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信明教授,笔名李学数,是一位数学家。他主攻图论,论文迭出,成绩斐然。同时,又以撰写华文数学家的故事而著称。

我结识信明先生,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那时我和新加坡的李秉彝先生过往甚密。有一天他对我说:“我有一个亲戚也是学数学的,也和你一样关注当代的数学家和数学故事。”于是我就和信明先生通信起来。我的书架上很快就有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的《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1991年,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的美国数学研究所访问,和他任教的圣何塞大学相距不远。我们曾相约在斯坦福大学见面,可是机缘不适,未能成功。我们真正握手见面,要到200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才实现。不过,尽管我们见面不多,却是长年联络、信息不断的文友。

说起信明教授的治学经历,颇有一点传奇色彩。他出生于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地度过中小学时光,高中进的是中文学校。在留学加拿大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后,去法国南巴黎大学从事了7年半研究工作。以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取计算机硕士学位,1984年获得史蒂文斯理工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加州的圣何塞州立大学担任电子计算机系教授。这样,他谙熟英文、法文和中文,研究领域横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先后接受了欧洲大陆传统数学观和美国数学学派的洗礼,因而兼有古典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观念和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信明先生在法国期间,曾受业于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大数学家、数学奇人格罗滕迪克(A. Grothendieck)。众所周知,格罗滕迪克是一个激进的和平主义者,越战期间会在河内的森林里为当地的学者讲授范畴论。1970年,正值研究顶峰时彻底放弃了数学,1983年出人意料地谢绝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的克拉福德(Crafoord)奖和25万美元的奖金。理由是他认为应该把这些钱花在年轻有为的数学家身上。格氏的这些思想和作为,多多少少也影响了信明先生。一个广受欧美数学训练的学者,心甘情愿地成为一名用华文写作数学故事的业余作家,需要一点超然的思想境界。

信明先生的文字,我以为属于“数学散文”一类。我所说的数学散文,是指以数学和数学家故事为背景,饱含人文精神的诸如小品、随笔、感言、论辩等的短篇文字。它有别于数学论文、历史考证、新闻报道和一般的数学科普文字,具有更强的人文性和文学性。事实上,打开信明先生的作品,一阵阵纯朴、真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其中有大量精心挑选的名言名句,展现出作者深邃的人生思考;有许多生动的故事细节,展现出美好的人文情怀;更有数学的科学精神,点亮人们的智慧火炬。这种融数学、文学、哲学于一体的文字形式,我心向往之。尽管“数学散文”目下尚不是一种公认的文体,但我期待在未来会逐渐地流行开来。

每读信明先生以李学数笔名发表的很多文章,常常折服于他的独特视角和中文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世界公民”,学贯中西,能客观公正地以国际视野,向华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展现当今世界上不断发生着的数学故事。他致力于描绘国际共有的数学文明图景,传播人类理性文明的最高数学智慧。

步入晚年的信明先生,身体不是太好,警报屡传。尤其是视力下降,对写作影响颇大。看到他不断地将修改稿一篇篇地发来,总在为他的过度劳累而担忧。但是,本书的写作承载着一位华人学者的一片赤子之情。工作只会不断向前,已经没有后退的路了。现在,这些著作经过修改以后,简体字本终于要在大陆出版了,对于热爱数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

2013年的夏天,上海酷热,最高气温破了40℃的纪录,每天孵空调度日。然而,电子邮箱里依然不断地接到他发来的各种美文,以及阅读他修改后的书稿。每当此时,心境便会平和下来,仿佛感受了一阵凉意。

以上是一些拉杂的感想,因作者之请,写下来权作为序。

张奠宙
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rpctWkAat6ffZftw1AW/4CNG+WdQeVeDf+Dlr7+IbjUS94u1QtdSACsAV/Mdm1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