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间接问题: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气氛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陶行知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面对一个已经发生的问题,不想表现得太不近人情,花时间去抱怨时,我们不如着手解决问题,这更为重要。有时,我们会考虑对方的性格,为了给对方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气氛,用间接问题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我很好奇哪些因素让这个东西掉下来?”

“对于解决超预算,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我对化妆品市场的不确定感?”

“我真的找不到能预测这个公司规模的好办法。”(这个问题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但实际是个间接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一个案例。

王丽的丈夫老顾是一个大学教授,平时说话很严谨,讲究原则,一板一眼。王丽自己则是一家公司的金牌销售,很注意说话的技巧,说出的话总能让人如沐春风。他们都来自江苏,大学毕业后通过奋斗在北京扎下了根。有一天,一个年轻大学生老乡来做客,王丽夫妇热情地接待了他。王丽去准备饭菜的时候,嘱咐丈夫陪老乡好好聊聊。

这个年轻的大学生看起来有些拘谨,为了让他放松下来,老顾开始没话找话地问起了问题:“你刚来北京吧?”大学生害羞地点点头。“咱们老家那边比北京热多了吧?”老顾继续问。“是啊。”大学生简短地回答了他,看起来还是很拘谨。老顾接下来又问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是”。这时,王丽端来一盘水果,热情地招呼大学生吃水果,亲切地问:“江苏那边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我和老顾很久都没有回去过了。”

听了王丽的问题,大学生的脸上泛起了异样的光彩,开始描述起老家的变化来。接着,王丽又问他对北京有什么感受,这一路有没有看见些趣闻,等等。大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说着说着开始流露出年轻人活泼的本性来。

案例中的老顾提问太过直接、死板,说话又太过严肃,不但没有缓解大学生紧张的情绪,还加重了他的情绪负担,可见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问的内容,还要注重提问的方式。案例中的王丽就很注意说话技巧,看到大学生的拘谨状态,很亲切地问了一些使人轻松的问题,让大学生的拘谨一扫而光,打开了话匣子。

李程程大学毕业后成为某家科技公司的员工,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性格比较内向,唯一担心的是不知能不能与公司的同事处好关系。工作一段时间后,李程程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他的上司是一位非常善于提问的人。

上司在提问时非常热情、诚恳。有一次,在问李程程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上司说:“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李程程回答:“能。”上司又问:“你这么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声音这么低,大声告诉我,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李程程大声说:“能!”上司说:“这才对嘛,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对不对?”李程程大声说:“对!”就这样,李程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后来,他成了公司的核心员工之一。

案例中李程程的上司是个善于提问的人,懂得向性格内向的李程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而且上司在提问时总是保持着热情和诚恳,感染和鼓励着李程程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因此,我们要知道,内向者比较敏感,提问者向他们提问时要多使用间接问题,给沟通一个轻松的气氛,同时说话语气要注意柔缓、诚恳,不要太过生硬。

说服小贴士

以“我很好奇……”开头的问句,是可以借鉴的很好的表达方式。 fLM8IllrK/ZlK8gga7wIoJp8tz1Pv5zo48VkOMWyMAPQGAR7mgKDioTtan5iEu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