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政治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核心价值信仰的重要准绳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党的核心价值。他说:“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核心价值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政治忠诚的落脚点是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的“三个体现”,实际上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政治忠诚的落脚点就是要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之后,能否长期执政,也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即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与否。而人民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与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以党的执政绩效为重要依据的。

执政绩效,是执政的业绩与效能,也就是说,是执政党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和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什么决定人心向背?简单说来,一句话,利益、需求的得失,决定着人心的向背。

李自成一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天下的穷苦百姓就揭竿而起,支持他建立了大顺王朝;洪秀全一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农民起义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拥戴他建立了太平天国。

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群众起来闹革命的政治宣传口号,也是“打土豪,分田地”。正是这“六个大字”,唤起了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他们在这种能得到实际利益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跟着中国共产党去浴血奋战,直到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对此,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革命年代如此,执政时期亦然。执政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长期执政,取决于她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否秉承为民情怀的忠诚之心,一贯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践行党的核心价值的标准。

新时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用生命践行政治忠诚,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注一腔热血赤诚,用生命谱写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礼赞。2014年,中央组织部追授他们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群众普遍赞誉,得到组织充分肯定?追寻他们的足迹,我们并没有听见多少豪言壮语,也没有看到什么惊天伟业,让人们深深感动的,恰恰是他们那一颗永远和群众同频跳动的素朴心灵,那一份时时刻刻关心群众冷暖的为民情怀。面对穷村百废待兴,王胜毅然任事;面对群众利益受损,于海河凛然奋起;面对灾民孱弱待援,毕世祥决然涉险;面对百姓食不果腹,文朝荣慨然相助。为民不烦三几事,出力常须十分功。在优秀共产党员的队列里,还站着我们熟悉的身影,雷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正是这样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的要义。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纯粹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和群众一块干,多为群众做实在事,永远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生活在群众当中,就要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每位党员干部只有秉承忠诚之心,才能踏踏实实做小事,小事做多了,就会成就大业。群众就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就会坚如磐石。

(二)践行党的核心价值是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就是对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诚。

由此而言,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就是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杨善洲为什么能成为党的优秀干部,因为他政治忠诚,而他的政治忠诚就具体体现在他践行党的核心价值上。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被人民群众称之为“草鞋书记”。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了。出于对他几十年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并取得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

杨善洲同志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他对普朝柱同志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

为什么要回施甸种树?杨善洲这样解释:“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于是,61岁的杨善洲,走进了施甸县的大亮山,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900米—2982米之间,平均海拔达2600多米。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山石开始裸露。杨善洲决定将这里的荒山绿化,造福于人民群众。

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在绿化大亮山的创业中,杨善洲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肥料,他们就提着粪箕到村寨道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为了节省资金,杨善洲经常在水果上市之后,到大街上捡果核。

当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杨善洲和其他创业者的栖身地方。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了第一间砖瓦房,大伙请杨善洲搬进新房住,他不肯,硬是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

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已达5.6万亩。有人算过一笔账:5.6万亩就是1120万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价值3亿多元!

放着优越的、舒适的城市日子不过,偏偏要到海拔几千米高的荒凉的大山上生活。住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到大街上捡拾果核。只有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能做到。

杨善洲不是为了艰苦而艰苦,不是为了逃避城市而入深山,他是为了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他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甘愿吃苦受累。

由此可见,政治忠诚是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的必备条件。人民群众对一个党员满意不满意,主要是看他对党是否忠诚老实,能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所以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共鸣,就是因为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钦佩他、敬仰他。为此,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像他那样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C0rBM3zxTqewRnc0KT/I80gm29Y7AYHOeeuxpD9sSaHS5dAjcAo8zTpMq5NIaO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