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fēnɡ

tánɡ qiáo

jiě luò sān qiū 〔1〕 nénɡ kāi èr yuè huā

ɡuò jiānɡ qiān chǐ lànɡ zhú wàn 竿 ɡān xié 〔2〕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诗人。少有才名,二十岁考中进士,受到朝廷重用。武则天执政与中宗在位时期,屡居相位,封赵国公。李峤是著名的宫廷诗人,描写风云月露、飞禽走兽、草木花卉、服章器用之类,无不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思想内涵则较为浅近。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对唐代近体诗的定型有一定贡献。他与杜审言(杜甫祖父)、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杂咏诗》一百二十首。

注释

〔1〕解:能够,会。三秋:古人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此诗写秋风吹落树叶,“三秋”应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2〕斜:倾斜。旧读xiá。

评析

这首咏物诗的描写对象是“风”。咏物诗咏颂一个自然物象,通常从形、声、色、味、态等方面入手,“风”虽然时时处处总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影、无色、无味,所以文学作品中提到风,多用“萧萧”“飒飒”“瑟瑟”之类的象声词。以“风”作为咏颂对象,该从何处入手呢?李峤选择的角度很巧妙:通过侧面描写风对自然界各种物体的影响,暗示风的存在,展示风的力量,将无形的风转化为可以看得见的形象。

全诗四句,分别写风对一种物象的影响:它在秋天能吹落树叶,在春天能催开百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吹入竹林时能让万竿翠竹倒斜。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风”吹过一年四季,吹过辽阔河山,时时处处都有“风”的身影。

这首咏物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句中都有一个包含数目字的词汇,“三秋”与“二月”、“千尺”与“万竿”两两相对,这是诗人刻意安排的结果。李峤重视诗歌技巧,讲究修辞方法,尽量把诗写得工整合律、精美巧妙,对唐诗格律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名句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古人认为风是“气”在运行,不同季节的“气”性质不同,所以不同季节的风也会产生不同效果。秋气萧瑟肃杀,所以秋风摇撼草木,使之枯黄衰萎,纷纷凋落;春气温暖和煦,所以春风抚慰草木,使之恢复生机,发芽开花。李峤用“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描述风在不同季节的威力,一“落”一“开”,一杀一生,形象鲜明,对比强烈。

小贴士

诗谜

这首诗其实是一个谜语,每一句都从不同角度提示谜底,谜底就是诗题“风”。我们的书中还有一首题目叫《画》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与此情况类似。 xAoFsNJGkpez1UJ2afpr2mttmrJJnMmS5E2iEXSmIK4jC90Mgn9t5hSt72F8R1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