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健以让人爆笑和幽默感十足的相声先闻名于北京城,随即从北京火到上海再到大江南北。纵观王自健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夜成名”,王自健从小就爱琢磨事情,又在电视台做了好几年幕后,善于观察生活、积累丰富阅历并提高思考力。在一次记者采访中,王自健也坦言自己的幽默是来源于生活。
记者:“你觉得幽默的根基是什么,是一种真实还是有阅历?”
王自健:“首先一定来自于生活,一件好笑的事情一定来自于你身边有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我举个例子,侯宝林大师有个相声叫《醉鬼》,说的是两个醉鬼拿一手电筒打一光柱,说你顺着爬上去,另一个说我上去了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其实这是一个捷克笑话,讲的是两个神经病。那个年代人们对神经病没有概念,但是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醉鬼,大家就笑了。”
王自健解释道:“幽默是生活中发生的,比如我说生活中老婆打我的事情,这些事在我的生活中是不会发生,但是在周围的环境和家庭中是有可能发生的。为什么黄色笑话这么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或至少琢磨过吧。”
2012年7月,北京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城市里很多地方都能划船了,王自健将此编成了一个笑话:“北京市政建设怎么啦?不就是一场雨吗?给我们弄得跟威尼斯似的,我们还美呢,水乡泽国嘛。有一个外地朋友前几天正好来北京,我带他转悠,朋友说:‘哦,这个海淀区名不虚传呐!’”
当幽默脱离生活后,只会让人不知所云。曾有一个演讲家,精心准备了几个笑话,他在美国演讲时引来爆笑,结果到了欧洲演讲却效果很差,观众没有几个笑出来的,演讲家就开始思考问题所在,结果他发现自己准备的笑话是关于印第安人的,欧洲人很少了解印第安人,自然笑不出来。
这也就是很多人在看美国、英国一些很出名的脱口秀笑不出来的原因,很多人不理解那些老外在笑什么,其实这是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他们的幽默并不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反过来我们的幽默也不一定被外国人理解。正如上面王自健那个关于海淀区的笑话,如果没有北京那场轰动全国的大雨,也达不到那样的效果。
生活处处有幽默,有些人觉得生活无聊、烦躁,只是因为他没有一双发现幽默的眼睛罢了。职场、大学宿舍、大学食堂、公交等等场景,往往是幽默笑话的发生地,原因就是这些场所大家十分熟悉,甚至会有似曾相识之感,“笑”果就会很好。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可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中有趣现象的能力。
黄西,一个来自中国的理科博士,他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的英文,用英语给美国人表演脱口秀,一瞬间火遍了全美国。
1970年,黄西出生在吉林省,他父亲在矿厂工作,母亲是个医生,黄西读书的时候很喜欢逃课,上高中时,由于成绩平平考大学无望,他的父亲给他介绍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黄西虽然贪玩,但智商一点也不差,后来幡然醒悟,经过努力,考上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系。
上大学时,黄西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省城长春。去长春的路上,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他乘11个小时的火车,并且是站票。在这一过程中,他看到车上来来往往的许多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黄西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说笑话、讲段子、演节目,不管他在哪儿,笑声就会跟随而来。幽默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大学5年,他凭着幽默赢得良好的人缘,当了3年班长。
当时有一阵子兴起出国热,黄西没有想太多,本着去外国长见识的想法,申请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通过GRE英语考试,他“傻里傻气”使出蛮劲,把牛津英语字典背了好几遍。
黄西随身带着笔记本,每天记录5~10个笑话。2009年4月12日,他成为了第一个在莱特曼秀表演脱口秀的亚洲人。CBS的“大卫·莱特曼秀”,这个号称美国深夜节目收视之冠的秀,成就了黄西,使他一跃成为当下全美炙手可热的喜剧新星。
黄西的幽默笑话多来自于中美差异,他有很多关于华人、美国人、移民等问题的幽默笑话,这都来自于他多年的经历。
有人说幽默是生活的另一种不同意见。的确,无论面对艰辛或是困难时,幽默总能给人以笑一笑的希望。即便在最严苛的生活里也有着小小的幽默等待被发现,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