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二

读经典,才能创造经典

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他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作品定义为“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在这套“图解管理经典”系列图书中,江涌教授选择的不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读的”或者“正在读的”,而是需要“重读的”经典作品。他从“全球管理思想者50人”(Thinkers 50)中挑选了近百位管理学大师的作品,按照“创新、转型、战略、组织和综合管理”5个领域进行分类。在每一个领域中,他精选了10本管理经典,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

这看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当下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显得非常重要。不要说“重读”经典了,许多管理者连“读”经典的耐心也没有了,这不由得令人担心。他们要么没有时间读书,要么沉迷于碎片化的知识中。总之,经典离许多管理者越来越远。

只有回答经典问题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大凡经典的作品,都是为某一重大管理问题提供答案的作品。读经典,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认真品味,就像是喝一口陈年好酒,越品味,越有味道。

比如,在《蓝海战略》这本经典著作里,作者想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可以重新定义竞争优势?在此之前,竞争优势被视为有两种来源: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且认为这两种优势很难兼容。这种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主要聚焦于现有产业的竞争,而蓝海战略则认为“价值创新”是竞争的基石,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改变现有产业的竞争格局,重新设定新的游戏规则,重新定义市场和需求,并谋求同时在产品价格和产品增值方面创新,从而找到能够实现获利性增长的蓝海。

许多管理者对“蓝海战略”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认真、深入地通读这本书的管理者并不多,即使读过,能够“重读”的管理者则是少之又少。所以,许多管理者并未能领悟到“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还声称自己的企业正在实施蓝海战略。但是,他们的蓝海战略是“假蓝海”,是一种逃避竞争的自我麻痹。因为,他们仍然依赖传统的竞争逻辑,在现有的产业中试图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市场,这就像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没有“价值创新”这个基石,不能重新定义市场和需求,岂能找到市场的蓝海?

因此,我们要读经典,通过经典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如何读经典

读经典有什么诀窍吗?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诀窍。但是,坚持一些方法和原则有助于阅读、理解经典。

首先,要有引导。

大多数经典,都不是易读之作,倘若有导师指导,实属幸事。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机缘,能够找到指导自己读经典的导师。许多管理者之所以申请攻读EMBA,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商学院找到各个领域中的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他们能够接触经典、学习经典。

江涌教授就是这套经典图书的“导师”。他基于自己对这些经典的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就每本经典为读者准备了一万字左右的解读稿,这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管理经典的精髓。当然,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全面理解管理经典的精髓,最好再重读原文。

其次,要有耐心。

当下,对读书人而言,耐心已经成了奢侈品。经典的图书不是快餐式的,读起来并不轻松,也没有捷径可走。读书人必须有耐心,才能掌握经典中的精髓,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大多都不能触摸到经典中的本质。

比如,在理查德·福斯特所著的《创新:进攻者的优势》这本经典著作中,作者提出了企业发展的S形曲线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并不易懂,如果没有耐心读完全书,甚至不能理解S形曲线对组织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大意义,只是了解了一个概念而已。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S形曲线理论进行解读,它不仅反映了企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模式转型进行思考。任何一种产品或者一种商业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总会存在一个最高的顶点。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就需要转换到一条新的发展轨道上来,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过去积累的能力可能会成为转型的阻力,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是未来转型最大的障碍。

最后,要重读、多读。

结合我个人的经验,对于经典图书,要想理解它的精髓,“重读”和“多读”是不二法门。所谓重读的意义,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显。重读久之就是熟读,熟读之后,自然就会领会书意了。

多读,就是围绕着某一话题,多选择一些经典来读,相互印证,相互启发。比如,理解S形曲线理论,除了读《创新:进攻者的优势》这本书之外,还可以读英国著名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 。汉迪认为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得意和失意,每个组织在企业生命周期内都会有繁荣和衰败,每个国家也有着自己的兴盛与危机。所以,不管是人的寿命,还是组织的生命,其发展轨迹都是一条S形曲线。当我们长时间处在第一曲线中,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个“舒适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该组织也势必会走向衰落。那么,个人如何才能持续成长?企业如何才能基业长青、避免衰败以及突破S形曲线陷阱?查尔斯·汉迪给出的答案是在“第一曲线”尚未走向衰落时,就要找到并培养“第二曲线”。

福斯特和汉迪对S形曲线理论的认识有不少相似之处,二者相互印证,加深了我们对S形曲线理论的理解。同时,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S形曲线转型理论,二者相互补充,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S形曲线理论。

有些时候,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对重大问题充满迷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书太少,记住杨绛先生曾说的一句话将大有裨益:当你书读多了,很多迷惑自然就解开了。

事实上,许多卓越的企业家,像张瑞敏、任正非等,都饱读各类经典。他们不仅读的经典多,而且致力于把经典中的要义应用到企业实践中,用于指导企业的转型实践,带领企业不断走向卓越。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也是个书迷,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也没有。而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当下,中国的许多企业正饱受转型之痛,领导者苦思未来转型之路究竟在何方,但是,转型无捷径可走,亦没有天才神助,只能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从经典中汲取智慧的加持,能让管理者少走弯路。

转型恰似雾中行,四顾茫然路无踪。

劝君多读经典书,莫使梦想转头空。

愿江涌教授的“图解管理经典”系列书能给管理者在推动企业转型与成长中带来智慧和力量。大师的管理思想犹如雾中前行的明灯,将会照亮转型的方向,指示我们不断前行。

曹仰锋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 mTNIqa7wgjJg3jxZ3CONj6tsEibYA6696hysFj7fE0qFcfpj8L3ha0WzRTJf1g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