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电线,是童年的游戏之一。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突然间就流行了,就像田野上疯长的野草一样。
那个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
这是一种集体游戏,或者说是多人才能做的一个游戏,而且只适合男孩子玩。
最起码,需要6个人以上,分甲乙两方;需要一块空旷的场地和两面相对的墙,有时候,相对的两排树也可以,但最佳的还是墙。
接电线,顾名思义,就如同一批电工在接电线一样,这个游戏的灵感来源应该是从大人接电线那里来的。它含有模仿的意思,也有许多创新。比如说,两面墙,代表两根电线的接头,甲乙双方的人一方充当电流,一方充当接电线的人。电流击中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触电了,不能动,就需要同伴来救。直到电流击中充当接电线这一方所有的人,另一方就算胜利了。然后,角色互换,下一场游戏开始。
这种游戏很疯狂,比赛的是奔跑的速度和反应的机敏,还有集体配合的意识。
开始的时候,充当接电线的那一方必须一只手挨着墙,哪怕是指尖挨着墙都可以。充当电流的那一方则阻挡在中间,一个人看守一个人。只要接电线的人脱离墙的安全地带,你用手挨着这个人,那么他就不能动了,只能等待自己那一方的人来救援。救援的人既要救自己的同伴,又要防止对方的手拍中自己,不仅需要跑得快,而且还要闪转腾挪反应的机敏。
童年的时候,我们很热衷于玩这种疯狂的游戏。尖叫,奔跑,汗流浃背,但又乐此不疲。在学校里,下课的间隙,下午的自由活动,或者放学后在村子里,只要一批男生凑在一起,我们便开始玩这种轰轰烈烈的游戏。这种游戏很刺激,又很疯狂,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奇怪的是,别人都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偏偏危险被我碰上了。
那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刚下课,我们就在两排教室中间玩开了游戏。我是接电线的那一方。童年时期,我因为经常患病,体质很弱,所以奔跑的速度很慢。说来羞愧,有时候连女生都比不过。
我从二年级教室的墙边,向三年级教室的墙边奔跑。追逐我的是我的一个同学,他的名字恰好也有一个林字,叫其林。我飞快地奔跑,眼看着手就挨到墙了,可是,在墙边有个台阶,是长形的青石垒成的,我一只脚刚迈上去,就听见其林大声喊道:“打死了!”
“啪”,他的手击中了我的腰部。
我穿的是塑料鞋底的鞋子,猛地一打滑,“扑通”一声就摔倒了。眼角正好结结实实地磕在青石的棱上,顿时,一大片皮肤感觉麻木了,好像失去了知觉。
其林吓得赶紧把我扶起来,焦灼地问我:“没事吧,摔伤了没有?”
我露出一个苍白的微笑,既难为情,又像是在安慰他,表示没事。
这时,其他同学围了上来。
一个同学突然说:“啊,流血了!”
我用手一摸,可不是么,鲜血滴滴答答已经流开了。
“快,快上医院!”
因为是下课,老师并不知道我们玩游戏玩出事了,所以,几个同学领着我直接就去镇医院了。多年后,我很惊异,在没有老师和大人在场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学生就能如此理性而又冷静地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
我用手捂着眼角,一路上鲜血滴滴答答在淌着。麻木的眼角,这个时候才突然开始疼痛起来。
“快快快,再快点!”同学在前后左右催促我。我几乎都要奔跑起来了。
好在镇医院不太远,很快就到了医院。在门诊室里,医生查看下伤口就惊讶地说:“呀,太危险了,差一点点就磕在眼睛上了,怎么搞的?来,做个缝合手术!”
同学们说:“是玩游戏!”
没有人多做解释,他们希望尽快能止住我的血,希望尽快做手术。
医生要打麻药,我恐惧的心在颤抖。要不是同学在场,我肯定会发作的。童年的勇敢和坚强,很多都是被自尊心挖掘出来的。
麻药一打,疼痛感立刻就消失了。我只听见医生缝合手术的声音。因为在眼角,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见医生的手在眼前舞动。
这是一个不大的手术,一会儿就做完了。伤口包扎好后,我就回学校了。只是,感到眼睛很沉重,眼皮很沉重,似乎,伤口的周围沉甸甸的,而且肿了。
也许,童年的这种小伤小痛太司空见惯的缘故,老师没批评我们,家里人也没数落我们,皆大欢喜。大约,每个人都要经过一些摔摔打打的伤痛的经历吧,否则,我们不可能长大,而我们也不可能体会到普希金的那种“那逝去的一切,将变成美好的怀恋”的美好感觉。
在东和西的两面墙之间
在南和北的两排树之间
你们这一帮
我们这一伙
开始玩童年的游戏:接电线
你们是接电线的人
我们是电
我们一人盯着一个
小心点
被电死的感觉一点不好玩
你要飞速地跑
你要飞快地闪
被我们这些电用手拍上
那你只能老老实实地死在那里
等着救你的伙伴
你的手始终要触着墙或者树
从这一边到那一边
安全和危险
是速度和机智的比赛和周旋
哦,还需要勇敢
角色可以互换
不过那是对胜者的礼赞
失败的味道像一粒盐
小小的屈辱
有点咸
追呀追呀
跑呀跑呀
接电线
在现实和梦幻之间
在快乐和沮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