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彼柏舟, (1)
亦汎其流。 (2)
耿耿不寐, (3)
如有隐忧。 (4)
微我无酒, (5)
以敖以遊。
我心匪鉴, (6)
不可以茹。 (7)
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 (8)
薄言往愬, (9)
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 (10)
不可选也。 (11)
忧心悄悄, (12)
愠于群小。 (13)
觏闵既多, (14)
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 (15)
寤辟有摽。 (16)
日居月诸! (17)
胡迭而微? (18)
心之忧矣,
如匪澣衣。 (19)
静言思之,
不能奋飞。
(1) 柏舟:用柏树制的船。
(2) 亦:语助词。
(3) 耿耿:心中焦灼不安的样子。
(4) 如:同“而”。隐:通“
”,痛。隐忧:痛心的忧愁。一说,深深的忧愁。
(5) 微:非,不是。
(6) 匪:同“非”。鉴:镜子。
(7) 茹:容纳。
(8) 据:依靠。
(9) 薄:语助词。愬:同“诉”,诉苦。
(10) 威仪:仪容、态度。棣棣:安和的样子。
(11) 选(xùn):同“巽”,退让。
(12) 悄悄:忧愁的样子。
(13) 愠:怨。群小:众妾。
(14) 觏(gòu):同“遘”,遇、碰到。闵:“愍”的借字,指中伤陷害的事。
(15) 静:审、仔细。言:语助词。
(16) 寤:睡醒。辟:《韩诗》作“擗”,用手拍胸。有摽:即“摽摽”,捶打胸脯的样子。
(17) 日,月:指丈夫。居,诸:语尾助词。
(18) 胡:疑问词,为什么。迭:更迭、轮流。微:昏暗不明。
(19) 澣:洗。匪澣衣:没有洗过的脏衣服。
绿兮衣兮,
绿衣黄里。 (1)
心之忧矣,
曷维其已! (2)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3)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4)
我思古人, (5)
俾无
兮。
(6)
兮绤兮,
(7)
凄其以风。 (8)
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9)
(1) 里:即下章之裳。衣在外,裳在里。
(2) 曷:何。维:语助词。已:止息。
(3) 亡:通“忘”。
(4) 治:犹制,此指染织。
(5) 古人:即故人,指亡妻。
(6) 俾(bǐ):使。
(yóu):指责之意。
(7)
(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都是夏季的优良衣料。
(8) 凄:凉。
(9) 获:得。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1)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2)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3)
瞻望弗及,
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4)
仲氏任只, (5)
其心塞渊。 (6)
终温且惠, (7)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勗寡人。 (8)
(1) 差(cī)池:参差不齐的样子。
(2) 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3) 将:送。
(4) 劳:忧伤。
(5) 只:语助词。
(6) 塞:实。
(7) 终:既。
(8) 勗(xù):勉。
日居月诸! (1)
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 (2)
逝不古处。 (3)
胡能有定? (4)
宁不我顾? (5)
日居月诸!
上土是冒。 (6)
乃如之人兮,
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
宁不我报? (7)
日居月诸!
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
德音无良。 (8)
胡能有定?
俾也可忘。 (9)
日居月诸!
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
畜我不卒。 (10)
胡能有定?
报我不述! (11)
(1) 居:语助词。诸:语助词。
(2) 乃:竟。如:像。之人:这人,这等人。
(3) 逝:及。“逝不”为倒文,意为不及、不到。古处:故居,原来所居之处。
(4) 胡:何。定:安定,指安心定性。
(5) 宁:何。《诗经》中往往上言“胡”,下言“宁”,连言则曰“胡宁”。顾:顾念。
(6) 冒:覆盖。
(7) 报:答,答理。丈夫不理妻子为“不见答”,“不我报”即不答理我。
(8) 德音:好名声。
(9) 俾:使。也:句中语气词。忘:“望”的假借字(据闻一多《古典新义》)。古者君上于臣下、丈夫于妻子如日月在上,上对下叫“照临”,臣下对君上、妻子对丈夫叫“仰望”,《孟子·离娄下》云“其妻……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10) 畜:同“慉”,爱。卒:终。
(11) 述:说。
终风且暴, (1)
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 (2)
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
惠然肯来。 (3)
莫往莫来,
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
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
愿言则嚏。 (4)
曀曀其阴,
虺虺其雷。 (5)
寤言不寐,
愿言则怀。
(1) 终:既。《经传释词》引王念孙曰:“终,词之‘既’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曰:‘终,犹已也。’已止之已曰终,因而已然之已亦曰终。故曰:词之‘既’也。”旧释“终风”为“终日风”“竟日风”,不确。
(2) 浪:流。以水之浪流,引申而为放浪轻浮之意。敖:游、戏,即调弄。
(3) 肯:答允、肯诺。肯来:答允来见,但尚未到来。
(4) 愿:《郑笺》云:“愿,思也。”言:助词,无义。嚏:打喷嚏。打喷嚏为有人思念的心理感应,盖出于此诗耶。
(5) 虺(huǐ)虺:雷声,可解为雷声之远者。
击鼓其镗, (1)
踊跃用兵。 (2)
土国城漕, (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4)
平陈与宋。 (5)
不我以归, (6)
忧心有忡。 (7)
爰居爰处? (8)
爰丧其马? (9)
于以求之? (10)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11)
与子成说。 (12)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13)
不我活兮! (14)
于嗟洵兮, (15)
不我信兮! (16)
(1) 镗:击鼓声。其镗:犹镗镗。
(2) 兵:指兵器。
(3) 土国:在国内服役土工。城漕:在漕邑修筑城墙。漕:卫邑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 孙子仲:卫国将领。
(5) 平:调解。陈:陈国。宋:宋国。此句谓调停陈宋两国的矛盾、不和。
(6)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不让我回来。
(7) 有忡:即“忡忡”,心神不定的样子。
(8) 爰:与“于何”“于以”同义,即“在何处”。
(9) 丧:丢失。
(10) 以:何。
(11) 契:合。阔:离。此指不分离。
(12) 子:指妻子。成说:定约,结誓。
(13) 于嗟:即“吁嗟”,感叹词。阔:道路远。
(14) 活:聚会。
(15) 洵:久远,指别离时间长。
(16) 信:守约。
凯风自南, (1)
吹彼棘心。 (2)
棘心夭夭, (3)
母氏劬劳。 (4)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 (5)
母氏圣善, (6)
我无令人。 (7)
爰有寒泉, (8)
在浚之下。 (9)
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睆黄鸟,
(10)
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1) 凯风:南风。
(2) 棘心:棘,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
(3) 夭夭:树木嫩壮的样子。
(4) 劬(qú)劳:劳苦。
(5) 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
(6)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 令:善。
(8) 爰:发语词。寒泉:在卫地浚邑,水冬夏常冷,故名寒泉。
(9) 浚:在卫楚丘东。
(10)
睆(xiàn huǎn):清和宛转的鸣声。一说形容黄鸟颜色美。
雄雉于飞, (1)
泄泄其羽。 (2)
我之怀矣,
自诒伊阻! (3)
雄雉于飞,
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 (4)
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 (5)
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 (6)
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 (7)
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 (8)
何用不臧? (9)
(1) 雉:野鸡。
(2) 泄(yì)泄:通“洩洩”,鼓羽舒畅状。
(3) 诒:通“遗”,遗留。自诒:自找、自取之意。伊:通“繄”,此、这。阻:忧。
(4) 展:诚,确实。君子:这里指丈夫。
(5) 瞻彼日月:《通释》:“以日月之迭往迭来,兴君子之久役不来。”
(6) 云:语助词。下句同。
(7) 百:凡,所有。君子:这里指在朝的统治者,包括其丈夫在内。
(8) 忮(zhì):忌恨。
(9) 臧:善、好。《诗三家义集疏》:“何用不臧,犹言无往而不利。”
匏有苦叶, (1)
济有深涉。 (2)
深则厉, (3)
浅则揭。 (4)
有瀰济盈, (5)
有
雉鸣。
(6)
济盈不濡轨, (7)
雉鸣求其牡。 (8)
鸣雁,
(9)
旭日始旦。 (10)
士如归妻, (11)
迨冰未泮。 (12)
招招舟子, (13)
人涉卬否。 (14)
人涉卬否,
卬须我友。 (15)
(1) 匏(páo):葫芦,古人系于腰间的涉水工具。《国语·鲁语》韦昭注:“佩匏可以渡水。”苦:通“枯”。叶枯则匏干坚硬可用。
(2) 济:水名,又作“泲”。涉:步行过河为涉,涉水的渡口也叫涉。深涉:深水渡口。
(3) 厉:连衣而涉。
(4) 揭(qì):提起下衣渡水。
(5) 有瀰(mí):犹“瀰瀰”,大水茫茫景象。
(6) 有
(yǎo):犹“
”,雉鸣声。
(7) 濡:浸湿。轨:常义为车辙,僻义为车轴头。此用僻义,说详王引之《经义述闻》。濡轨:犹言水有半个车轮那么高。那时人常乘车渡水,故用“轨”记水位。
(8) 牡:雄雉。
(9)
:雁相和的鸣声。
(10) 旦:天大明。
(11) 归妻:使妻来归,犹娶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妇人谓嫁曰‘归’,自士言之,则娶妻是来归其妻,故曰归妻。”
(12) 迨:及,趁。泮(pàn):合。冰泮:即结冰。(闻一多《诗经通义》)
(13) 招招:摇动不定。
(14) 卬(áng):我。
(15) 须:等待。
习习谷风, (1)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2)
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 (3)
无以下体。 (4)
德音莫违, (5)
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 (6)
中心有违。 (7)
不远伊迩,
薄送我畿。 (8)
谁谓荼苦? (9)
其甘如荠, (10)
宴尔新昏, (11)
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
湜湜其沚。 (12)
宴尔新昏,
不我屑以。 (13)
毋逝我梁,
毋发我笱。 (14)
我躬不阅, (15)
遑恤我后。 (16)
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 (17)
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 (18)
匍匐救之。 (19)
不我能慉, (20)
反以我为雠。 (21)
既阻我德,
贾用不售。 (22)
昔育恐育鞠, (23)
及尔颠覆。 (24)
既生既育,
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 (25)
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
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 (26)
既诒我肄。 (27)
不念昔者,
伊余来塈! (28)
(1) 习习:风声。谷风:范处义《诗补传》:“谷风者,由大谷而起也。”严粲《诗缉》云:“《诗》多以风雨喻暴乱。《邶风》以喻暴怒。”
(2) 黾(mǐn)勉:勉力。
(3) 葑:蔓菁,即大头菜。菲:萝卜。
(4) 以:用。下体:根。
(5) 德音:指夫妇的情话、誓言之类。
(6) 迟迟:徐行貌。
(7) 有违:《通释》云:“《广雅·释诂》,怨、
、很也。《韩诗》盖以违为
之假借,故训为很,很亦恨也。中心有违,犹云中心有怨。”
(8) 薄:语词。畿:门槛。
(9) 荼:苦菜。
(10) 荠:荠菜。
(11) 宴:乐。
(12) 湜(shí)湜:水清貌。
(13) 不我屑以:《通释》:“以犹与也。不我屑以,谓不我肯与。”
(14) 笱:捕鱼竹笼。
(15) 阅:容。
(16) 恤:忧,顾及。
(17) 亡:同“无”。
(18) 丧:急难。
(19) 匍匐:爬行。
(20) 慉:同“蓄”,爱好。
(21) 雠:同“仇”。
(22) 贾:经商。
(23) 育恐育鞠:《诗集传》引张子曰:“育恐,谓生于恐惧之中;育鞠,谓生于困穷之际。”
(24) 颠覆:倾跌,指患难说。
(25) 旨蓄:旨,美;蓄,恶菜名。《通释》:“蓄与
古通……诗言旨者,自贫者视之为旨耳。”
(26) 洸:武貌。溃:怒貌。
(27) 诒:遗,给予。肄:劳苦。
(28) 来:语词。塈(jì):《通释》:“爱,正字作
。《说文》
,惠也。
,古文,是
即古文爱字,此诗塈,疑即
之假借。”
式微式微, (1)
胡不归?
微君之故, (2)
胡为乎中露? (3)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4)
胡为乎泥中?
(1) 式:语首助词。微:《春秋传》杜注:“微,匿也”。《尔雅·释诂》:“匿,微也。”是“微”与“匿”同义,引申而有昏暗不明之意。式微:将暮。
(2) 微:通“无”、通“非”,与上“微”字不同。故:《说文》:“故,使为之也。”使为某事者曰“故”。是“故”字有“事务”“差事”之意。
(3) 中露:即露中,与下章“泥中”皆有湿意,相衬成文,亦与首句天暗入夜相呼应。
(4) 躬:身体。
旄丘之葛兮, (1)
何诞之节兮? (2)
叔兮伯兮, (3)
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 (4)
必有与也。 (5)
何其久也?
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 (6)
匪车不东。 (7)
叔兮伯兮!
靡所与同。 (8)
琐兮尾兮, (9)
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
褎如充耳。 (10)
(1) 旄(máo)丘:前高后低的土山。
(2) 诞:延长。节:指葛藤的枝节。
(3) 叔、伯:贵族的尊称。
(4) 处:安居不出。
(5) 与:原因。下文“以”,义同。
(6) 蒙戎:蓬松的样子。
(7) 匪:彼。东:疑指流亡者居住的地方。
(8) 靡:无。同:同心。
(9) 琐:细小。尾:通“微”,卑贱。
(10) 褎(yòu):盛服。褎如:态度傲慢妄自尊大。充耳:塞耳。
简兮简兮, (1)
方将万舞。 (2)
日之方中,
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 (3)
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
执辔如组。 (4)
左手执龠, (5)
右手秉翟。 (6)
赫如渥赭, (7)
公言锡爵。 (8)
山有榛,
隰有苓。
云谁之思?
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
(1) 简:鼓声。一说武勇之貌,亦通。
(2) 万舞:周天子宗庙舞名,内容分文舞、武舞两部分。
(3) 硕人:指舞师。俣(yǔ)俣:身体魁梧的样子。
(4) 辔:马缰绳。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
(5) 龠(yuè):古代乐器名,如笛,三孔。
(6) 秉:拿。翟(dí):舞师指挥的野鸡尾。
(7) 赫:红色。渥:涂抹。赭(zhě):红土。
(8) 锡:赐。爵:酒器。
毖彼泉水, (1)
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 (2)
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
饮饯于祢。 (3)
女子有行, (4)
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
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
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 (5)
还车言迈。 (6)
遄臻于卫, (7)
不瑕有害? (8)
我思肥泉,
兹之永叹。 (9)
思沫与漕,
我心悠悠。 (10)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11)
(1) 毖(bì):通“泌”,水涌流貌。
(2) 娈:美好的样子。诸姬:一些姬姓的女子。卫侯姬姓,其女出嫁时由同姓之女陪嫁。先秦婚制,贵族之女出嫁按其爵次以一定数量的同姓之女(如姪、娣)随嫁或陪嫁。
(3) 饯:饯行,以酒宴送行。
(4) 行:女子出嫁,有时专指诸侯嫁女。
(5) 脂:脂油。舝(xiá):车轴头上的小铁棍,挡住车轮使不脱落。此句意为给车轴涂上油,上好辖键。
(6) 还:通“旋”,回归,还车即把车转过来向回走。
(7) 遄(chuán):疾,快。臻:至,到。
(8) 瑕:通“遐”,通“胡”,何也。不瑕:即不何、不无,疑问之词。句意为有什么害处呢?
(9) 兹:通“滋”,更加。
(10) 悠悠:愁思悠长不断。
(11) 写:通“泻”,宣泄,排除。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1)
终窭且贫, (2)
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3)
王事適我, (4)
政事一埤益我。 (5)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谪我。 (6)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 (7)
政事一埤遗我。 (8)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摧我。 (9)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1) 殷殷:忧伤的样子。
(2) 终……且……:既……,又……。窭(jù):本义是指房屋窄陋,这里指家道寒碜。
(3) 谓:奈。
(4) 適:同“擿”,即“掷”,扔。
(5) 一:全部。埤(pí)益:增加。
(6) 交:俱。
(7) 敦(duī):与“適”义同。
(8) 埤遗(wèi):与“埤益”义同。
(9) 摧:本作“
”,讥刺、嘲笑。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 (1)
惠而好我, (2)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 (3)
既亟只且! (4)
北风其喈, (5)
雨雪其霏。 (6)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
莫黑匪乌。 (7)
惠而好我,
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1)
(páng):通“滂”,雪盛貌。
(2) 惠:爱,友爱。
(3) 虚:通“舒”,缓慢。邪:通“徐”,徐缓。
(4) 亟:通“急”,紧急。只且(j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
(5) 喈(jiē):借为“湝”,寒冷。
(6) 霏(fēi):即霏霏,大雪纷纷扬扬的样子。
(7) 莫:无,没有。匪:通“非”。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有不赤的狐狸,没有不黑的乌鸦。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1)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2)
彤管有炜, (3)
说怿女美。 (4)
自牧归荑, (5)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6)
美人之贻。
(1) 爱:通“
”,隐蔽。
(2) 彤管:红色管状物,此指通心的红草。
(3) 炜(wěi):鲜明。
(4) 女:同“汝”。
(5) 归:馈。荑(tí):初生的茅。
(6) 匪:非。
新台有泚, (1)
河水瀰瀰。 (2)
燕婉之求,
籧篨不鲜。 (3)
新台有洒, (4)
河水浼浼。 (5)
燕婉之求,
籧篨不殄。 (6)
鱼网之设,
鸿则离之。 (7)
燕婉之求,
得此戚施。 (8)
(1) 泚(cǐ):形容台之鲜明和崭新。
(2) 瀰(mí):形容黄河水盛势大。
(3) 籧篨(qú chú):指蛤蟆、蟾蜍一类的东西。
(4) 洒(cuǐ):高峻貌。
(5) 浼(měi):水平貌。
(6) 殄(tiǎn):同“腆”,善的意思。
(7) 离:通“罹”。
(8) 戚施:蛤蟆。
二子乘舟,
汎汎其景。 (1)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2)
二子乘舟,
汎汎其逝。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3)
(1) 景:远行貌。
(2) 愿:思念貌。养养:通“洋洋”,思也;或曰通“
”。
(3) 瑕:通“遐”,远;或曰通“胡”。不瑕:犹言“不胡(无)”。
汎彼柏舟, (1)
在彼中河。 (2)
彼两髦,
(3)
实维我仪。 (4)
之死矢靡它! (5)
母也天只, (6)
不谅人只!
汎彼柏舟,
在彼河侧。
彼两髦,
实维我特。 (7)
之死矢靡慝! (8)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1) 汎:即“汎汎”,飘浮的样子。
(2) 中河:河中。
(3)
(dàn):发下垂貌。两髦:古代男子未成年时头发式样,前额头发分向两边披着,长齐眉毛;额后则扎成两绺,左右各一,叫做两髦。
(4) 实:是,这。维:为,是。仪:匹配,对象。
(5) 之:到。矢:誓。靡:无。
(6) 也、只:语气词。
(7) 特:匹配。
(8) 慝(tè):更改。
墙有茨, (1)
不可埽也。
中冓之言, (2)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
墙有茨,
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
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
墙有茨,
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
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1) 茨(cí):即蒺藜,又名爬墙草。
(2) 中冓(gòu):宫闱,宫廷内部。
君子偕老, (1)
副笄六珈。 (2)
委委佗佗, (3)
如山如河, (4)
象服是宜。 (5)
子之不淑, (6)
云如之何! (7)
玼兮玼兮, (8)
其之翟也。 (9)
发如云,
(10)
不屑髢也。 (11)
玉之瑱也, (12)
象之揥也, (13)
扬且之皙也。 (14)
胡然而天也? (15)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 (16)
其之展也, (17)
蒙彼绉
,
(18)
是绁袢也。 (19)
子之清扬, (20)
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 (21)
邦之媛也? (22)
(1) 君子:当时统治阶级的代称。这里的君子,指卫宣公。偕老:本是夫妻相偕至老相亲相爱之意,这里诗人用它代君子的妻,即卫宣姜。
(2) 副:亦作“
”,古代首饰名。笄(jī):首饰名。珈:加在笄下的首饰,常垂以玉或珠,走路时会摇动。汉时称为“步摇”,其垂珠六颗,故名六珈。
(3) 委委佗佗:步行庄重美丽、举止自得的样子。
(4) 如山如何: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5) 象服:又名袆衣、画衣、画袍,王后六服之一,是镶嵌着珠宝、绣绘着彩色花纹的礼服。
(6) 子:古代对人之尊称。在此称宣姜,有讽刺意味。淑:善,好。不淑:行为不端。
(7) 云:语首助词。如之何:即奈之何。
(8) 玼(cǐ):玉色鲜明貌,此处形容翟衣花纹绚烂。
(9) 翟(dí):翟衣。《诗集传》:“翟衣,祭服。刻绘为翟雉之形而彩画之以为饰也。”
(10)
(zhěn):乌黑浓密而柔长的美发。如云:形容头发美如云霞。后世诗歌所言“云鬓”,盖源于此。
(11) 不屑:不用。
(dì):假发制的髻。
(12) 瑱(tiàn):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饰。
(13) 揥(tì):簪。《毛传》:“揥,所以摘发也。”后来叫做搔首、搔头。
(14) 扬:形容脸色之美。且(jū):句中助词、无实义。皙:白嫩而有光泽。
(15) 胡:何,为什么。然:这样。而:用作如、像、似。
(16) 瑳(cuō):通“玼”,鲜艳美丽。
(17) 展:展衣,亦作襢衣。白纱制的单衣,是夏天见君主或宾客的衣服。
(18) 蒙:覆,罩。彼:那。绉
(chī):细夏布,今名绉纱。
(19) 绁袢(xiè fán):亦称亵衣、内衣,与今之汗衫、背心、衬衣相若。
(20) 子:指宣姜。清扬:犹今言眉目清秀。
(21) 展:乃,可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展,是语之转也。”《毛传》训展为“诚(确实)”,亦通。
(22) 邦:国。媛(yuán):美女。《诗经通论》:“邦之媛,犹后世言国色。”
爰采唐矣? (1)
之乡矣。
(2)
云谁之思?
美孟姜矣。 (3)
期我乎桑中, (4)
要我乎上宫, (5)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
之北矣。
云谁之思?
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 (6)
之东矣。
云谁之思?
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1) 爰:于何处。唐:菟丝子,蔓生植物。
(2)
(mèi):卫邑名,在商代故都朝歌郊。
(3) 孟:排行居长者。姜:姓,后文“弋”“庸”同。
(4)桑中:即桑林,男女聚会场所。
(5)上宫:指社庙。
(6)葑:芜菁。
鹑之奔奔, (1)
鹊之彊彊。 (2)
人之无良, (3)
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
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
我以为君。 (4)
(1) 鹑(chún):鹌鹑。奔奔:形容鹑鸟居住时有固定的配偶,起飞时相随不离。
(2) 彊(jiāng)彊:与“奔奔”意同。
(3) 良:善。
(4) 君:君子。
定之方中, (1)
作于楚宫。 (2)
揆之以日,
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
椅桐梓漆,
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 (3)
以望楚矣。 (4)
望楚与堂,
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
卜云其吉,
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
命彼倌人。 (5)
星言夙驾,
说于桑田。 (6)
匪直也人, (7)
秉心塞渊, (8)
牝三千。
(9)
(1) 定:星名。方中:正中。
(2) 于:为也。
(3) 虚:地名,指曹虚。一说山丘。
(4) 楚:楚丘,与下文的堂、景山、京、桑对举,皆为地名。
(5) 倌人:主驾者。
(6) 说(shuì):止舍,停止,休息。
(7) 匪:彼。直:特。也:语词。
(8) 秉心:居心。
(9)
(lái):马七尺以上曰
。牝:母马。
蝃
在东,
(1)
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
远父母兄弟。
朝
于西,
(2)
崇朝其雨? (3)
女子有行,
远弟兄父母。
乃如之人也,
怀昏姻也, (4)
大无信也,
不知命也!
(1) 蝃
(dì dōng):虹。
(2)
:云。一说虹。
(3) 崇朝:终朝。
(4) 怀:通“坏”。一说即本字。
相鼠有皮, (1)
人而无仪。 (2)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3)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 (4)
相鼠有体, (5)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6)
(1) 相(xiàng):看。
(2) 仪:威仪,指庄严正派的举止作风。
(3) 止:借为“耻”。
(4) 俟(sì):等待。
(5) 体:身体。
(6) 遄(chuán):迅速,快。
孑孑干旄, (1)
在浚之郊。 (2)
素丝纰之, (3)
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 (4)
何以畀之? (5)
孑孑干
,
(6)
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
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
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 (7)
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
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
何以告之?
(1) 孑孑:特出貌。干:同“竿”。旄:牦牛尾。干旄:以牦牛尾饰的旗。
(2) 浚:卫国邑名。
(3) 纰(pí):织丝。下文的“组”“祝”义同。
(4) 妹:美好。子:女子。
(5) 畀(bì):赠予。
(6)
(yú):绣有鹰隼的旗。
(7) 旌:用彩色鸟羽为饰的旗。
载驰载驱,
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
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
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 (1)
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 (2)
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
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
我思不
。
(3)
陟彼阿丘,
言采其蝱。 (4)
女子善怀,
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
众稚且狂。 (5)
我行其野,
芃芃其麦。 (6)
控于大邦,
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
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
不如我所之。 (7)
(1) 既:尽,皆。
(2) 视:示。臧:通“藏”。
(3)
(bì):闭,不开通。
(4) 蝱(méng):贝母,一种药用植物,古人以为可治郁闷之疾。
(5) 稚(zhì):幼稚,一说骄傲。
(6) 芃(péng)芃:茂盛貌。
(7) 许穆夫人究竟有没有到达漕邑?从《毛诗序》所说,似乎未能到达。但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则以为她回到了漕邑,刘向《列女传》亦有“许穆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之说,与此诗所说“言至于漕”可互为印证。本篇的译诗与鉴赏,均以许穆夫人回卫吊唁作依据。有的研究者以为,诗人并未返卫,此诗通篇为虚拟之辞。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