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你给的爱

亲爱的家长:

感谢您翻开这本书!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传递了三种积极的正能量:

1.您很爱你的孩子;

2.您是一个有学习意识的人;

3.您在积极寻找解决你和孩子之间小问题的好方法。

那么,我很荣幸,有机会与你在这本书中见面,坐在字里行间一起聊聊“家有学龄童”的那些小烦恼、小困惑、小麻烦。希望我的文字能为你解忧,为你找出一条直达孩子内心深处的路,让你在其中遇到“自己”、遇到“孩子”、遇到“爱”。

为什么要打引号呢?因为很有可能,你还未能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爱。

爱,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字眼。很多人说,要用心爱。没错,要用心,但不能太用力。对孩子的爱,就像把乒乓球放进玻璃杯,你要的是把爱放进去,而不是弹出来。所以,你的爱,要得法,要得力,切忌过犹不及。

对待孩子,用心爱,是一种智慧;用力爱,是一种控制。智慧可以让爱在互动中彼此增进,控制则会让爱在反抗中相互消耗。所以,感谢你能翻开这本书,来了解积极行为引导法将带给你和孩子怎样的变化。

此时的你,可能正在纠结于如何改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你制定了很多策略来“对付”孩子。有些可能有效,你感到沾沾自喜;有些可能无效,你又患得患失。其实,你完全不必如此伤神费力。在我看来,孩子身上大多数的不良行为,都是由于充沛的精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丰富的情感没有得到正确回应造成的。

但很多时候,家长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作品,去设计、去塑造,而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探索。爱,应该是一种虚心的陪伴,给孩子一些空间,与孩子共同成长。

书中,我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一个叫成成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强烈的自我需求而不断与老师、家长、同学发生冲突的事,也解释了冲突背后家长的失策与无助。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不听话”,只是在争取一种“被允许”的信任感。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我们就混淆了“教育”和“教学”的区别:总觉得教育孩子,就是教给他知识,只要好好写作业、好好学习,就是“好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而忘记了:孩子和我们一样,有兴趣、有情绪、有情感,他们原本是一个可以高速运转的CPU。不幸的是,往往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原因,用“生硬”的教育把孩子成功塑造成了一块硬盘。主动运算的CPU变成被动存储的硬盘,这不是玩笑,这是现实。

“教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而“教育”的目的,则是挖掘孩子的潜能,允许他们做自己。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一目了然。而你心中的困惑和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都也是因为自己未能“尽责”。

书中,我试着更多地站在孩子的内心需求角度,去理解他们身上的“问题”,也试着从家长自身经历中,去寻找问题背后的正面动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被信任、被理解、被尊重,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这本书最初的书名叫《孩子,你可以不听话,但你必须懂事!》很神奇吧?我居然允许孩子“不听话”!或许你心生怀疑:不听话的孩子怎么可能“懂事”呢?那你就很有必要买下这本书,走进字里行间来,我冲一壶好喝的水果茶等你,我们一起聊一聊什么是“听话”、什么是“懂事”。

然后,你会明白:育儿,真的是一场修行,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你自己。

雯静
2018年元旦于北京 79w4DNsmekmQjm83Y7AwwpaB/KHyYKAL6bBZWwQJWnD+o4f5m/uMGwqMqasICp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