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透明开放的议事堂

在民主社会,议事大厅中任何一处设施的布置,任何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蕴含着厚重的政治理念。

立法会大楼已有百年历史,前身是最高法院大楼,位于香港中环昃臣道8号,是香港法定古迹之一。它的高大立柱和圆形拱顶,曾经见证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会的峥嵘岁月;三角楣石刻上矗立的泰弥斯女神,无声地告诉人们什么是香港社会的坚强柱石。大楼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仿效了古罗马及希腊的建筑设计,四周筑有高约17米的爱奥尼式圆柱,中央为圆顶建筑,外观十分雄伟。大楼的核心部位是圆顶正下方的议事大厅,特区区徽下方是立法会主席的座位,正面和左手边是议员的席位,右手边是官员的席位。两侧的正上方,是公众和媒体旁听席,高高在上,仅有矮矮的扶手栏杆阻隔,下方主席的主持、议员的表现、官员的应答,一览无遗。

在民主社会,议事大厅中任何一处设施布置,任何一个细节安排,都蕴含着厚重的政治理念。高高在上、无缝对接的旁听席,选民在上,议员和官员在下,没有任何秘密,一切尽在眼中。异曲同工的是德国的国会大厦,议会大厅的天花板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不仅用作采光和装饰,更是普通游客旁观议会辩论的观景台。议员们开会时,都能感觉到头顶折射下来的阳光中的人影婆娑。也许这就是议事大厅的设计者有意或无意地传达的政治理念——“所有政治家都必须时刻牢记,虽然被赋予了管理国家的权力,但真正掌握权力的却是‘他们头顶’上的人民。”香港立法会的工作人员不无自豪地介绍说,这里是香港最公开、最透明,也是最没有秘密的地方。为了便于民众的知情和监督,立法会大楼为民众旁听会议提供最大的便利,只要出示身份证件,就可以进入旁听席,亲眼看看自己选出来的议员,有没有“做好呢份工”。在全球都在加强安保的大背景下,立法会大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都没有安装任何金属检测装置。

这座大楼还是忙碌的新闻集散地。香港传媒每日报道的内容,无论是政坛的八卦、官场的耳语,还是重要法案和预算的争论,大多数就从这里传出来。立法会召开各类会议时,不时有议员起身向主持会议的主席鞠躬,而后离开会场,有时他们是“中场休息”,大多数时候都是到会场外接受记者的采访,将讨论的议题和自己的政见通过媒体传递给市民。立法会里设有专业的新闻发布厅和记者工作室,只要有会议进行,就能看到记者们在这里忙得不亦乐乎。在媒体旁听席附近,还有一整面墙的柜子。每家媒体都能分配到一个,上面注明了各家的名号,整整齐齐地很是壮观,似乎在无声地提示着立法会的访客:正是我们在这里驻扎,议事堂才能真正做到透明开放。

(本文发表于《法制日报》2009年9月22日“香江札记”专栏,发表时题为《闲话香港立法会二三事》) 4RfMdr7YiEe+Juk30kEToi5iH5DsQzQR/YpucU9vu65fVqSd2tOp+99Brhmox2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