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这都是个大难题。如果父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么不得不说这样的父母简直太厉害了。现实生活中,无数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听话,总是叛逆,与父母对着干,殊不知,孩子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孩子并非从出生就带着叛逆,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父母,他们怀着莫大的信任,也绝对依赖父母。然而,如果父母不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方法,总是对孩子怨声载道,甚至当着孩子或者别人的面指责孩子不听话,那么孩子的叛逆就会变本加厉。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明智的父母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因为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年纪还比较小,很多事情和道理都并不完全懂,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而不要总是对孩子颐指气使。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随着他们不断长大,也变得越来越爱面子。从本质上讲,亲子关系也是普通人际关系的一种,也要以尊重和平等作为基础。如果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找到最恰到好处的方式,那么就能让亲子沟通事半功倍,也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心服口服。
一天晚上,飞飞提前完成了作业,正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妈妈和飞飞约定九点半准时洗漱睡觉,然而都九点三十五分了,飞飞还是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丝毫没有去洗漱的意思。因而妈妈提醒飞飞:“飞飞,现在都几点了,刚才谁跟我说九点半洗漱睡觉的?”听到妈妈的话,飞飞眼泪突然出来了,说:“我难道就不能把这集电视看完吗?我都看了四天了,这一集电视都没看完?”看到飞飞情绪那么激动,妈妈觉得莫名其妙:“刚才是不是你告诉我九点半洗漱的?我现在提醒你,是因为已经过了好几分钟了。要是你觉得电视还有几分钟结束,你可以告诉我,但是我提醒你是没错的,因为是你亲口答应我九点半要洗漱的。你还可以再看最后十分钟。”飞飞眼泪汪汪,继续坐在那里看电视。
七分钟后,这集电视结束了,飞飞打开了下一集。这时,爷爷反问飞飞:“怎么着,还想再看一集吗?还不去洗漱吗?”飞飞此前的情绪突然爆发,冲着爷爷大喊大叫。妈妈闻声赶来,知道飞飞是不想浪费三分钟,也是被爷爷的反问句式激怒了。因而对飞飞说:“你是不是想把剩下的三分钟看完?”飞飞点点头,说:“是的。”妈妈问:“你觉得看完这三分钟之后,你能马上去洗漱吗?你会不会觉得很难受,因为一集才刚开始呢。”飞飞想了想,点点头:“应该会难受吧,还是想看完。”妈妈话锋一转:“其实,你坚持看完十分钟也没错,因为毕竟妈妈答应让你看十分钟,你会觉得浪费三分钟很可惜。我知道,爷爷说话的语气是比较冲,而且反问的句式给你一种受到指责的感觉,对不对?”飞飞眼泪簌簌而下,说:“是的。爷爷那样说话我不愿意听。”妈妈说:“爷爷年纪大了,他说话不大注意方式,你要体谅,但是这也算不上大错误。你在渐渐长大,就要学会包容爷爷。毕竟爷爷的出发点是为你好。你想,你用七分钟看完一集,正好可以去洗漱。爷爷是担心你又看三分钟,开始新的一集,这样就更加恋恋不舍,心里岂不是很难受吗?但是你又不可能看完新的一集,因为看完就十点多了,洗漱完睡觉就太晚了,影响你第二天上学,知道吗?如果不是因为对爷爷闹情绪,你觉得爷爷的建议是不是很合理呢?”
在妈妈的耐心劝解和安抚下,飞飞的情绪渐渐恢复平静,他点点头,说:“是的,其实爷爷说的是对的。”妈妈说:“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有会优点,爷爷这么大年纪,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你,你要记住,爷爷都是为你好。你只要心里不抵触,接纳爷爷说话不那么和善,就不会这样情绪激动,知道吗?”最终,飞飞向爷爷道了歉,洗漱完就上床睡觉了。
——案例来自爱普生涯儿童天赋能力成长中心
在这个事例中,飞飞显然是把此前被妈妈催促的怒气,也一起发泄到了爷爷身上。面对这样的冲突,妈妈没有继续刺激飞飞的情绪,而是首先对飞飞的情绪表示了认可,认为爷爷的说话方式的确不那么让人喜欢,也不是很受欢迎。得到妈妈的感同身受,飞飞的情绪明显舒缓下来。接下来,妈妈再为飞飞分析爷爷的建议是否合理、正确,飞飞自然就能接受了,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实际上,很多亲子沟通之所以剑拔弩张,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情不自禁地否定孩子的感受。就像孩子说某种食物是辣味的,父母却坚持说这种食物是甜味的,最终必然使孩子更加困惑,甚至还会激怒孩子。对于孩子而言,感受被认可与接受,再得到父母的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们就会不再唱反调,用心倾听父母的话。有的父母还误以为有理就在声高,因而不管说什么事情都对孩子大嗓门,而且重复很多遍,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聪明的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反而会降低声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如果孩子在倾诉,哪怕孩子的感受并不符合常理,父母也会及时认可孩子。归根结底,感受是极个性化的东西。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相信聪明的父母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