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周成刚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自己追逐的梦。梦可大可小,可虚可实,也可远可近。从小到大,我也有过不少梦,有的梦成真了,有的梦破碎了,有的梦遗忘了。只有我的名校梦,这么多年始终未变。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我渴望上北大或者清华,那是中国的名校。可谁都知道,上名校并非易事,我不是什么学霸,从小调皮捣蛋,老师上门不是告状就是揭短,高考也是连考三年,才算咸鱼翻身,进了苏州大学。1980年,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英语成绩,原本可以进更“时髦”的外交学院,老师和家人也鼓励我未来去做职业外交官。我兴高采烈,把外交学院填入我的第一志愿。万万没想到,报考外交学院需要极高的政治条件,我的家庭成分是中农不是贫农,这直接导致我在政审中被淘汰。说来好笑,我进大学时还不是共青团员,政治差距显然太大,外交官梦就此被拦腰斩断,和北大清华自然也就更无缘了。
母校苏州大学很好,但我总觉得它和顶尖名校还有差距。看着高考复读班里很多同学都去了北大、北外,我的心里酸溜溜的。但我勉励自己还年轻,只要继续努力,未来总有机会。大学毕业时,我因为成绩优异得以留校任教。教书的那几年里,我也想过通过考研来实现我的名校梦。遗憾的是,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要考第二外语,我的二外是俄语,学得也不好。国内考研这条路走不通,我的名校梦随之搁浅。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国热潮来临,很多同学有了新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我也很庆幸自己是学英语出身的。当时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国是美国,原因是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提供了不少奖学金名额。当时,去美国留学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通过考取托福或GRE的高分成功拿到签证。我原以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在英语考试方面肯定有优势,没想到GRE考试里的数学题竟成了我的拦路虎(顺便说一句,这可是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得满分的项目)。我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美国去不需要GRE成绩的澳大利亚留学。
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信息更少,我便跟着熟识的同学去了悉尼的麦考瑞大学,攻读国际传播学。麦考瑞大学是一所二战后创建的现代大学,科研和创新能力都可圈可点。学校也很务实,并且关注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尽管如此,我总觉得母校和世界名校还有一步之遥,还是有点不甘心。我暗下决心,默默用功,希望再找机会用自己的努力去追赶那些名校生,收获和他们一样的机会,取得一样的职业发展。
1998年研究生毕业,机会终于来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广播公司(BBC)做记者,拿到了令许多留学生羡慕的工作机会。英国的名校更多了,伦敦商学院、圣马丁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大学,以及和我办公室仅有一街之隔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离伦敦不远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更是如雷贯耳。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真正的世界名校,也是很多人的dream school。只可惜当时我刚拿到BBC的职位,工作和养家的压力都很大,想先稳定工作,以后再找机会去冲刺名校的博士学位。于是,名校便成了我在英国每天上下班路上的一道道过眼风景。
2000年,我辞职回国加盟新东方。回国后一头扎进工作,天天忙着管理和上课,帮助学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看着一批批的学生通过努力走进了世界各地的名校,我自己也再次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和他们一样去完成自己总是牵挂的名校梦,进一步提升自己,为更好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时新东方正忙着去美国上市,我也忙着做业绩,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原以为公司上市后自己就可以悠闲一点,没想到上市后压力更大,加上这几年的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我和新东方一起也走到了教育行业的风口浪尖。名校梦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时间过得真快,我伴着我的名校梦已经匆匆走过了30个年头,从青少年走进成熟的中年。虽然苏州大学不是顶尖名校,但留校任教十年给了我不少实实在在的磨砺,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为我打下了更加扎实的中英文基础,使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定。这段留学生活为我赢得了去BBC做记者的机会,伦敦的工作经历又提升了我的职业生涯,开阔了我的眼界,这样的背景又帮助我在新东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更好的自我发展。我今天的这份背景,也许依然不够我去申请哈佛大学或者剑桥大学的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但我相信,这份经历一定会为我的申请增添一份筹码,让我有了更加靠近世界名校的实力和可能。
我深谙名校的魅力,名校的光环,名校给人带来的机会,名校那让人一往情深的召唤。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我似乎也慢慢明白了,名校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很多人会因为机遇、时代、能力的不同,认知的先后或价值观的差异和名校擦肩而过。我也终于明白,生活中的许多梦想其实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靠近的,就像是远处的一座灯塔,闪闪烁烁,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而前行途中看到的风景、遇上的风浪和学到的本领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