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三章 |

存在主义的处境意识与“第二性”

在《法哲学原理中》,让黑格尔困惑的是为什么女人总活在“表象氛围”之中,从而丧失了个体性的逻辑生成能力。根据尼采对表象的理解,他指出:“表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正好有个表象者,正好在某个场景中,真理所具有的可表征性向着人的知觉敞开。” 于是,黑格尔的性别麻烦,是否因为事物的真理仅仅只是朝向男人的知觉而敞开?那么是否有向着女人敞开的真理,并且只能与女人的知觉相遇?这样一来,滞留在表象的氛围之中,这要看是谁,又是怎样理解“表象”的。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这部难以归类的著作成了第二波妇女解放运动的精神资源。波伏娃越过严谨的意识哲学框架,从黑格尔开创的起点出发,探究这“表象氛围”中的女人如何获得了一种有关“自我”的意识。

用黑格尔的话说,人如动物般能行动,但不同于动物的是,人还能够知晓自己被规定的方式。在黑格尔设定的逻辑起点上,有“感知的确定性”作担保,我们可以获得“有个女人”这样的表述,那么从“这个女人”到“有个女人”,从具体的“这个女人”到普遍具体的“有个女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应该是某种转身动作,从指认的“这一个”到印象中的“有一个”,身体的在场转移到了意识的在场,这个变化被黑格尔一笔带过。对此,波伏娃的理解是,就获知被规定的方式而言,女人是通过“处境”而不是知识形成有关自我的意识。可见“处境”和传统认识论的“表象”的区别在于身体—行为。 cxct5xOZ419MHkw4sk7a0ybOWFnvomUCqUXNHYjGTtVKEAjmDzm/qL5JxadT/w/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