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最终由司马迁撰作完成。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汉武帝末年。 司马氏世代担任史官,掌管天文工作。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作为太史,他立志要继孔子,效《春秋》,写作一部“卒述陶唐以至于麟止”的通史。元封元年(前110)初,司马谈去世,撰述这部通史的任务由司马迁接续下来。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当上太史,开始“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太初元年(前104),他参与制定的《太初历》颁布实施,标志着汉武帝“封禅、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改制的完成,他自己也展开了《史记》的写作。天汉三年(前98),因李陵事件的牵连,司马迁获罪被处以腐刑,思想上发生了巨变,他以更为冷峻的眼光来思索历史与人生,并把这些感悟融入到发愤著书之中。征和二年(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在《太史公自序》里,他将这部书称之为《太史公书》,至于“史记”之名,本指记载历史的书,直到魏晋以后才专指司马迁的《史记》。

从内容结构看,《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种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十二篇,因效《春秋》十二公,故为十二篇,主要记载天子国君之事,也是全书记事纲领。表十篇,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以编年的形式记载国家大事,与纪传互为经纬。书八篇,主要记载典章制度与经济、文化有关的专题,后来班固作《汉书》,把“书”改称“志”。世家三十篇,主要记载诸侯列国之事,也兼载少数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如孔子。列传七十篇,记载人物最为广泛,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庶民百姓,所谓“叙列人臣事迹,可令传于后世”。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一书的主体,司马迁所开创的这种史书体例,被后世正史沿用,而称之为“纪传体”。东汉班彪、班固父子时,《史记》已有十篇缺失,有录无书,分别是:《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傅靳列传》,今本这十篇俱在,当是后人续补。

从时间上看,《史记》是一部通史。它不仅记载了上古三代的历史,如《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也记载了春秋战国史,以及司马迁眼中的近现代史,即秦汉之际的历史,这部分在书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尤其难能可贵。我们如今能够对上古历史产生系统的认识,端赖司马迁的记述,如《殷本纪》中载录的三千年前的商王世系,已为甲骨刻辞所印证,这也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

从地域上看,《史记》是一部当时的“世界史”。它不仅记载中原地区的历史,还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皆有传述。

阅读《史记》的方法,因人而异,如可选取某一时段、某一篇章展开阅读,由易及难。依照原书次第,卷首《五帝本纪》等几篇关乎上古历史,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可读性都不强,且不易理解,对于初学者简直是佶屈聱牙,即使借助前人注释,读起来也难于把握,因此可以先从相对平易的秦汉纪传入手,这部分文学性也强,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熟悉了秦汉史事以后,再回溯春秋战国,以至上古三代。另一方面,《史记》包罗万象,与《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汉纪》等皆有大量关联性章节,可以展开比较阅读,体会其间差异,这种近似古籍校勘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差异之处,会映入眼帘,记忆深刻。同样,《史记》本身记事,本纪、表、世家、列传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也可以在阅读时注意联系对比。

苏芃 HD1j9S8j/pJE+HOl1VvTpKmm3QMhXgVyFQGtbFRAGjj6h/BhW6BtHKj86wPp+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