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1930年8月30日,在股灾的阴霾中,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攀升至《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正如《时代》杂志记者约翰·罗斯查德所说的:“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有石油大亨、房地产巨头、航运巨子和许多强取豪夺的资本家,但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股票投资跻身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

市面上不乏关于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书,本书则试图从生活、家庭、朋友、工作、经营、投资等多个视角为读者呈现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的个性、人生哲学以及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但也许正如本书作者珍妮特·洛所说的那样:“除了他自己的话语之外,其他语言都不足以充分勾勒出独一无二的巴菲特,因为没有人会比巴菲特更了解巴菲特!”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她搜集、整理了巴菲特充满智慧、不乏幽默的言论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轶事和旁人的评论,按照清晰的逻辑框架串成了一个完整的“巴菲特传奇”。

对于巴菲特言论原汁原味的引用是本书的特色,充分呈现了他的睿智、冷静、幽默、执着、宽容和正直,“每一段言论都是研究巴菲特人生哲学的一条线索”。对于生活,他忠于自己的感受,“精彩地生活,知足常乐”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那样,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他辅佐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与查理·芒格的友谊历久弥坚。他注重家庭,与妻子苏珊分居多年仍信守婚约的承诺,直至她去世;他不溺爱孩子,认为“给他们太多的钱是既不正确也不明智的,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将更加扰乱竞技场的公平竞争,应该让他们经受磨炼而不是为他们铺平道路”。巴菲特对工作的态度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认为工作就是“和一些非常优秀的人一起为自己一生的梦想而奋斗”,如果“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人生又有何乐趣可言”?

善于沟通和关心股东是巴菲特经营的法宝:他亲自执笔的公司年度信件条理清晰、公正客观,就像是为某个熟悉的朋友而写的,每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成为巴菲特和股东沟通的重要方式;巴菲特注重维护股东利益,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主人”。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本书着墨最多的内容。美国的证券市场,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股灾之后,诞生了以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简单地说,就是以企业的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的选择标准,它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的一个重要基础。格雷厄姆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而他的学生巴菲特更是这一投资理念忠实的拥护者和成功的实践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巴菲特走得比格雷厄姆更远,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以价值投资为导向,孜孜不倦地寻求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他把这一过程比喻为“狩猎”,他从中享受到了乐趣,当然,也使自己的财富如滚雪球般迅速增加。

巴菲特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他的社会责任感上,这表现在他心甘情愿地纳税以及对于慈善事业的慷慨捐赠:他把投资看作“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方式”,认为纳税“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资金”。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一切,2006年更是做出惊人之举——宣布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MG)捐赠310亿美元,再加上向家族基金会捐赠的金额,他把自己财富的85%投入到慈善事业,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慷慨的捐赠行为。他的行为令我们肃然起敬,但他却谦虚地认为这是自己对于社会的应有回馈,因为他始终认为“这个社会给予我的奖励远远超出我为它所付出的一切”,他还敦促投资者,“当你因为追随巴菲特的投资脚步而变得富有时,请回馈社会”。

通过这些线索,一位严格的父亲、一位睿智的管理者、一位伟大的投资者和一位慷慨的慈善家的形象跃然纸上。珍妮特·洛作为曾出版过《比尔·盖茨如是说》和《杰克·韦尔奇如是说》的传记作家,视角独特、笔触细腻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书中所引用的许多巴菲特经典言论,如电花火石般地引起我们炽热的共鸣,而言论中所闪烁的智慧之光更是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不少老师的帮助,其中吴振阳老师自始至终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此外本书还得到了张国胜、孙伯良、何菊芳、傅黎瑛、彭红英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徐虹 Zzhf9NAaVfdQwDi8OICY/mP0K+SvzEtKvA3O0E6Tpxtf/nbbFRQvRPsaCwzsX8N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