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信心和理性基础上,使整个社会趋向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探讨问题。
在香港立法会实习期间,有一次旁听全体大会,亲历了一场“暴力流血上访事件”。
先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议员正在质询时,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起身抛掷传单,随后又掏刀自残,声称遭受不公,申请法援又未被批准;保安人员担心伤及无辜,只好不断安抚。情急之下,一位议员走上旁听席,收下该男子的请愿书;一阵安抚之后,该男子最终放下了刀,被带往警局接受调查。
神圣、庄严的议政殿堂,怎么会发生这么极端的事件?难道事先没有安保措施?民众和议员怎么会离得如此之近? 开放、透明的议事堂固然值得赞许,但安保漏洞却是客观存在的。较早前,旁听的市民就曾乱抛纸屑扰乱议事秩序;前不久的行政长官答问大会上,雷曼女苦主也在旁听席上以刀架颈,威胁自杀。
但是否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同类事件重演,在立法会中产生了很大争议。有的议员认为,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立法机构都守卫森严,公众要参观国会,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安检。因此,有必要引进金属探测仪、以玻璃幕墙隔离议事厅和旁听席,至少要加高围栏到合适的高度,以备不测。但也有议员认为,公职人员确实存在受袭的风险,但立法会开放透明的形象更重要,过多的安全措施将不便利公众的旁听,会削弱公众的监督。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在入口添置金属探测仪,但其他动议并没有通过。
在香港,随着街头斗士晋身立法会,个别议员使用粗言秽语,乃至向行政长官“掷香蕉”以示不满的行为已有出现。市民担心立法会有“台湾化”趋势,更怕闹哄哄的议事堂使立法会整体形象受损。加上全球经济危机,不少市民或是投资受创,或被裁员减薪,难保有人为发泄不满,利用安保漏洞,在议事堂上伤及无辜。前有流血教训,后有重现可能,但在透明开放的议事文化与“铜墙铁壁”的安保措施的抉择之间,还是前者压倒了后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民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信心和理性基础上。如果一个社会中,民众有较高的生活保障,纷争有公平的解决机制,民意有通畅的表达渠道,加上公正清廉的司法机构作为正义最后一道防线,就没有理由对这个社会中的民众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必要以极端方式表达诉求。民众的理性也很重要,但前提还是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使整个社会趋向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探讨问题。即便个别议员或市民以激进强硬方式发声维权,也会因与香港的社会文化格格不入,失去多数市民的认同。
(本文发表于《南方周末》2009年9月8日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