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燕歌行 〔1〕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2〕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3〕
天子非常赐颜色 〔4〕

摐金伐鼓下榆关 〔5〕
旌旗逶迤碣石间 〔6〕

校尉羽书飞瀚海 〔7〕
单于猎火照狼山 〔8〕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9〕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10〕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11〕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12〕
玉箸应啼别离后 〔13〕

少妇城南欲断肠 〔14〕
征人蓟北空回首 〔15〕

边庭飘飖那可度 〔16〕
绝域苍茫更何有 〔17〕

杀气三时作阵云 〔18〕
寒声一夜传刁斗 〔19〕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20〕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21〕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曾在宋中(河南商丘)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天宝八载(749),经人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注释

〔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汉家:唐诗中常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

〔3〕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4〕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5〕摐(chuānɡ)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摐金:敲锣。榆关:山海关。

〔6〕逶迤:曲折行进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7〕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

〔8〕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9〕凭陵:逼压。凭信威力,侵凌别人。

〔10〕穷秋:深秋。腓(féi):病,枯萎。一作“衰”。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11〕“孤城”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12〕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

〔13〕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箸同“筯”。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14〕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沈佺期《独不见》:“丹凤城南秋夜长。”

〔15〕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此泛指东北战场。

〔16〕边庭飘飖(yáo):一作“边风飘飘”,指形势动荡、险恶。

〔17〕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8〕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

〔19〕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20〕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21〕李将军:汉代名将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解读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的杰作,不仅在内容上涵括了边塞题材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诗歌意在表现征战之苦,谴责军中将领的骄傲轻敌、荒淫失职,同情战士们的思乡之苦与不得已的牺牲,反映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均,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歌的重点不在凸显边塞战争中的民族矛盾,而是讽刺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风格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层层紧扣,肌理绵密。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八句,写出征时的情景。开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由此可见本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表面似乎是赞扬将士出征时的威武气势,实则对他们的恃勇轻敌已隐含讥讽。“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想见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与下文失败时的惨烈形成对比。“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骄傲轻敌的将领不会料到残贼竟有如此威势:“单于猎火照狼山”。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再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部分为“山川萧条极边土”以下八句,写战斗失利的情形以及军中的苦乐不均。“山川”句,让人看到边境地势开阔,无险可凭,气氛相当肃杀。“胡骑”句则表现出敌军的迅急剽悍,他们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就在战士们奋力抗敌、不顾生死的时候,军中将领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用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赞颂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献身精神,写出了战斗的残酷激烈;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批判了将军的腐败昏庸,暗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大漠塞外,百草凋枯,孤城落日,斗兵稀少,即便战士们拼尽全力,也不能破除敌军的重围了,当初“横行”的豪气已被凄凉背景中的凄凉心境取代。

第三部分“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八句,写战士们的痛苦,也是对将领的更深谴责。征夫在前线苦战,思家;思妇在家中苦等,悲愁。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进一步加深。但是相去万里,何时才有见期?更何况白天所见是“杀气三时作阵云”,夜晚所闻是“寒声一夜传刁斗”,身陷绝境,死在眉睫,连生命都不保,个体的痛苦与悲哀谁会在意?这也让人进一步深思:是谁把他们推向了如此绝境?

第四部分即诗歌的最后四句,诗人饱含悲悯地歌颂了战士们勇敢、质朴的精神,并通过古今将帅之比,讽刺了将帅的无能与不体恤士卒。战士浴血奋战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然而却被冒进贪功的将帅当作棋子,这又是何等可悲的事实!汉代威镇边境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从汉至唐,边塞战争不计其数,而飞将军李广却只有一个,面对如此苦境,怎能不让人追念呢?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熔叙事与抒情于一炉,既叙写了战争的全过程,又抒发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之情。诗人用赋的方法,再现了唐代边塞战争的复杂情况及边塞存在的严重问题,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诗歌多处运用对比,如出征时的横行与战败时的悲惨为一对比,士兵的效命死节、辛苦久战与将领的怙宠贪功、临战失职为一对比,飞将军李广与现在的将领则又是古今对比。全诗四部分,层次清晰,先写出征,次写参战,再写前线士兵与后方思妇的相互思想之情,最后写战争结束,结构完整。诗中充满悲剧气氛,具有突出的悲壮风格。诗歌语言多用骈偶,富于整饬、对称之美。 AdKFy+xQS/ejGkwYQVt71wT5+JvvB0mA+HFf9zrxUhPHhjWz14ZDEHvtj85nsQ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