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 〔1〕 ,木兰当户织 〔2〕 。不闻机杼声 〔3〕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4〕 ,问女何所忆 〔5〕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6〕 ,可汗大点兵 〔7〕 。军书十二卷 〔8〕 ,卷卷有爷名 〔9〕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10〕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11〕 ,南市买辔头 〔12〕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13〕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4〕 。旦辞黄河去 〔15〕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6〕

万里赴戎机 〔17〕 ,关山度若飞 〔18〕 。朔气传金柝 〔19〕 ,寒光照铁衣 〔20〕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21〕 ,天子坐明堂 〔22〕 。策勋十二转 〔23〕 ,赏赐百千强 〔24〕 。可汗问所欲 〔25〕 ,木兰不用尚书郎 〔26〕 ,愿驰千里足 〔27〕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8〕 ;阿姊闻妹来 〔29〕 ,当户理红妆 〔30〕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1〕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2〕 。当窗理云鬓 〔33〕 ,对镜帖花黄 〔34〕 。出门看火伴 〔35〕 ,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6〕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7〕

作品简介

公元四到六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先后建立了北魏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与南方先后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形成对峙局面。北朝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民歌很多原是鲜卑语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也有一些是直接用汉语创作的。北朝民歌粗犷豪放,描写北方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广泛反映了北方民族直率朴素、勇武豪迈的精神。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七十首左右。叙事长诗《木兰诗》代表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与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注释

〔1〕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当(dānɡ):对着。

〔3〕机:织布机。杼(zhù):织布梭子。

〔4〕何:什么。

〔5〕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 hán):又称大汗,也简称为汗,古代北亚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浑、铁勒回纥、高昌回鹘、铁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都称可汗。原意是“神灵”“上天”。

〔8〕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为(wèi):为此。市:买。鞍(ān)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7〕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18〕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19〕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0〕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1〕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2〕明堂:明亮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3〕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是用以形容功劳极高。

〔24〕赏赐百千强(qiánɡ):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5〕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6〕不用:不愿意做。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27〕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8〕郭:外城。扶:扶持。将(jiānɡ):助词。

〔29〕姊(zǐ):姐姐。

〔30〕理:梳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1〕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2〕著(zhuó):通“着”,穿。裳:衣衫。

〔33〕云鬓(bìn):像云一样的鬓发,形容浓密美丽的头发。

〔34〕帖(tiē):通“贴”,粘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5〕火伴: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火,通“伙”。

〔3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3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贴着。走,跑。安能,怎能。

评析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最早著录于陈代释智匠所编《古今乐录》的“梁鼓角横吹曲”,属于战争一类。这首民歌以南北朝时北方长期的民族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女英雄木兰的传奇故事。木兰是一位刚毅勇敢、纯真善良集于一身的女性,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与亲人团聚。用金戈铁马的战争映衬这位奇特女子内心的细腻情愫,是《木兰诗》最为动人之处。

这首长篇叙事诗从木兰决心代父从军写起,至其回归故乡结束,中间是漫长的军旅生涯,征战十载,行程万里,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对于构成木兰十年生活主要内容的战争,诗歌着墨不多,而是推向背景,一带而过;战争给木兰带来人生的两次重大转折,她在转折关头的主动选择,才是诗歌描写的重点所在。

围绕木兰的两次选择,整首诗划分为六个环节:决定从军→出征准备→奔赴前线→十年征战→却赏还乡→重着红妆。这六个环节在顺承之中蕴含着回复与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性;剪裁上则明显表现出“重两头、轻中间”的特点。结构的自然巧妙,笔墨的浓淡适宜,是这首以战争为题材的民歌能够成功刻画木兰亦柔亦刚性格的重要因素。

木兰是以一位当机织布的平凡女子形象出场的,还有她深沉的叹息之声。她不是在思念远人,不是在回忆往事,压在她心头的,是突如其来的战争给家庭造成的困境。“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四句诗以问答体形式,句句突出一个“女”字,是对木兰在家庭关系中的定位,亦是对其女儿身份的强调。面对战争,她毅然做出违背女儿本性的抉择:“从此替爷征。”

她的女儿身份,从此被包藏在一身戎装之下;她的温柔本性,唯有在夜暮时分方才悄然流露。描写万里行军的八句诗使用相同句式,变换的只是地点与声音:“不闻爷娘唤女声”,重复出现的这句诗朴素直截,是留恋,是牵挂,是思念;“爷娘唤女”的日常生活场面,亦补写出木兰平日在爷娘面前娇痴的女儿之态。“但闻”二字,一下子跳接到眼前现实,暗夜中包围木兰的,只有异乡寂寞的水声与燕山胡骑的嘶鸣,这种以景衬情的写法,更传达出木兰内心的凄凉。

木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命运终于向她露出粲然微笑。面对赏赐,她却放弃功名,平静地做出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抉择:“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乡,不是以战斗英雄的身份,而是作为普通家庭之一员。诗歌并未正面描写木兰荣归故里的表现,而是调转笔锋,极写家人的兴奋与喜悦:“爷娘闻女来”,出郭远迎;“阿姊闻妹来”,盛妆打扮;“小弟闻姊来”,杀猪宰羊。以木兰为核心的一系列亲属称谓的集中使用,正是木兰回归温暖家庭的怀抱、恢复女儿本性的最佳表达方式。

木兰出于亲情考虑而被迫做出的角色转换以及最终的回归,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两次角色转换之处笔法相似,相映成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写木兰置马,实现女儿到战士的转变。四个方位,四个“买”字,透露出木兰一旦下定决心、立刻付诸行动的坚强性格,以及有条不紊、干练爽快的办事能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是写木兰理妆,完成战士到女儿的转变。“开”“坐”“脱”“著”“理”“帖”,六个动作连贯娴熟,四个“我”字,传达出木兰终于可以恢复本来面目的喜悦与从容。 3kk/b2pWpnatG4PSnUW91otJ3FBdyVarI9fp7Qj7IL4jEY7/9TVI+mvUBd7Br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