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不讲大道理

一些影视作品里,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长着白胡子的老学究端坐着,面前站着几个年轻人,听老学究念叨道理。老学究说得云山雾罩,滔滔不绝,什么“知之为知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面的人听得哈欠连天。在如今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不适用了,人们很难听进说教的大道理。

王自健的脱口秀和相声里面从来不会看到他用说教的语气讲大道理,但是他的脱口秀不仅十分有趣,也蕴藏着很多道理,只是他表达的方式非常巧妙。

王自健在节目里调侃“度”,用他一贯的方式,很是有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来衡量,过了都不好,不到度的时候也不好,像我们这种职业,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写稿子,有时候就特别累,王建国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缓解疲劳,他做了一个纯金的菩萨,写累了就来来回回地提,‘王建国你干嘛,你疯了吗?’‘我提提神。’”

王自健继续说道:“看电视要有度,尤其在小时候,看什么信什么,总是盲目模仿,其实我小时候我们班的王建国就有这样的问题,电视里演什么他就学什么,学了一嘴的电视台词,上课的时候跟同桌的女同学:‘小姐,能请你喝一杯吗?’女生看他手里:‘什么破杯子,硫酸铜能喝吗?’然后被芮老师批评:‘王建国你为什么不写作业?’他过去安慰芮老师:‘芮老师,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那天下晚自习,已经很晚了,他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卖夜宵的老大爷推个夜宵车,他直接一屁股坐在人家夜宵车上面,掏出五块钱往上面一拍:‘帮我追上前面那辆出租车。’”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道理给人一种强迫灌输之感,“忠言”往往让人听不进去,当你要摆出一副说教的派头时,对方就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所以,一个聪明的说话者,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包裹上一层幽默的糖衣,无论是忠告,还是建议,都让人听着舒服。

侯宝林先生著名的相声《夜行记》,讲述了“我”不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骑着没有车闸的破自行车最后掉进了沟里。让人在发笑之余,心中也会想到:这样的做法太丢人了,我以后可不能这样做。间接地就起到了教育、劝诫的意义。侯宝林先生在这段相声里没有一句话说是让大家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却非常有效地达到了这个效果。

隐藏在幽默背后的劝诫是一种高明的说话之道,掌握了寓教于乐这种巧妙的方式,沟通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也更好地让人接受你的想法。真正好的相声和脱口秀是里面藏着“理”,但不说破,让听者自己去体会。

不要刻意教育别人,要用别人更愿意接受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孔子跟众弟子曾经坐在树下,孔子问弟子们的理想,弟子们纷纷发言,孔子最后只说:“我跟曾皙的想法一样啊。”他不讲大道理告诉你什么理想才正确,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让你去判断。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他年轻时,有一次去一个有钱朋友家赴宴,被宴会上演奏的所谓时下流行的音乐吵得非常难受,只好用手捂住耳朵,连连摇头。

他的朋友见此忙解释说:“正在演奏的是流行音乐。”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乐曲就一定高尚吗?这种曲子听了叫人受不了!”

朋友十分不服气,觉得赫尔岑这是没事找事:“不高尚怎么能流行?”

赫尔岑紧接着反驳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一个名人在机场办登机手续时拒绝排队,机场工作人员提醒他时,他愤怒地叫嚷:“什么?我也需要排队?你知道我是谁吗?”那位聪明的女工作人员马上对周围人说:“这位先生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哪位朋友能帮帮他?”结果,包括那位名人在内的所有人都笑了。最后,这位名人只好乖乖地去排队。

在生活里常常遇到需要讲道理、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不妨让语言包裹一层幽默的糖衣,效果就会好很多,在带给人欢乐之余,又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2Tbku6OedvUpG6Z3aL2eB9CWragzNM0UTtBWHAD8FPb9uzGeH/M2S3K72sswiE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