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账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工作使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生活艰难。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作品,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失业。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叶圣陶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颇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
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完成的一篇童话,刊登在1923年5卷1期的《儿童世界》杂志上。之后作者把1921年至1922年上半年创作的23篇童话结集出版,名为《稻草人》。叶圣陶说:“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郑振铎在为《稻草人》作序时认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鲁迅的《‹表›译者的话》中也说:“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稻草人》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它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令人称道。
朱自清在《我所见的叶圣陶》中对《稻草人》有过细致而准确的评价:“早期童话集《稻草人》中,部分作品(如《小白船》、《芳儿的梦》等)曾为儿童描绘了一片超现实的‘天真的乐园’,但更多的作品则是严肃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画眉鸟》中可以看到阶级社会的鲜明图画;《富翁》启示读者不可脱离体力劳动;《稻草人》一篇则描写了旧中国农村人民的痛苦生活,为他们的悲惨境遇申诉。它们有助于启发儿童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同情下层人民,但有时气氛过于低沉。后期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则显然不同,集体主义和乐观进取精神已贯穿在一些作品中。续安徒生童话而写的《皇帝的新衣》,讽刺了统治者的残暴和愚蠢。《蚕儿和蚂蚁》提出了为谁劳动的问题。《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篇,以隐喻手法揭示了轻视群众的‘英雄’的可悲下场以及人生所应采取的切实态度。《“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群众政治斗争。”
丁玲曾经称赞叶圣陶的童话作品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本次精选叶圣陶童话创作中的精品,结集为《稻草人》,共收二十四篇童话,与最初版的《稻草人》有所不同,但却更加全面地展示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整体风格。
张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