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3〕

既至金门远, 〔4〕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5〕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6〕

行当浮桂棹, 〔7〕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8〕

吾谋适不用, 〔9〕 勿谓知音稀。

注释

〔1〕落第:未考取进士。

〔2〕圣代:圣明之世。英灵:英俊灵秀的人才。

〔3〕东山客:指隐居之士。东晋谢安曾隐居东山。采薇:殷末伯夷、叔齐曾采薇于首阳山下。后世即以“采薇”代称隐居。

〔4〕金门:汉宫有金马门。此指朝廷。

〔5〕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京洛:指长安与洛阳。

〔6〕同心:朋友。违:分离。

〔7〕桂棹:用桂树做的划船工具。此代指船。

〔8〕行客:指綦毋潜。落晖:落日。

〔9〕适:偶然。

解析

作为一首安慰、勉励之诗,本诗通篇没有戚戚之感,只有亲切的抚慰、真诚的解劝。在这种感情的传递中,交织着粗细、隐显不等的情感线条。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隐士,英俊灵秀的贤才都来归服。于是让东山隐客般的你,也不能顾上采薇。既然已经远至金门,选择了这场考试,那谁能说这样的选择是错的呢?这是劝慰綦毋潜,让他不要因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而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碰上合适的时机,计谋没有得到采用,并不能说这世上知音太稀少。这种宽慰,也是希望綦毋潜不至于怨世,不至于在失败后从此消沉。慰人之诗,勉人之诗,正当如此给人以光明之感。

但是仅仅如此粗线劝慰,便不是贴心之友了,而不过是说表面大道理的普通路人。王维理解綦毋潜内心的遗憾和悲伤,于是又有两句看似琐屑的闲笔,载着淡淡的伤感和哀愁,深入到落第者心中,一起品尝那不可抹去的苦味:“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应试一年,春去秋来,时间过往,不知不觉。而如今看到江淮人过寒食节,洛阳人在缝制春衣,思乡之情、沉浮之感,就自然而来了。仅此句,便写到落第者的心里去了,那种在时光流逝面前的怅惘,无可回避。同心相违,因此在长安道上的置酒送别,也是很伤感的。作者的惋惜和体谅,便轻柔地传递给了友人。

诗到此,情感似乎已经表达得很完整了。但是,诗人仿佛还有些放心不下的东西,他还想象着綦毋潜还乡的行程。美好、飘逸的景致中,他想象着那个归去的背影是洒脱的。先前的惋惜情绪,在这里向上蜿蜒,变成了祝福和期待,顿时回到了最初劝慰时的昂扬情绪。因此,最后一句,劝綦毋潜不要因此消沉,不要认为世上没有知音。这种劝慰,带着浓浓的长者气息,让人为之感动。 8hFVpoS471xjL+2TJzKWTW2jvgmwOKbNv9BA2Nzt3FWx0h1e7naF1ga18ZQdf7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