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王勃

城阙辅三秦 〔2〕 ,风烟望五津 〔3〕

与君离别意 〔4〕 ,同是宦游人 〔5〕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7〕

无为在歧路 〔8〕 ,儿女共沾巾 〔9〕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勃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就被以“神童”推荐给朝廷,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后因写文章得罪皇帝,被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罪革职,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王勃渡海探望父亲,溺水,惊悸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是其中才气最高者。他诗、文兼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对齐、梁以来轻靡浮艳的文风有所改变,使唐诗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五律的成熟有推动作用。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文今存九十多篇。有《王子安集》。

注释

〔1〕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官名,指县尉,主管缉捕盗贼。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一作“蜀川”。

〔2〕城阙(què):指唐朝都城长安。阙,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辅:夹辅,拱卫。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国的故地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给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3〕风烟:风尘烟雾。望:遥望。五津:指四川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宦(huàn)游:在外地做官。宦,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8〕无为:不要。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评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意在劝慰即将赴任的朋友不要为远别而悲伤。

首联两句分写送别地点和朋友赴任的目的地。“城阙辅三秦”,是说辽阔苍茫的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这是介绍送别地点,突出雄浑阔大的气势;“风烟望五津”,是说遥望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将要赴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联系在一起;一个“望”字,不仅拓宽诗意,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氛,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既暗寓送别之意,又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联点明送别双方的处境与离别的原因。诗人劝慰友人说: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是常事,何必为此而悲伤呢?杜少府只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他,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漂流异乡,本来已有一重别绪;客中送客,自然更添一重别绪。前两句境界阔大,此句韵味转入深沉,诗歌情感出现一个起伏跌宕。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调又从凄凉转为豪迈,把前面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相信,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心意相通,即便天涯海角,也仍然像是近邻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明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送”的主题,却又别开生面: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上,可不要像那小儿女一样挥泪告别啊!这是对前面业已申明的看轻离别之意的承接,像是朋友之间的一句玩笑,显得诙谐幽默,让这首送别诗在轻松舒缓的调子中得以收束。

王勃生活在唐王朝蒸蒸日上之时,四海统一,社会安定。这首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是整个社会处处都能给人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体现在字里行间。只要时代开放清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为随时都能被引用的名句。 +NqjN/ufb5cVIbi77pbOzH2umVK4X6PqcXVu2fQqx9Cd5sDr8MRIl7K0jCXq7H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