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 读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傅村镇畈田蒋村,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932年以前一直以号为名,故许多记载,将“蒋海澄”标示为其本名。艾青一生除“艾青”外,另有笔名莪伽(伽)、克阿、田力、鹿文(鹿)、艾、纳雍、林壁、万叶等。

艾青出生的公元1910年还有一个年号,在中国比公元纪年更通行:宣统二年。此时距辛亥革命尚有一年时间,大清王朝及千年帝制的寿数已屈指可数。

艾青是难产的,被认为“克父母”,因此一到三岁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家。

读中学时,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路过金华,受革命思潮的感染,艾青想去投考黄埔军校,最后因为父亲反对,愿望落空。

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大学部绘画系。该校即后来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1929年,在校长林风眠的鼓励下,艾青赴法国勤工俭学,主攻绘画。此时,整个欧洲正处于一二战之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冲击旧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最猛烈的时期。学画之余,艾青接触到了文学,有记载显示,当时的艾青读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苏小说家的作品,自己阅读并购买的诗集有布洛克《十二个》、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叶赛宁《一个流浪汉的忏悔》以及《法国现代诗选》等。同时,艾青开始尝试着写诗,在画画的速写本里,记录一些偶然闪过脑际的句子。回顾这段生活,艾青曾多次提及象征主义代表之一、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凡尔哈伦是我所爱的。他的诗辉耀着对于近代的社会的丰富的知识,和一个近代人的明澈的理智与比一切时代更强烈更复杂的情感。”

1932年1月,艾青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东方支部在巴黎的集会,并写诗《会合——东方部的会合》表述会议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这首诗发表于同年7月的《北斗》杂志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上。这应该是艾青作为诗人发表的第一首诗。

1932年初,艾青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投身进步的文艺活动。同年7月被上海法租界警务处逮捕,并以“共产党扰乱地方治安”罪名,移送当时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入监的第二年即1933年,艾青写下了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作品由律师沈钧儒带出监狱,1934年发表于《春光》杂志第一卷第三期上。

艾青是1935年出狱的。1936年11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茅盾、胡风等人撰写文章向读者力推。

1937年8月,艾青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烈火中,写作诗歌《火的笑》。10月在杭州创作泥塑《迎击》。12月在武汉,创作了又一篇著名长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2月在潼关渡过黄河,写作长诗《北方》。4月其政治抒情长诗《向太阳》在武汉脱稿。武汉沦陷后,艾青和一批艺术界救亡工作人员辗转到桂林。11月写诗《我爱这土地》。

1941年艾青由重庆奔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1942年3月,艾青在延安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著名文章《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篇呼吁书,也可以看作是个人声明”。 文章说:“作家并不是百灵鸟,也不是专门唱歌娱乐人的歌妓。他的竭尽心血的作品,是通过他的心的搏动而完成的。”“作家除了写作自由之外,不要求其他特权。”文章发表不久,即遭受批判。多年以后的1959年,再度被文艺界的权威报纸批判。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创作诗歌依然是艾青这时生活的主要部分。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8月31日郭小川日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几位“右派”检讨的情景,写到艾青:“艾青的检讨,也是记账似的,没有多少内容。”1957年8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重大进展 攻破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本报消息,列举了艾青的“右派言论”。现在看来,这些话无非是披露了当时文艺圈的内部风气,艾青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其自传中写道:“至于那位陪伴我走遍各处的诗人艾青,他的命运十分悲惨。他先是被送往戈壁沙漠;后来允许他写作,但永远不让他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真名——一个在国内外早已闻名的名字。他就这样被判处文学自杀的刑罚。”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艾青听说徐迟因为“反右”时“充当过打手”不好意思看他,立刻托人转告徐迟:过去的事都忘了吧。

1985年2月11日,艾青在《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文章《我的经历平淡无奇——答塞内加尔塞杜·恩迪亚耶先生》。文章说:“我从1957年到1979年的个人经历曾经有过不少人写过文章,有的是确实的,也有过分渲染的。”“有人劝我写回忆录,我一直在犹豫,有什么值得写呢?我既不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是倾城倾国的明星。我的经历既没有悲剧色彩,也没有喜剧成分。谁爱看平淡无奇的东西呢?”

上述文字,通过跳跃式的、零散的事件和相关史料的罗列,意图使青年读者了解艾青人生性情的大致轮廓,了解其诗歌何以关注现实、关注时代以及社会,其优秀的篇章何以具备如此深挚的苦痛意识、如此浓郁的情感,以及其怎样围绕这意识、情感建立起抒发形式的;了解其何以在文学创作深受约束的时期,也尽可能地坚持自己的表述方式——哪怕是一点点。没有谈及具体作品,似乎不像一篇导读文章。但笔者坚持以为,阅读一个人毕生作品的选集,最好的导读方式就是尽可能直观一点地介绍作者。而具体作品的分析容易扼杀读者的个体感受,诗歌尤其容易如此。

说到导读,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放松心情,享受作者作品中意象的生成与调配,咀嚼一下那些跳跃的或连贯的画面是如何带动我们的情绪、传递作者的感受的;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典型诗歌的表述中展现散文美的;感受一下其戏剧独白式的抒情方式。而导读最重要的提示为:几首早期有代表性的长诗,不要默读,最好朗读出声音来。

王 晓 khQ8QBc7Hu5JSh4O+Nc7vqDUokVqsBTvmBOSeGXlcuo/30sJZdBxY5esS4L7v/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