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平桌上的战役

和平到来了,可这意味着什么?每个国家都想要和平,但它们对和平的理解各不相同。战争结束前一年多,和平计划就已具雏形。1917年8月,教皇本笃十五世表态,希望和平的到来是以保留战前的国家边界为基础的。1917年12月,在英国仍为少数党的工党声称,战争只有在引领全世界走向民主与和平的前提下才是正义之战,而“世上应永远再无开战之日”才是和平扎根的基础。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在华盛顿提出十四点和平建议:一个聪明人打趣说,只有教授才会列出十四点这么多。威尔逊主张建立永久的全球性议会,即国际联盟,担任未来的和平缔造者,平息纠纷。这个想法并不是源自威尔逊,但由他发扬光大。他想要的和平,是对战败国从轻处理,而不要过于严苛。他希望,如果向德国保证给予他们公平宽容的条件,德国就会立即召回其潜艇。威尔逊希望能尽可能地分裂帝国,解放生活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少数民族。对于战胜国,他默默地希望能削去它们殖民地的羽翼。

八个月后,战争即将结束,在纽约的歌剧院中,威尔逊面对着几千张殷切的脸庞,慷慨陈词,但法国人可不买他的账。威尔逊言下之意是,法国尤其应该多宽恕少记恨,他主张宽容的和平条约。他呼吁战胜的大国,战争一结束,就该“不偏不倚”,不要在金钱上存私心。几个月里,在上亿人的眼中,他似乎在为世界上大部分民众发声,甚至包括许多已经长眠地下的士兵们。

1918年12月13日,战争结束后一个月,威尔逊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威尔逊被视为解救疾苦大众的政治家,法国和英格兰的人民都欢迎他,甚至包括那些还没弄清他和自己的观念其实是相冲突的人。年轻的美国诗人T.S.艾略特当时正住在伦敦,他望着威尔逊走向白金汉宫,人们夹道鼓掌,旗帜飘飘,他将这形容为一场“无与伦比、鼓舞人心的盛景”。艾略特后来写信给母亲提到此事,告诉她所有的国家“都如此相信我们”。威尔逊抵达罗马和米兰之后,他看到有横幅上写着“欢迎和平之神到来”。这位大人物最后终于到达了巴黎的和平会谈桌前,仿佛头上顶着光环,可唯一的问题是,其他政治家可看不到他的光环。77岁高龄的克列孟梭,代表法国的声音,尽管他对这位到访的宾客彬彬有礼、热情欢迎,却认为威尔逊的讲话对伤痕累累的法国来说一文不值。

战胜国的领袖们为漫长的和谈在巴黎聚首,他们对威尔逊提出的公平正义的和平条约可提不起兴趣。它们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身负重担,心伤累累,他们要德国和奥地利支付巨额赔偿。这些国家的人民,可能报复的心态更是强烈。他们赞同英国政治家埃里克·格迪斯爵士的说法:格迪斯爵士把德国比作柠檬,坚持说要把它挤到“果仁都吱吱发响”。在巴黎,赢家们想要瓜分德国的腹地,它们也确实如愿了。它们也想夺去德国所有的殖民地,这也成为现实。它们没收德国的海军,遣散德国的陆军,并向德国索要一大笔罚金,称为“赔款”,用来赔偿战争的一部分开销。1871年时,德国曾在战后和平协约里严惩战败的法国,而在1919年凡尔赛宫签订的和平协约,可谓以牙还牙,而且1919年的惩罚更严厉。

和平协约坚称,此战唯一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和德皇威廉二世。这一说法并不太说得通,也有失公允。很多德国人有些许被欺骗的感觉也属正常。他们清晰地记得,签订停战协定之前,威尔逊总统本人向他们许诺,会给予他们公平的和约条件,他也曾坚定地宣称,美国“并不妒忌德国的伟大”。总而言之,威尔逊总统妙语连珠,频频许下真诚却不负责任的承诺,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兑现承诺。

公平或许并不在和平条约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场战争,漫长而残酷,死伤惨重,耗费的钱财无以计数。倘若德国战胜,它也同样会充满报复心态,严厉指责英法俄挑起战端,索要最高价的赔偿。

与此同时,欧洲沉浸在和平的欢欣当中,但是不同于1914年的昔日和平。战争打乱了贸易纽带,摧毁了成千上万座村庄,大片的牧场和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上百万头牛死掉,数以百计的铁路和桥梁摇摇欲坠,而沉没的货船比1900年全世界的货船总和还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乱了步调,东欧尤为严重。1919年,城市中的牛奶紧缺,儿童的生命难保,大多数人的膳食中缺乏脂肪。很多地区都不播种了。在波兰东部靠近平斯克的地方,人们“靠着植物的根、草、橡子和石南花充饥”。他们的面包大多由橡子和一小撮黑麦面粉制成。战后的第一个冬天里,很多人都没有靴子或鞋子穿,也买不起火炉里烧的燃料,因为铁路被战争损坏,从煤矿运到波兰或捷克城市中的煤炭少之又少。战俘回到祖国的时候,把斑疹伤寒也带了回来,在营养不良的人当中传播开来。英国的人道主义救援主管威廉·古德爵士1919年时在东欧工作,对这些观察详加记录。他感受到了“忧心忡忡的富人与食不果腹的穷人”之间的反差,尤其是在维也纳。

与此同时,世上又添了一桩更糟糕的祸事。一波新的流感席卷全球。1918年,在拥挤的法国战场上,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士兵混杂,据说流感最初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它在澳大利亚偏僻的原住民营地以及非洲和南美的丛林居住区中传播。几百万印度人因此丧生。流感也蔓延至海上的船舶。这个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病魔导致的死者人数比一战的还多。

漫长的巴黎和谈上众说纷纭,也不乏翻脸拍桌的架势,威尔逊总统也没了之前演讲的威风。他更倾向于抽象的大道理,而非确凿的折中方案。另外,尽管有时他的言论占了上风,可力排众议的不止他一个。所提出的国际联盟契约或章程被称为盟约,是长老会的措辞风格,显然受了威尔逊的影响。同时,威尔逊肩负压力,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无法入眠,开始怀疑自己人在搞什么把戏。他高烧不退,被告知是染上了西班牙流感,这一消息并未向媒体公开。他可能也患上了中风。

这份和平条约经多方插手,甚至拳脚相向,里面尽是眼花缭乱的折中条件,几乎是各种原则的一次大交锋。和平条约在凡尔赛宫签订后,威尔逊总统就势必要想办法让美国国民买账。他需要让美国人民相信,即将成立的国际联盟,对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大好事一桩。美国传统上坚持奉行孤立主义和干预主义政策,单枪匹马成就伟业,并引以为豪,它希望依旧可以自成一派做主人。然而,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的前景尚难预料。

威尔逊自信地归来,他以为在国际联盟中,自己的祖国将最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舆论大多倒向他这一边,威尔逊得到33个州的州长的支持,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威尔逊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均遭失利,他在自己的国土也再没有了王者的威风。威尔逊坐着火车巡游全国,从大西洋城市到太平洋沿岸的圣地亚哥,他伸着胳膊与夹道的群众握手,面对户外的几千群众慷慨陈词,最后累到筋疲力尽。他两颊的肌肉开始断断续续地抽搐起来。1919年10月2日,威尔逊在返回华盛顿后患上中风,导致左半身瘫痪。他的第二任妻子伊迪丝默默承担起他的诸多公民责任,直到一年多之后,他为时四年的任期结束。他的政治遗产,便是这个自己的国民拒绝加入的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第一次会议在1920年召开,它似乎成了全世界的灯塔。尽管规模不大,但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照亮未来的道路,防止战争,倡导社会正义。该会议也旨在保护在欧洲治下的原住民,扫除奴隶制的残余,帮助终日辛劳做工的人民卸下重担。这好比一个拥有两院的议会,一个是会议更频繁、规模小而影响大的上议院或理事会,另一个是所有成员国每年会见一次的全体大会。

首届理事会包括四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同时也包括由全体大会选举出的代表。美国、中国、俄国和德国缺席,极大地削弱了理事会的荣誉和影响。其中两国的缺席单单是因为战败国无权加入国际联盟。同时,全体大会的成员也并没有全面代表世界的各个地区,而是以欧洲国家及其海外的前殖民地为主导。大英帝国明显占了很重的分量,因为29个最初的成员国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英属印度。

国际联盟的目标是解决可能引发战争的争端,评判国际联盟的作为也要以此为标准。一开始,这个目标似乎可以达成。芬兰和瑞典就波罗的海岛屿的问题相持不下,但双方同意让国际联盟来做裁定,他们也适时接受了将岛屿归属芬兰的裁决。其他的一些争端包括波兰与立陶宛的边境问题,以及阿尔巴尼亚的边境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裁决都让人满意。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是,一个大国在身陷冲突漩涡的中央时,是否该接受国际联盟的裁决。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抛出了冷静的答案。1923年,意大利在面对希腊科孚岛的争端之时,对国际联盟不屑一顾。十年之后,攻占了东亚一隅的日本,也没把国际联盟放在眼里。国际联盟警告墨索里尼停止对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然而他对此置若罔闻。 Q2xb0wEfkbLqdg8eePCBWloHjCHuCmeJsd+J9/ceJ/f9HtI9iUuPym/wu1L8c7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