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幽州台歌 〔1〕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2〕 ,后不见来者 〔3〕

念天地之悠悠 〔4〕 ,独怆然而涕下 〔5〕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家境富庶,少年时任侠使气,青年时期始折节读书,永淳元年(682)进士及第,授麟台正字,升任右拾遗。他直言敢谏,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初唐诗风沿袭六朝绮丽之余习,陈子昂是第一个自觉提倡汉魏风骨的人,也是真正把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合而为一的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今存诗共一百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集》传世。

注释

〔1〕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幽州,古十二州之一,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区。

〔2〕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

〔3〕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

〔4〕悠悠:无穷无尽。

〔5〕怆(chuànɡ)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评析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不晓军事,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几天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俯仰古今,涵括天地,并勾画出一个遗世独立、落寞苍茫的孤独者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不复可见,而后代的贤明君主恐怕自己也来不及见到了,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啊!当登台远眺,目之所及是天地之苍茫,宇宙浩渺,人事沧桑,自己不禁悲从中来,“独怆然而涕下”了。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写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前两句出入古今,写尽时间的绵长;第三句茫然四顾,写出空间的辽阔。在这样苍茫而沧桑的背景之下,第四句凌空一笔,主人公慷慨悲壮的形象顿时得到凸显,那份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的旷世孤独,也被渲染得极为震撼人心。

这首诗句式长短不齐,使得音节上具有抑扬变化、曼声长叹的美,读来极为上口。全诗语言遒劲质朴,风格明朗刚健,意境雄浑开阔,这对齐梁以来浮艳纤弱的诗风是一种有力的反拨。诗中表现的诗人的失意境遇和落寞情怀,更因是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子所共有,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nneVjwclkOpzJ4d0DD4mrv8leIiiE7xiTN9/4KWUnm6L3rlQtpnVQ92d0u6dWv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