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偏偏就要这么做

很多父母都惊讶地发现,自从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是与父母对着干,哪怕对于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不由分说地表示反对,甚至公然抗拒。如果孩子本身就很调皮,父母接受孩子这样的状态还容易些。但是如果孩子此前一直都是父母心里的乖宝宝,那么面对孩子一夜之间就像变了个人,父母当然会觉得无法接受,甚至根本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实际上,每一个父母除了要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更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的确会越来越强,因为他们要脱离家庭的束缚,也想要摆脱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而变得独立坚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的“对着干”都是叛逆。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个性渐渐形成,他们不再是那个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小屁孩,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对于自己有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为了让自己变成梦想中的样子,他们不得不努力坚持自己,做最真实美好的自己。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成功,而并非父母眼中的叛逆。

自从乐乐进入六年级之后,妈妈明显感觉到乐乐更叛逆了。例如,周末的时候妈妈想和乐乐一起去姥姥家,乐乐原本也的确想去看望姥姥,但是当这个安排从妈妈口中说出来之后,乐乐当即表示:“我不想去姥姥家,我想自己留在家里复习功课。”妈妈无奈地看着乐乐,只好让乐乐中午自己点外卖吃,还叮嘱乐乐注意安全。有的时候,妈妈和乐乐一起去商场挑选鞋子,对于妈妈看上的鞋子,乐乐一律看不上,妈妈只好任由乐乐自己挑选,再也不随便发表意见。妈妈暗暗想道:“乐乐一定是因为到了青春叛逆期,所以才会不管什么事情都与爸爸妈妈对着干。忍一忍吧,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经过对乐乐一段时间的观察,妈妈发现乐乐并非故意与父母作对。实际上,乐乐的“我偏偏就要这么做”更像是一种个性。因为乐乐并非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故意与父母对着干。最终,妈妈还是把乐乐特立独行的表现归结为个性。这样想来,妈妈非但不觉得乐乐是叛逆,反而有些欣赏乐乐的与众不同了。有一次,在亲子班会上,有个家长与乐乐妈妈聊天,问起乐乐是否叛逆,妈妈当着乐乐的面坦然回答:“乐乐还是非常懂事的。一开始,我也觉得他是青春期叛逆,后来发现他并不是盲目地与别人不同,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反对我们的建议。现在,我认为他是有个性,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非常可贵。”妈妈的表扬和赞美,让乐乐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还从未见过妈妈当面夸自己呢,他害羞地低下了头。

——案例来自爱普生涯儿童天赋能力成长中心

的确,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个性都会产生误解,当孩子坚持要怎么想或者怎么做的时候,他们总是误以为孩子是在叛逆期。的确,孩子十一二岁,正是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也开始了人生中最激烈的叛逆。很多父母一提起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都会很担心,甚至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孩子,更别说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了。实际上,叛逆完全是孩子正常的人生阶段。在青春期,如果一个孩子毫不叛逆,那反倒是应该担心的。叛逆的孩子往往更加独立,他们怀着信心和勇气,勇敢地摆脱父母的照顾,摆脱对家庭的依赖。相比之下,那些从来不懂得发表自己独立意见和观点的孩子,则更依赖家庭,甚至无法在精神上断乳。不得不说,叛逆是一种能力。只要叛逆在正常范围内,父母就要接纳孩子的叛逆,也要引导孩子减轻叛逆,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都会像事例中的乐乐妈妈一样,当孩子开始发出与父母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的心声,习惯了孩子的顺从和乖巧懂事的父母总是觉得难以接受,也因此误会孩子的个性是叛逆。其实,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也是孩子个性的表现。父母要学会区分叛逆和个性,所谓叛逆就是不由分说就与父母对着干,而所谓个性,则是孩子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绝不轻易地妥协和改变自己。因而父母不要给孩子形成错觉,更不要要求孩子不管做什么决定都顺从他人的意愿。对于孩子而言,在青春叛逆期形成自己的个性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孩子的叛逆期就会延后,人生也会因为无条件地顺从变得怯懦和软弱,这对于孩子的人生才是更严重的结果。 x9EhwfLC6uZeCA4s812zY27lttwQwtQO+iM9mDJUdRxcda8h5GNf9HfplLp/gA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