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一颗老鼠屎和一锅老鼠屎:僵尸企业的危害

记得中学时,每到公布成绩,老师就会数落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几个同学。每次老师的台词基本都是:“咱班的平均分又被你们几个拉低了!”这就是僵尸企业最直接的危害:僵尸企业和差学生一样,直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水平。

这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僵尸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效率低下,有些甚至已经到了即使卖掉全部家当也还不起债的地步。图1-1是1990—2000年针对日本22个行业数据的分析结果。如图所示,横轴是僵尸企业占比,纵轴为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两者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图1-1 僵尸企业占比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率

资料来源:Caballero,Hoshi和Kashyap(2008)。

但是,僵尸企业的危害可不止如此。让我们再次回到中学的场景。为什么这些差学生会让班主任如此头疼?如果他们只是每天迟到,上课睡觉,偶尔旷课不来,跟别的同学不相往来,或许班主任还是能够容忍的。毕竟,大部分同学都在努力学习,班主任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鼓励好学生身上,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即使总有那么几个差生,但总体来看,班级的平均成绩还是会不断提高的。真正让班主任头疼的是,这些差生自己不听课,也不让别人好好听课。差生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睡觉,而是在不停地讲小话、嗑瓜子,甚至打闹嬉戏。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效率,好学生想好好听课也难。这样下去,好学生想学也学不好,全班的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差学生对班级的危害就不再是 “拉低了平均分”这么简单,生气的班主任会说:“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僵尸企业就是这颗老鼠屎,一不留神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都会被它搞坏。

(一)危害之一:阻碍生产率提高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解释经济发展时,创造了一个概念,叫做 “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在他看来,经济发展靠的是不断创新。最初的创新来自极个别的企业家,他们通过天才的思路或发明革新生产技术或商业模式,开发新的市场,并由此获取超额利润。慢慢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觉这种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存在并先后跟进,最终整个行业的需求会饱和,企业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但此时的行业已不同往日,整个行业的生产率已经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等待下一轮的创新。

但这种创新是有代价的。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不能适应新的市场,而且通常来说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也会相对增加。因此,这些守旧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创新是具有毁灭性的,创新在让一批企业崛起的同时,也迫使另一批企业走向消亡。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行业发展和生产率提高的必由之路。不破不立,只有经过洗礼,经济的整体生产率才会提高。

然而,僵尸企业的存在打破了上述进程。在出现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之后,部分企业的经营压力会增加,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但是,这些企业背后有巫师存在,这个巫师往往是银行和政府。出于各种考虑,银行和政府不希望这些困难企业倒闭,即使它们已经无法盈利,即使它们已经资不抵债。僵尸企业的持续存在让新兴企业无法更好地实现产品替代,制约了新兴企业的崛起。既然创新无利可图,创新的动力就会逐渐丧失。没有了创新,行业就没法发展,经济就会失去活力。企业、行业和宏观经济就像三个互相联动的齿轮。只有企业充满活力,行业才能蒸蒸日上,只有行业蒸蒸日上,经济发展才能大展宏图。然而,僵尸企业就像锈掉的齿轮,无法顺畅地转动,一旦企业的齿轮被卡住,宏观经济的齿轮也终将停止转动 (见图1-2)。

图1-2 企业、行业与宏观经济

(二)危害之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僵尸企业的第二大危害是让资源流向本不该去的企业和行业,严重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这就好比班里所有的辅导书和名校考题都发给了不学习的差学生,而那些想学习的好学生们却只有一本破旧不堪的教科书。具体来说,僵尸企业主要会导致两种关键资源的错配:劳动力和资本。

Tanaka(2006)测算了一下20世纪90年代日本劳动力在夕阳行业和朝阳行业之间的转移效率,发现在衰退期间,日本的劳动力并没有从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转移。之前,已经有研究表明,受到特殊行业技能的限制,劳动力很难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Abe and Ohta,2001)。但Tanaka(2006)的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日本劳动力流动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僵尸企业过多。僵尸企业招募的劳动力数量远大于正常企业,这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向生产率更高的企业转移。不仅如此,Tanaka(2006)还发现,一旦劳动力进入僵尸企业工作,就不再愿意从僵尸企业退出。Hoshi(2006)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Hoshi(2006)对1993—2001年日本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控制盈利因素后,僵尸企业和正常企业在减少就业岗位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僵尸企业比正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种现象反映出僵尸企业希望通过扩张摆脱困境,从而变为正常企业的动机。

僵尸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机制导致资本出现错配。一是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资本的配置不满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最优条件。简单来说,就是僵尸企业本身由于经营效率低下,不能发挥资本的最高价值。就好比你把唯一的精编习题集给了差学生,不用说他根本就不想学习,就算想学习他也看不懂、用不了。

按道理来说,银行应该将贷款从表现较差的企业收回,并投向效率更高的企业,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也就是把这本习题集从差学生手中收回,而留给好学生使用。但是,现实中的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贷款,会不断给较差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阻碍了资本的有效配置,那些更有能力运用资本的企业反而更难拿到资本。Kwon,Narita和Narita(2015)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厂商的模型来计算这种信贷资源错配导致的效率损失。研究结论表明,20世纪90年代日本总体生产率的实际降幅中,有37%可以用资本的错配来解释。

二是由道德风险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僵尸企业眼里,银行的钱实在来得太容易,花起来自然是不考虑效率。Sekine,Kobayashi和Saita(2003)对1986—1999年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在获得大量信贷资源之后,盈利水平出现了降低。问题的关键在于,造成盈利水平下降的原因并非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如果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是造成盈利水平下降的原因,那么反过来也会导致企业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下降,否则企业就不会愿意增加贷款。可事实上,研究却发现虽然利润在下降,贷款利率却和利润变动之间没有什么显著的相关性。Sekine,Kobayashi和Saita(2003)指出,造成盈利水平下降的真正原因是道德风险:僵尸企业过于容易获得资本,因此并不在意资本的使用效率。这些企业在拿到廉价资本之后,往往会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不顾这些投资的必要性和效率 (Fukao et al.,2006;Imai,2014)。这种行为会导致产能过剩加剧,挤压产品价格,造成整个行业经营环境恶化,好的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危害:加剧产能过剩。

(三)危害之三:加剧产能过剩

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并不会经常改变价格,而是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来调整产量。价格高就多生产一点,价格低就少生产一点。为了灵活应对价格变化,企业就会预留出多余的生产能力。当大部分企业都有多余生产能力时,整个行业自然也就会存在多余产能。这种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多余产能十分普遍。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 (实际产量/全部生产能力)的历史平均水平大概只有80%,也就是近两成的生产能力都没用上。因此,行业存在多余产能是正常现象。

但是,有些多余产能并不是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这部分多余产能就成为过剩产能。一般而言,行业的产能水平总是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市场需求一旦减少,整个行业的产能水平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正常情况下,首先被淘汰掉的产能就是那些落后产能,对应的企业自然就会倒闭。随着落后企业不断倒闭,行业产能会逐渐减少,直到行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再次匹配为止。僵尸企业的存在会打断这种必要的调整。在市场需求减少时,这些效率较低的企业却没有被淘汰。本该减少的产能却没有减少,自然就成为多余产能。显然,这部分多余产能并不是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而是僵尸企业阻碍了行业去产能的过程。

许多学术研究已经证明,僵尸企业占比较多的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也就更加严重。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表明,僵尸企业比正常企业更愿意增加员工数量,个别僵尸企业甚至还不断增加投资,而且投资效率普遍较低。这会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产能过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会压低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在生产率不提高的情况下,成本很难降低,此时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利润被挤压。这种情况下,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就变成 “剩者为王”——活下来就是胜利。照理来说,本该是那些效率高的企业活下来。但若有的企业得到了某种庇佑,获得了不死之身,那结局就不再是常理所能预测的了。

(四)终极危害:劣胜优汰

Nishimura,Nakajima和Kiyota(2005)在研究日本制造业和建筑业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1996—1997年间,相对于活下来的企业,选择退出的企业反而生产率更高。不仅如此,那些新进入企业的生产率竟然比现有的企业要低!这完全违背了 “优胜劣汰”的法则。

其实,要解释这个现象并不困难。可以想象,如果班级里的差生过于嚣张,不仅自己不学习,上课捣乱,还结成了学校里的 “黑社会”,专门欺负好学生,那么好学生就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调班或者转校。于是,就出现了差学生没有被开除,反而把好学生挤走的情况。

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挤垮好的企业,是因为它们更能承受亏损。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产能过剩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行业内的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营压力。在最寒冷的经济冬天,可能会出现全行业亏损。好的企业经此磨难,可能会选择壮士断腕,成败利钝,终非人力所能控制。失败的企业则选择保住自己的尊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僵尸企业可不管这些,它们通过源源不断的银行贷款,获得了巨大的耐亏损能力。笑骂由你笑骂,僵尸我自为之。

故事还没有结束。好企业不断退出,就意味着银行的优质客户逐渐减少。这样,银行就只能把更多的钱投向僵尸企业。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僵尸企业拿到钱——好的企业被淘汰——银行没有好的项目——僵尸企业拿到更多的钱。最终,僵尸企业大行其道,银行反而成为僵尸企业的附庸,银行成为僵尸银行。整个经济一蹶不振,陷入长期衰退。

一开始,是一颗老鼠屎。如果我们不加注意,姑息纵容,等到一夜醒来,你会发现锅里变成了热气腾腾的一锅老鼠屎。 Iup1KhPek+Zs4jX4AgY7fOUrY3gwvGhOvCGYDy12Sbh9C8lydRy33/zbSZac+9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