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到处是转折点,有痛失良机的时刻,也有鉴机识变的关头。加利波利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加利波利是土耳其的一个半岛,它是通往又窄又短的海路达达尼尔海峡的关卡,该海峡连接地中海和黑海。这条海路不足27英里,形如瓶颈,在接近恰纳克之处,间隔仅1英里。
战争开始前,德国已意识到这条海路的重要性,试图拉拢土耳其为同盟,进而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尽管土耳其军队士气高涨,但在最近几次战争中屡屡受挫。德军重整了土耳其军队。他们派遣世界上最精良的“戈本”号(Goeben)战列巡洋舰驻守君士坦丁堡的港口,在那里可以遥望宏伟的德国大使馆。到了傍晚,船上灯光通明,威武的火炮让驶过的渡船上的乘客惊叹不已。这艘战舰仿佛一张浮动在眼前的支票,正是贫困的土耳其所缺乏的。德国的这张支票奏效了。战前不到一周,德国和土耳其秘密签约,结成军事联盟。土耳其帝国一路南下,几乎可以望到苏伊士运河的北岸,这也是德国战时势必拿下的关键海路。
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也至关重要。俄国无法走波罗的海,因为出口被德国的船只和潜艇控制。因而黑海对俄国海军十分关键,为西方同盟供给粮食的俄国粮船,也依赖黑海。随着战争的进行,俄国需要西方同盟的枪支军火,但是如何运来?正如图中所示,英格兰的供给船只可驶过北挪威,直至摩尔曼斯克北极港,整批护卫舰都要经过这条罕有人迹的路线,也就是未来的二战路线。但在1915年,俄国还未在摩尔曼斯克港口建立铁路,连容马车通过的道路都没有,摩尔曼斯克几乎毫无用处。固然可以通过遥远的太平洋沿岸到达俄国腹地,但此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全程几乎只有一条轨道,哪怕是120辆机车沿路昼夜不息地奔波,能运送到莫斯科的战需物资也是杯水车薪。铁路的终点站,也就是太平洋的海参崴港口,开始大批进口铁丝网、军火和其他必不可少的材料,等着被机车送往遥远的俄国前线,前线的士兵已经缺乏军火供应。
入侵加利波利(1915年)
俄国地形独特,加上德国海军控制了波罗的海的海口,又有土耳其助德国控制黑海,等于是被勒得只剩下半条命。海路堵塞,就连圣彼得堡和城内高耸的烟囱也遭了殃。战端一启,俄国的工厂、铸造厂就急需煤炭,而往常的煤炭多是由波罗的海的海路进口。三年之后,正是战时漫长的海路封锁导致经济混乱,让俄国革命的领袖抓住了机会。
1915年初,达达尼尔海峡成了关键。英法急需想办法将枪支军火送往俄国。俄国不缺士兵,但急缺重机枪、轻机枪、大炮、步枪、弹药,甚至冬天的制服大衣。庞大的俄国陆军好比一台压路机,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但在战争伊始之年,这台压路机一开始没碾压几下就戛然而止了。
倘若不能给士兵都配上步枪甚至机关枪,招募再多的士兵也无济于事。只要能有更多的枪支军火,俄国就能组织起庞大有效的陆军,从而迫使德国出于自卫目的,从西线调动成百车的士兵到东线。如此一来,两线的战果都会发生变化。
英国海军实力雄厚,开始琢磨着如何拿下达达尼尔海峡,之后便可攻取土耳其的首都及军火工业中心君士坦丁堡,接着便可打通去往俄国的海路。这个算盘似乎打得很容易。三年之前,意大利的鱼雷艇在对抗土耳其的一场短暂战争中,实际上进入了达达尼尔海峡。自信十足的英国海军制订雄心勃勃的计划,打算先轰炸达达尼尔海峡海口附近的土耳其要塞。英国在这次袭击中吃了败仗,损失惨重。
土耳其人被吓醒了。先是海上袭击,接下来很可能就有陆上突袭。土耳其人最初试图将其首都移至遥远内陆的铁路终点站安卡拉。1915年1月,土耳其只有两个师团扼守着达达尼尔海峡,但到了4月,师团增至六个,同时也巩固了要塞。
土耳其能守住要塞,多少是因为英国和法国有点飘飘然,并未掩饰它们大量的进攻准备,进而慢慢靠近土耳其的海岸。从4月11日开始,袭击前的两周,据英国战争史官方说法,在希腊利姆诺斯岛一望无际的穆德洛斯港口上,“船只舰队形形色色,一应俱全,从庄严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到不起眼的拖网渔船,从傲然挺立的大西洋邮轮,到脏得要命的泰晤士驳船”,即将到来的战舰护卫队则需另找别的小岛的港口停泊。这些活动,都被土耳其的一架军用飞机一览无余,每日报道,它一路畅通无阻,每日飞到港口上空,再匆匆飞回土耳其,带回最新的消息。倘若英法联军入侵,也不稀奇了。
1915年4月25日周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终于在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危险地站住了脚。此次行动死伤惨重,这场较量很快陷入僵局。之后,英法派来了增援部队,倘若登陆得再早些,或许已然征服这片高地。与此同时,俄国的一支陆军正集结在黑海的敖德萨港口,准备好在君士坦丁堡发动另一场袭击。最终这支军队被调往别处。
土耳其人如坐针毡。他们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遭英法联军袭击,又在高加索山脉受到俄国庞大陆军的威胁。1915年5月27日,就在达达尼尔海峡之袭一个月后,土耳其政府断言,他们还面临着内部敌人的威胁。土耳其决意要将亚美尼亚的基督徒驱逐出境,那些住在君士坦丁堡和伊兹密尔港口城市的人除外,因为这些城市监控起来很容易。没过多久,那些亚美尼亚人就卷着不多的行李上路,从东边的安纳托利亚被赶到了叙利亚沙漠。沿途,男女孩童被土耳其的士兵和平民杀害,还有更多的人死于疾病和饥饿。据估算,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死亡人数达60万。但一些历史学家预计死亡人数有100万,这场驱逐也被形容为“大屠杀”。1939年,希特勒回味起这场可怕的驱逐活动,隐隐表示,这招也可以用在他的敌人身上。
英国和法国在一条海岸山丘和浅滩带上,与土耳其人打了八个月的仗,两军发现,要在达达尼尔海峡获胜是不可能的。该年末,两军的士兵被连夜撤离,坐船而归。最后,加利波利被遗弃了,除了那些土耳其的要塞和所有的坟墓,什么都没剩下。
倘若协约国成功夺下达达尼尔和君士坦丁堡,他们便能每周都向缺枪少弹的俄国运送军需品。对于俄国来说,战争的结果也将截然不同。但是,战争并没有这样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