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是家里的独生女,而且她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她家是典型的“4-2-1”式家庭结构。娜娜从小集家人的宠爱于一身,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中心。
进入幼儿园后,娜娜想吃什么就要吃,想玩什么玩具就必须玩,根本不懂得谦让,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赢得其他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她很孤单,总是一个人待着。看到娜娜的情况,老师主动和娜娜妈妈沟通,和妈妈达成共识,决定先让娜娜学会体察他人的情绪。
某一天游戏课的时候,娜娜想玩小猪佩奇的玩具,但是老师分配的时候,把小猪佩奇分给了豆豆。为此,娜娜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抢豆豆的玩具。豆豆大哭起来,老师闻讯赶来,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批评娜娜,而是问她:“娜娜,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你会怎么样呢?”娜娜想了想,说:“哭。”老师指着哭泣的豆豆,告诉娜娜:“你看,豆豆的玩具也被别人抢走了,她哭得多伤心啊!豆豆可真可怜,娜娜愿意自己的玩具被抢走吗?”娜娜若有所思地摇摇头。老师接着说:“娜娜最棒了,咱们把豆豆的玩具还给她,好吗?”娜娜想了一会儿,接着一撇嘴也哭了,说:“老师,我不想让豆豆哭,豆豆真可怜。”
在老师的劝说下,娜娜终于同意把小猪佩奇还给豆豆。看着脸上挂着泪珠的豆豆笑了,娜娜也不由得笑起来。从此之后,娜娜和豆豆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不管有什么玩具,她们都愿意和对方分享。
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呵护与宠爱下长大,这也就养成了孩子们思考问题时只知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习惯。其实,要想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就必须让孩子学会体察他人的情绪,从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与他人产生共情。这是社交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人际交往中,体察他人的情绪是一切交往的基础。举例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敏锐地觉察他人的情绪,那么如何能更进一步地为他人着想呢?而一个只知道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法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为了培养儿童对他人情绪的体察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倍加重视。
诸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关注书中或者动画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感受。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父母也可以主动向孩子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痛苦,这样孩子就能够更加敏锐地觉察他人的情绪。
为了让孩子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父母还可以经常启发孩子:“假如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样呢?”这样引导几次,孩子必然会对情绪更加敏感,也会成为一个善于观察他人情绪的人。这样,孩子对于他人的喜怒哀乐才能有自己的理解,也能做出积极的回应,真正经营好人际关系,让自己处理起事情来游刃有余。
如果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孩子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能更加细致入微地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给他人带来温暖的人。孩子唯有体察他人的情绪,才能顺利迈开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拥有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