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简·爱》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简·爱》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一九三五年八月,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开始连载李霁野全译本《简·爱自传》,此部小说才开始以完整形象与中国读者见面;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伍光建从英文版节译的《孤女飘零记》,显示了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熏染的知识分子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该书的译介呈现萧条之状。这期间,《简·爱》被列为禁书,但是仍有不少年轻人私下里偷偷借阅,以汲取精神食粮。八十年代以后,文学翻译回暖,《简·爱》的中文译本也开始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数十种,可见这部作品在中国不同时代读者中的影响。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简·爱》仍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不可不知的一本书。

《简·爱》在英国也创造了奇迹。一八四七年,在伦敦,史密斯与埃尔德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叫作《简·爱》的小说,署名“柯勒·贝尔”——这个男性化笔名背后的真正作者,就是出身寒微、名不见经传的夏洛蒂·勃朗特。这部自传性小说的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反响,《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称赞《简·爱》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纽约的哈珀兄弟出版公司也于一八四八年出版了该小说最早的美国版本。《简·爱》不但从问世之初起就一版再版,其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更是历久弥增。改编自小说《简·爱》的电影、音乐剧、广播剧、电视剧,就有数不清的版本。有资料统计,改编自《简·爱》的电影,从一九一〇年到一九二六年,有八部,其中有三部是默片;一九三四年到二〇一一年间,有十一部。改编自《简·爱》的音乐剧有九个,广播剧两个,电视剧十一个,连环画小说一部;直接受《简·爱》启发而产生的小说四部,改写作品六部,复述作品两部,“前篇”若干部,派生作品若干部。由此可见《简·爱》的文学和艺术魅力。

《简·爱》写了些什么?

从形式上看,《简·爱》是一部成长小说,讲的是一个出身寒微、父母双亡的孤女成长的故事。小说写了五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盖茨黑德府的童年,在那里,幼小的简受到她的舅妈、表兄及表姐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待;第二阶段,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的教育,在那里,简得到了朋友和榜样,但是仍然要忍受贫困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压抑;第三阶段,做桑菲尔德府的家庭女教师,在那里,她爱上了她的男雇主,一位有瑕疵的拜伦式男主人公爱德华·罗切斯特;第四阶段,是与里弗斯一家在一起的日子,这期间,严肃而冷酷的牧师表兄圣约翰·里弗斯向她求婚;第五阶段,也就是最后,简回到她深爱的罗切斯特身边并且嫁给了他。女主人公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读起来真实感人。

多数的读者和评论者都将注意力放在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上,而忽略她在盖茨黑德府和洛伍德学校的经历。但是作为一部成长小说,这两个阶段的经历对简性格的形成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一开始就讲述已经长到十岁的简·爱跟舅舅里德的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情形。舅妈萨拉·里德不喜欢简,从第一眼看见她,就不喜欢这个哭哭啼啼、病恹恹、瘦巴巴的女孩。虽然里德先生临终前嘱咐妻子善待简,但是里德太太对简的嫌恶和憎恨却与日俱增。每当里德太太跟她的孩子们簇拥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时,总是让简独自待在一边,理由是简“爱找碴”“爱寻根究底”,还敢回大人的嘴,因为简不是一个天真随和、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不会讨大人的欢心,所以“得不到那些只有高高兴兴、心满意足的小孩子家才配得到的特殊待遇”。孤独中的简只有跟读书和遐想做伴。比她大四岁的表哥里德会不时找借口打骂她。有一次,约翰·里德借口简看了他们家的书,就开始了对她的“教训”,说她“敢无礼地跟妈妈顶嘴”,还“鬼鬼祟祟躲在帘子背后”,“眼光里的那副神气”像只耗子。约翰·里德的话令人吃惊,他说:“你没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个靠人养活的,妈妈说过,你没钱,你父亲一文也没留给你。你本该去要饭,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活,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花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这个十四岁的男孩子说出来的话代表了里德太太那一类人对简的宣判。从这部分文字里,我们得知:简从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思想,被周围的人看作“古怪的孩子”,她从不是那种一味顺从和讨人喜欢的女孩,当然也不漂亮。另外一方面,简受欺负的决定性因素是她贫穷的身世,她的父亲没有给她留下钱。在简的记忆里,她表兄的这段话恐怕永远都挥之不去,这段经历对她情感上的伤害和震撼是深刻和强烈的。她寄人篱下,因为反抗表哥的欺负,舅妈就下令“带她到红屋子里去,关起来”,于是就有四只手抓住她,不容分说把她带到楼上。一个弱小的女孩,面对的是有财产的人,年长的人,拳头硬、力气大的人,还有看主人眼色行事的仆人。这些人形成一个暴力的王国。作品难能可贵地聚焦于弱小而倔强的孤女的内心感受:“‘不公平!——太不公平了!’我的理智告诉我说,在痛苦的刺激下它一时变得像大人那么强有力,而同样被激起来的决心也在怂恿采取某种不寻常的办法来逃脱难以忍受的迫害——比如说出走,或者不成的话,就从此不吃不喝,让自己饿死。”逃离暴君的统治,寻找公平和平等,这是幼年的简异常强烈的愿望。

在洛伍德慈善女子学校,曾经有一种软暴力对简的成长发生过影响。里德舅妈对简的憎恨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消失,她的暴力之手又以资助人的身份伸到学校,跟伪善的学校经营者勃洛克赫斯特牧师勾结起来,形成了简眼中的“里德-勃洛克赫斯特合伙公司”。这位校长在众多学生中发现了不小心把石板打碎的新生简,就立刻当着全体学生和老师的面宣布她是个“说谎者”,更加可怕的是,“这个黑大理石般的牧师用悲怆动人的语气”对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动用宗教的权力进行审判,说简是个“小小的浪荡汉”,“是个外来者,闯入者”,要学生们“小心提防她,避免学她的样”,必要的话,“不要跟她作伴,不让她参加你们的游戏,不让她跟你们一起谈话”。要教师们“看牢她,注意她的一举一动,掂量她的每句话,考察她的各种行为,惩罚她的肉体来拯救她的灵魂”。这位高高在上的法官的最后的宣判词是:“让她在凳子上再站半个小时,今天剩下的时间里谁也不准跟她说话。”简被迫高高地站在耻辱台上示众,这种迫害比起约翰·里德的拳头和里德舅妈的关禁闭可是要残酷得多。她本打算在洛伍德做个好孩子,做很多好事,交很多朋友,博得尊重,赢得好感。而且她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就在那天早上,她已经升到了全班第一,赢得了米勒小姐的夸奖和谭波尔小姐的微笑,这是多么大的鼓励啊!可是现在,这个可怜的孩子又被打倒了,遭受精神上的践踏。简扑倒在地哭泣着,想着自己的耻辱和绝望,一心只想死掉算了。这时候,她的朋友海伦·彭斯来到身边,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很有意味:

“海伦,你干吗还跟一个人人都相信是撒谎者的姑娘待在一起呀?”

“人人么,简?什么话,只有八十个人听见别人这样叫你,世界上却有几万万人呢。”

“可几万万人跟我有什么相干?我认识的这八十个人瞧不起我。”

“简,你错了。说不定全校没有一个人鄙视你或者不喜欢你,我相信,很多人还很同情你呢。”

“听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说的那些话,他们怎么还会同情我?”

“勃洛克赫斯特又不是神,他甚至也不是个受尊敬的大人物。他在这儿很不受欢迎,他也从来没干过什么让别人喜欢他的事。要是他把你当成特殊的宠儿,你倒会在周围发现许多明里暗里的敌人的。实际上,要是敢的话,大部分人是会向你表示同情的。教师和学生们会有一两天用冷淡的眼光看你,但是她们心底里却暗暗对你抱着友好的感情,而且只要你继续好好努力,用不着多久,这种感情正因为暂时受到抑制,反而会更加明显地表示出来。··”

海伦还让简相信:

“即使世上的人都恨你,相信你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啊!海伦给了简极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撑,帮助简重建起了被勃洛克赫斯特残暴摧毁的信心。当然,还要感谢善良而敏锐的谭波尔小姐对简的信任,容许这个受了冤屈的孩子诉说委屈,并写信向劳埃德先生询问实情,劳埃德先生的回信证实了简所说的都是真的。最后,简被公开洗清了罪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一桩无关紧要的小事。

从成长的层面来说,盖茨黑德府的童年经历,使简·爱从小就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和社会地位,强化了她独立、平等、自强的意识,她很小就明白:只有争取经济上的独立,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后面的故事中得到验证。简在落难中意外地得到了一笔遗产——当时的两万英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二〇〇九年的四千五百五十万英镑,简把这笔钱跟她刚认识的三个表亲均分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财富均等的美好理想,也为简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创造了平等的物质条件。洛伍德的学校教育,使简不但克服了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学有所成,具备了谋生的本领,为她后来走上社会当家庭教师打下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同时,谭波尔小姐的榜样力量,帮助她成长为一位优雅、善良、独立、自尊的女性;海伦·彭斯的影响,使她坚定了信念,对爱、对上帝都有了宁静而深沉的思考,使那个激烈的简·爱变得成熟而宽容。在这个阶段,有头脑的简无疑思考了许多关于信仰、友谊和爱等人生的大问题。尤其是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以何种方式存在,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社会生活。这也为她后来跟罗切斯特的关系做了准备。简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而放弃对感情平等的追求。《简·爱》一书里最经典的爱情宣言如今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简对罗切斯特的这段爱情表白,同时也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女性平等宣言。抛开外貌和财富,两个灵魂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多么纯粹!在维多利亚时代,这种女性意识具有超前性。简·爱的形象能够这样完美而迷人,这样令人倾倒,完全是由于她性格和精神的力量:一个有头脑且情感力量强大的女性,既独立,又渴望完满的生活,同时又道德高尚;出身贫寒,丝毫没有俘获人心的地位和美貌,却成长为一个富有同情心而自信的健康完善的女人。她信仰上帝,但更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饱经磨难,却并没有被描写成需要救助的苦难少女。

《简·爱》的艺术魅力在哪儿?

《简·爱》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它打动人的元素很多。首先是主人公的孤儿身份。很多世界著名的作家都写过孤儿,先不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L.M.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但从英国文学中就有着可循的传统。从各种不同版本的《灰姑娘》,到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魔戒》的作者J.R.R.托尔金的作品,到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夏洛蒂·勃朗特沿用了这一文学元素,使孤女简·爱的形象引起读者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另外,《简·爱》中还使用了很多来自哥特式小说的主题,如哥特式的庄园(桑菲尔德庄园),拜伦式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先生)和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这个人物在简的眼中等于吸血鬼——以吸血鬼的方式袭击她自己的亲哥哥(“她吸血,她说她要把我心里的血全吸干。”)。桑菲尔德庄园的神秘加上它那黑暗的秘密,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哥特式悬念气氛。当这一悬念解开时,我们看到了疯狂的主题,这在哥特式小说中很常见,正如约翰·里德和伯莎这两个寻求自杀的人物原型。虽然小说中没有明显的超自然事件发生,然而却不时有一些超自然事件的暗示,譬如,简那具有预言性的梦,她答应罗切斯特求婚的那天晚上那道劈开果树的闪电,以及圣约翰逼着简决定嫁给他的时候,简和罗切斯特能够隔着遥远的距离听到彼此的呼唤,等等。《简·爱》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魅力还在于,它还将哥特元素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部极具特色的维多利亚小说。简和罗切斯特心意相吸,但是他们的爱情之间却障碍重重。两位爱情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以及社会规范都是他们爱情的障碍,当然还有罗切斯特跟伯莎的秘密婚姻。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

《简·爱》作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的魅力,广大的中学生朋友还需要亲自在阅读中体验。尤其是作品中那些充满个性和力量的生动对白,每一句都发自灵魂的深处,令人震撼。吴钧燮先生的译文忠实、流畅、优美,生动地传递了原著的这种力量与美。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做不同层次的阅读,可以浅略,只为了解;可以选读,品味精彩片段或者对白;可以抹着眼泪细读,与书中人物隔着时空体验情感共鸣的畅快;当然,还可以做高层次的批评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挑战评论界的定评;甚至,提笔写出中国版本的《简·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XzmSgsBtwjVAPgYGXCEUQvbvUzlvgYnxMro8jFBCTCk5u6fMmyqOs3V1qfwZSm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