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前言

“都德是最卓越、最有魅力、最不朽的文学家;他具有妙趣横生的极为独特的风格,他对生活有着天赋的敏感,他描绘的生活是如此有个性,如此惟妙惟肖,即使他信笔写上几页,也会使他心灵的震响与我们的语言共存。”

——摘自左拉在都德葬礼上的讲话

阿尔封斯·都德于一八四○年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一个丝绸批发商的家庭。由于父亲破产,他不得不在十五岁时去一所中学担任辅导教师。后来,得到他哥哥,历史学家艾尔乃斯特·都德的帮助来到巴黎,在贫困中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起初,他曾尝试写过诗歌、戏剧和短篇小说,却并没有引起文学界的注意。一八六六年,他发表了《磨坊信札》,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两年以后,他又发表了被誉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姊妹篇的长篇小说《小东西》,使他一举成名。普法战争时期,都德曾在军队里服役。战后,根据他对战争的认识和体验,他写下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的《最后一课》是中国读者熟悉的名篇。

普法战争以后,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东西》之后,他于一八七二年发表了《塔拉斯贡的塔塔兰》,之后又发表了另一名著《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此后,他在写作上乘风破浪,几乎一年一部长篇。如《雅克》(1876)、《富豪》(1877)、《国王蒙尘》(1879)、《努马·卢梅斯当》(1880)、《福音传教士》(1883)、《不朽者》(1888)等。此外,他还出版了一些戏剧集、散文集以及回忆录等等。作为左拉的挚友,都德参与了一些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活动。在这个流派形成的时候,他是此流派五人“聚餐会”的成员。尽管他在创作实践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他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在一八九七年病逝于自己的乡间住宅。

都德的短篇小说不算多(一百篇左右),数量上虽然逊于莫泊桑的创作,但他的短篇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之处。在结构与情节布局的巧妙上,他的某些短篇完全可与莫泊桑的某些脍炙人口之作媲美,而在描写手法上却与自然主义客观冷峻的风格大相径庭。他的作品无论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篇章,还是抒发怀旧柔情的乡土文学佳作,都能让读者在陶然恻然的阅读与欣赏中,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不是流下感伤、欣喜、惆怅的眼泪,便是发出嘲讽、包融、会心的微笑。

这个集子里选自《磨坊信札》和《月曜日故事集》的短篇都是作者乡土文学和爱国主义篇什的精品。都德出生在南方,他对家乡的如画景色和乡民们性格中的独特魅力与弱点怀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笔下,普罗旺斯的山峦和草地是那样辽阔,柔美,充满醉人的芳香。那里的农人、牧羊人、磨坊主……是那样淳朴、憨厚、热烈、执着。他们热爱家乡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由、珍惜自己的历史。磨坊主科尔尼“在面粉里滚了六十年”,美妙的风车转动声陪伴了他一辈子。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愤怒促使他不惜手段维持着风车的转动声。在他的小把戏败露后,老乡们非但不责怪他,反而纷纷前来请他磨面以表示支持。多么倔强的老头!多么宽厚的乡亲!在那片迷人的土地上,不仅人,连山羊都热爱自由。一向被塞甘先生认为温顺规矩的小山羊,一旦期盼到山里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便不顾主人的警告,偷跑到山间尽情品尝了一整天甜蜜的自由,最后在狼的血盆大口威胁下英勇战斗到生命结束而毫不后悔,大有“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雄风。青年农民让爱上了邻村阿尔勒的一个娇小迷人的姑娘。在家里准备为他举办婚礼的前夕,一个男人前来出示信件,说明这个姑娘曾与他同居两年。事实证明了此前关于这个姑娘生活浪荡的传闻,增强了父母原来就反对这门婚事的决心。但眼见儿子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二老并没有坚持己见。最后,无论母亲如何防范,儿子仍然走上了不归路。好一个执着而又痴情的普罗旺斯汉子!其他如《繁星》等都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绝美篇章,里面对人物情感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折射出作者温和、真挚、宽厚、热烈的人格魅力。

使都德蜚声海内外的作品倒也不是他的长篇或中篇,而是他那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佳作。普法战争时期,都德曾在军队服役,对战争,尤其对后来的反侵略战争比较熟悉,这样的经历使他得以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无论法国还是中国,被列入中小学教材的《最后一课》使都德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普鲁士入侵者如何残酷压迫战败国的老百姓,而是从一个爱逃学的小学生的自叙再现出拿破仑三世腐朽统治下阿尔萨斯人民沦为亡国奴的悲哀场景。通常,一堂国语课也许是调皮学生逃课的对象,但在被侵略者禁止学习自己的语言时,这一节课便成了一种神圣的告别仪式,成为忏悔、反省、自责的场所。不仅是阿迈尔老师讲课时神情悲愤,连顽童自己和坐满教室后排的老人如前村长霍赛以及邮差等等听课时也都悲愤不已,恨不得把过去对国语的怠慢一下子全都补偿过来。多么悲怆的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国家出现之后的一种普世价值观。普法战争爆发之后,一位老拿破仑时代的上校为了观看法军凯旋,去凯旋门附近租住了一套带阳台的房子。当他听到法军在威森堡失利的消息时,一下子中风倒下。这位八十高龄身材魁梧的重骑兵半身不遂,意识模糊,身边只有他美丽的孙女和医生守护着他。这时,传来了一则错误的消息,说麦克马洪元帅在雷茨霍芬大败普鲁士军队。出乎医生和孙女的意料,这则消息竟使老人起死回生,连眼睛也明亮起来,嘴里喊了两次:“胜……利!”老人得救了,但真实的战报却使姑娘不敢面对现实。于是,为了拯救老人,医生和姑娘决定撒谎。他们编造了法军挺进柏林的路线图,每天向老人报喜,老人也掐着指头计算包围柏林的日子,身体逐渐好了起来。一天,外面的动静让老人浮想联翩,他相信是法军胜利回师即将行进在凯旋门下。不知是什么样神奇的力量使他戴着头盔,挎着军刀,穿着重骑兵的全副武装出现在阳台上!可是他看见的却是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一队普鲁士士兵胆怯地走在大道上。于是,在广场死一般的寂静里,人们听见一声吼叫:“拿起武器!……拿起武器!……普鲁士人来了。”只见一位魁梧的老人挥舞着两臂,摇摇晃晃倒在地上,他死了。作者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老军人爱国到最后一口气的令人震撼的场景。如此构思新颖、布局奇巧、文笔简约的短篇给后人的审美遐思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都德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当然首推《塔拉斯贡人氏塔塔兰之惊险奇遇记》。法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方人不骗人,他们总是搞错;他们常常不讲真话,但他们却相信自己讲了真话。”出生于南方普罗旺斯省的都德对自己家乡人的了解、爱、恨和理解,真可谓已深入骨髓。他热爱他们的淳朴、热情、宽厚、敢担当;又恨他们的浮夸、虚荣、不靠谱的英雄主义。如此复杂的心情促使他写下了塔拉斯贡的塔塔兰系列。他以幽默的笔触漫画式地描写了塔拉斯贡人性格的代表塔塔兰经历的各种奇闻异事,勾勒出一个虚荣浮夸、贪图享受、知识贫乏、鼠目寸光而又梦想当英雄的小人物滑稽可笑的典型形象。都德曾和他的表兄弟一道去北非小住,所以小说里对非洲风土人情的描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 方
二〇一三年一月 8U48l9utFg6qzoga8WBimCvLEK/a3zR3Yphb5XtC8e6HH11yBnRwj37DZJHCAtw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