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我和雯静,还有吴珏,我们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从德国结束学业回到中国的,大概10年前吧。那时候,我们都刚刚在德国完成了系统而专业的教育学理论学习,回到国内,想要开始一份自己的有关教育事业的实践。

我还记得那个夏天,我们在最初相识的饭店里聚餐聊天。雯静说她正在筹办一家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咨询机构,希望把德国的“私教”模式带进更多家庭,帮助年轻的父母们和隔辈育养的老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儿童独特的成长方式和育养需求。我们一直坚信,只有建立在充分理解与尊重基础上的爱与支持,才是滋养孩子、促进其生命不断焕发活力的最好营养。

那个夏天,几个女生经常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谈起大家一致认同的教育理念,充满热情。那个时候的我们,都带着满满的想法和激情,想要为中国的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那次聚会之后,我投身于德国儿童Galli心理剧场在中国的开办和推广事业,雯静和吴珏也开始了她们在儿童教育领域的探索,我们都尽心尽力地扑进了“为了孩子”的教育领域。

多年之后的一个冬天,我收到了雯静的书稿,她希望我来为这本书写推荐序,这让我感到意外又欣喜。说实话,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资格给一本教育实践书籍做推荐,但我非常愿意见证并肯定雯静在儿童教育领域一路走来的付出和努力。特别是在阅读文中成成这个男孩的故事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感动于雯静在面对成成和他的家庭时不离不弃的耐心、专业的理解,以及细腻、不动声色的鼓励和帮助。

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作为生活在中国的父母,也越发感悟到儿童教育这个领域的重要和缺憾。我小心翼翼地抚育着我的孩子,仍然担心自己迷失在对国内教育体制的焦虑的海洋里,担心我的孩子在未来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他、爱护好他。

也正是因为自己经历着这样的心路历程,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书中成成妈妈的那种焦虑,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近30年来,西方的各种教育思潮涌入中国,这些思潮在西方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是有其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的,然而当这些西式教育不分先后、没有因地制宜地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家长们真的很难去分辨应该在什么时候遵照什么理论、应该在面对哪些问题时选择哪些策略,就这样不由自主地迷失在各种教育理念中,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开始变得不知所措。

有的家长非常强调自由,却错失了规则教育的时机。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严厉地对待孩子,给了孩子很多的压力。而大部分家长,就像文中成成的妈妈那样,不仅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还把自己的孩子看成“问题小孩”,从而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失去了自我价值认同的成长空间。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引导,很多孩子最后难免会一步步真的成为问题小孩。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实!

每每看到这样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让我感到无比揪心。所幸还有雯静和吴珏这样从事儿童教育的咨询师们,在用心帮助这些家庭重建爱的教育,帮助家长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重新面对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进而帮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爱的理解与呵护中,重获成长的快乐与自由。

每一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珍珠,藏在宝盒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在工作中,雯静和吴珏将她们在德国所学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在本书中,雯静将她这些年的积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示出来,非常具体详细,操作性强,相信很多父母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得到一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真诚地推荐给每一位父母阅读,尤其是“家有学龄童”的父母们,请你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在焦虑的海洋里发现孩子的本原,如何引导孩子绽放出内心的光彩和积极的力量!我们真心地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重新找回孩子初生那一刻父母满满的爱和欣赏的目光。

祝福你们!

高璇
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德国Galli心理剧场中国首位认证戏剧治疗师
《年轻父母必修的25堂心理课》讲师 zhG9vaewmcyiOffpbDMMvx91hn29akObLSP5dTbGij+ZdgkAHYrjmRrJdO0j0r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