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钱越花越有,越省越穷?看懂了,钱就来了

如果一个人手中只有一元钱,他能活多少天?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有这样两个乞丐,他们都手握一元钱:乞丐A用这一元钱去买了个饼,吃饱后觉得很满足,而接下来烦恼的事自然就是明天能讨到多少钱;乞丐B呢,则用一元钱批发了十条皮筋,然后以每条5角钱的价格卖出去,最后他不仅得到了今天的饭钱,甚至连后天的钱都不用发愁了。

上面说的这两个乞丐的故事,其实就是生活中两种人的理财观念:

一种人,热衷于享受存折上慢慢增长的数字,然后盘算着到下个月、下下个月的时候,账面的数额会增长多少,这些钱又可以使用在哪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掰着手指给钱做加法的时候,另一种人已经因为采用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理财方式,让金钱以乘法的速度增长了。

《哈佛商学院启示录》中,就把金钱简单地累计称作“线性收入”,而通过投资得到的高回报称作“投资收入”,这两种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以时间衡量,一旦不工作就失去收入,而后者却可以不断地带来收入。”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给钱做加法,自己永远被工作牵着走,且积累不了财富;而给钱做乘法,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钱自动给自己创造财富!

普利策是在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他最早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决定自己创业。在反复观察和思考之后,他看中了报业这块奶酪。可是,那时的他既没有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想做报业简直是异想天开。虽然前途多坎坷,但普利策相信自己,他为自己规划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决定踏踏实实从头做起。

他先是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谋求一份记者工作,以便熟悉这个行业。因为他没有工作经验,自然遭到了该报社的拒绝。但普利策认定了这个目标,他不想在开局就败下阵来。后来他不断拜访这家报社,努力介绍并推销自己,最终打动了报社的老板,录用了他。但条件是,试用期一年并且只给他一半薪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答应了这一苛刻的要求。

几年过后,普利策用自己平日攒下的积蓄买下了一间濒临倒闭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取名为《圣路易邮报电讯报》。虽然在报馆开办初期,资金周转很困难,但那时美国商业迅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打广告做宣传。普利策便以此为契机,让报纸走以经济信息为主的路线,承接各种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周转了资金,使报馆的运营步入正轨。报馆开办五年,每年为他赚至少15万美元。他的报纸发行量稳步上升,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后他成了美国报业的巨头。

有句话说:“用力气赚钱的人是傻子,用钱赚钱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话或许有些偏激,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的经商策略就生动体现了这句话。

储蓄是所有理财方式的基础,虽然回报低但风险也低,不仅是普通家庭的财务安全保证,也是投资者迈向投资市场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们在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有实力去寻找另外的“在金钱上做乘法甚至是平方”的投资方式。

再以徐州的普通打工族杨晶为例,她在结婚后和丈夫勤俭持家,渐渐攒了第一笔积蓄。但她没有像多数人那样“有钱存银行”,而是把这笔钱买了国债。结果五年以后,这笔国债的本息正好翻了一番。然后她又把这笔钱投入股市,两年以后,她所持的股票总市值已高达40万元。回头看看她当初的工资,只有区区800元而已。假设她这800元一分不花都存下来,七年以后也只有7万左右的存款而已。由此可见,钱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消费,也能“生”钱。

很多仍在观望的人心想:“我现在手头储蓄下来的资金太少了,再攒攒,等宽裕了再拿出来投资。”但是几年以后,手头的钱也并没有攒下多少,他们仍旧在攒钱的圈中打转。如果你也是“攒钱大军”中的一员,不妨问问自己:你真的只满足于缓慢积累的理财方式吗?为什么不拿出钱来灵活运用,用它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呢?

把一元钱看作资本的人可以活一辈子,把一元钱看作一元钱的人活不了几天。

李嘉诚有句名言:“30岁以前要靠体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赚钱。”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让自己的财富搁置下来就等于停滞不前,只有想办法使金钱运转起来,才会有更多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口袋里。 9O0RVFl12phgqnu9m/RXR4dpEJ8tuCFvZQ+VumvaIXrwu+yKPomvIgHCPvX8oci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