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jiānɡ nán

hàn yuè

jiānɡ nán cǎi lián

lián tián tián 〔1〕

lián jiān 〔2〕

lián dōnɡ

lián 西

lián nán

lián běi

作品简介

“乐府”本是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西汉惠帝时设置乐府令的官职,负责掌管朝廷祭祀所用的“雅乐”。汉武帝设立乐府,广泛采集民间歌谣(也就是“俗乐”),为之配上音乐。经由乐府机关采制、保存下来的诗,汉人称为“歌诗”,魏晋时开始称为“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照这种形式创作的诗歌,也称作“乐府诗”。北宋人郭茂倩(1041—1099)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代至五代乐府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其中保存了四十余首汉代乐府民歌,大多为东汉时期的作品。这些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欢乐与悲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注释

〔1〕何:多么。田田:形容莲叶层层叠叠、十分茂盛的样子。

〔2〕戏:嬉戏。

评析

这首诗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的“相和曲”中,题名为《江南》,也有题作《江南可采莲》或《江南曲》的。在汉代,这首诗可能原本流传在江南水乡,是采莲人劳动时随口所唱,后来被乐府机关采集,用笙、笛等丝竹乐器伴奏,演唱者执节(一种竹制的节拍乐器)而歌。

对于这首民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评价,从古到今说法不一。从表面上看,诗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莲子成熟时节,碧绿的莲叶层层叠叠摇曳在湖面上,水中的鱼儿在莲叶间穿梭游弋。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田田的莲叶、嬉戏的游鱼,都是通过采莲人的眼睛看到的。读者吟咏诗句,仿佛身临其境,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往来、歌声相和的场景,感受到那种清新的爽气、勃勃的生机和采莲人内心的快乐。

这首小诗在形式上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句式上的叠唱,以东、西、南、北的方位变化来写“鱼戏”,显得活泼自然,富有生气。有人认为这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独唱,后四句为众人和唱,表现了江南众人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当然,也有人说这种重复没什么意义,甚至是废话连篇。不过,伴随着单调的劳动节奏自然生发出的歌咏,其最初目的就是用声音为单调、重复的动作增添一些乐趣。“鱼戏莲叶东”等四句诗,在不变的基调中突出方位的变化,既描绘出鱼儿在采莲人四周游动的景象,又以一唱三叹的歌声配合采莲的动作,使得这一单调无聊的重复劳作变得从容舒缓,趣味盎然。

名句赏析

莲叶何田田

《江南》的诗句单纯质朴,平白如话,唯有“莲叶何田田”一句稍显晦涩,却又余韵无穷。形容莲叶形态的“田田”一词首次出现于此,关于这一叠音词,辞书中的注释并不一致,有形容莲叶浮于水面、交叠相连、繁茂密集等几种说法,却都没有确切依据,带有一定的猜测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胡适、钱玄同、黎锦熙在讨论《中国大辞典》的编纂问题时,偶然提到“莲叶何田田”这句诗的注释,怀疑“田田”可能是“圆圆”或“团团”,是古人在传抄过程中因为字形相近而抄写错了。不管怎样,南朝齐梁时期著名诗人谢朓已经认同这个“美丽的错误”,他的《江南曲》中“莲叶尚田田”一语,直接化用“莲叶何田田”。到了唐宋时期,“田田”已经成为莲叶的代名词,晚唐诗僧齐己《湖上逸人》中的“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南宋词人姜夔《念奴娇》中的“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都以“田田”指代莲叶。可以说,“莲叶何田田”堪称汉语诗歌中生动优美、摇曳多姿的一个意象。

小贴士

《江南》:采莲诗的鼻祖

莲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莲的食用、药用功效也早就为人所知,至少在五千年前,先人们就已经开始采食莲子了,“采莲”也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生产民俗。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之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这种景象也成为文人词客喜欢描写的对象。这首汉乐府《江南》被认为是采莲诗的鼻祖,描绘了江南人民趁着芳晨丽景采摘莲子、欢快愉悦的场景。南朝的梁元帝萧绎和简文帝萧纲都曾写过《采莲赋》,南朝乐府《西洲曲》中则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白的《越女词》、王昌龄的《采莲曲》以及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词,都是描写吴越一带采莲女子的佳作。 E4iL4lHVd/YeoncFX9qkvnwXMwFuNeScCChq9r4FOcSm/UBXoAQZX0hpThBXyS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