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古代丝绸的分类,以及各地的代表性产品;第二章主要讨论一年四季的丝绸服饰;第三章主要讲以丝绸为原料的穿戴配饰;第四章主要讲丝绸在家居方面的用途;第五章主要讨论丝绸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其他用途。

通过这些论述,我希望能与读者分享我对于中国这个丝绸古国的认识。限于作者的研究水平,书中如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曾艳
2016年4月 0jRETR1pVGeZGqCfJAFp/cr+QDuAT+MZmltjppKdoByD46u/pOtljaYMaQzXiB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