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诱导性问题:用问题当诱饵,影响他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鲍波尔

诱导性问题常常是作为战略的一部分出现的。通常提问者会问:“你因为撒谎而被人抓住把柄,曾经感到难堪和羞耻吗?”这个提问其实更像一个诡计,给回答者设下一个圈套,产生有利于提问者的回答。这是提问高手为了让对方回答他所期望的答案时,故意扭曲问题,引导对方给出对自己有利的答案。比如:

“昨晚你和他在一起待了多久,都干了些什么?”(昨晚你和他在一起)

“你到深圳去过几次了?”(你去过深圳)

“你八月中旬在海南待了几天?”(你八月中旬去了海南)

“你×月×日到西门商店找谁?”(你×月×日去了西门商店)

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做过一项实验,讲述某个故事给175个人听,然后谎称要做记忆测验,问大家有关故事内容的问题。不过提问时,他故意用“违背事实的陈述”提问。

例如,故事中明明没有“兔子吃掉红萝卜”的内容,但提问者假装不知情地问:“兔子吃了什么?红萝卜?还是莴笋?”结果90%的人都在两者间择一作答。只有10%的人能够正确回答“兔子什么也没吃”。由此可知,对方的反应会受到所提问题的影响。

提问高手为了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会利用诱导性问题,把“答案”藏在“问题”里。有这样一个小测试,一位大学教师曾让99名大学生观看了10分钟的迪士尼电影,然后问大家:“麦克雷摔倒时,胳膊流血了,对吧?”结果,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没错,是胳膊。”实际上,麦克雷的胳膊根本没有流血,由于他人刻意“植入”,我们也就不自觉地接受了。

如果你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在提问时就要将你希望从对方口中引出的答案植入你的问题中。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不精确的,只要被技巧性地植入特定内容后,便会开始偏向与其一致的方向。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能轻易地改变对方的思想。

比如,一对夫妇正在想方设法阻止他们上高中的孩子去参加今晚的同学聚会。妈妈说:“如果你今晚出去玩,明天你的英语测试该怎么办?”仅仅通过“因果关系”的诱导性问题,她的提醒可能会多多少少地植入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爱玩的儿子心里。

一点点加强的效果,可能会使儿子心中那颗谨慎的心慢慢萌芽,他会想:还记得上次狂欢一夜后,隔天的重要考试出现什么糟糕的结果吗?这便是“原因和效果”的诱导作用。

又如,你的老板说:“你会来参加我们的员工会议,对吗?”这是一个稍带恐吓味道的问题,因为他已经给了你一个诱导性的回答。如果并非恐吓性的,他会非常和缓地问:“你不想来参加我们的员工会议,是有其他重要原因吧?”

因此,提问时,要想对方回答你想要的答案,要使用诱导性问题进行提问。

说服小贴士

诱导性问题:用于产生你想要的答案;常用于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即使对方是不顺从的人;能使本无意下结论的一些人很快得到结论;引导决定;可被用于减少争论;会推动其他可代替的意见或未被考虑过的理念;会让回答者或其他与会者感到虚伪。 XyoN29nOAOQo+WqEOjUBNg1V8EKHD8uYBu7BhyCWR65l40WgjQGiUPaZ1lhvDz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