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未来二十年,买啥更赚钱?

今天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

明天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又将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房子。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资产中平均有70%是房子。

但是10年后会不会还是房子呢?

如果未来10年中国不出现楼市整体崩盘的情况,力哥觉得到时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依然是房子。

但20年后呢?

力哥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公募基金。

抛开让人纠结的房子,从金融资产的配置角度看,未来公募基金一定会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老大。

不信?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老百姓可以买的金融资产主要有九大类:储蓄,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保险和企业年金等长期强制性养老资产,以P2P、众筹、比特币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中国老百姓的整体财富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增速几乎和M2(广义货币)持平!由于中国老百姓财富总量在迅速膨胀,所有类别的这些金融资产规模从绝对值上看也都在快速增长,但从占比上看,却呈现出鲜明的变化。

储蓄

10年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超过3/4是银行储蓄,但如今占比大幅缩水到了52%。

最关键的分水岭是2013年,这一年以余额宝的诞生为标志,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迎来大繁荣,大量年轻人将银行存款搬家到了余额宝,导致虽然安全但利息完全跑不过通胀的银行存款持续缩水。力哥的上一本理财图书《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就是从余额宝的发家史说起的。

到了2018年的今天,余额宝的规模已逼近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势力,未来势必将进一步瓜分银行储蓄的蛋糕。力哥预估,20年后,银行储蓄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比例会降低到25%以下,银行吸储难度将不断加大。

银行理财产品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因结构复杂,还是一个非常小众化的产品,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巨额亏损,引发了极大的社会争议。随后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加强监管,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大幅下降,于是其逐渐演变成为一些理财意识初步觉醒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储蓄之外最好的选择。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存款加速流失,如果说早先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是银行并不普遍的变相高息揽储的手段,那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迅速扩大,就是银行为了留住储户的钱,而被迫采取的大鸣大放的变相高息揽储手段。

力哥预估,未来银行储蓄占比下滑的那部分蛋糕,有一部分储蓄会流向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部分连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看不上,这些钱将彻底离开银行体系。

股票

200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轮牛市,此后10年,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再也没有超越2007年“全民炒股”时的高峰,持续多年的熊市让股票占比不断缩水。2014-2015年的牛市虽然一度让股票的占比有所回升,但因为受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加上这轮牛市太短命,并没有形成长时间的吸金效应,所以占比增长有限。2016年股市重回熊市,股票占比再次下滑。

力哥个人判断,未来20年,中国老百姓股票资产的占比会继续下滑,并被公募基金所超越。原因很简单: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同的历史经验。

投资就是投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基金投资比股票投资更适合自己时,他们会越来越多地把资金投入基金而非股票中,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占比因此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债券

债券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记账式债券投资门槛较高,一般采取购买债券基金来间接投资债券的方式,它被算入基金一类;凭证式或电子式国债和银行存款基本属于同一性质,一般也归于一类;而可转债则往往和股票放在一起讨论,所以此处不做单独分析。

信托和私募基金

这两类资产都是单一产品100万元起才能投资,并要求家庭金融资产达500万元,所以它们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和富裕阶层关系密切。过去几年此类资产规模的增速远超其他所有大众化投资品类,这说明一个问题——过去10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不出意外的话,信托和私募基金在未来的市场占比应该还会继续增长,但毕竟高高在上的投资门槛摆在那里,能服务的终究是一小部分人群,所以依然无法成为最主流的投资工具。

储蓄型保险

过去10年,中国储蓄型保险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略有下滑,这是好事。

保险本来就是以保障作用为主,投资理财的功能是附加的,但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中国的保险公司却本末倒置,拼命推广有高利润空间的储蓄型保险,却忽视了消费型保险的发展,这个趋势在以众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崛起后,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注意,消费型保险是消费,不是资产,只有储蓄型保险才是未来会返还收益的资产。如果中国的保险公司无法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高性价比储蓄型保险,未来20年,储蓄型保险在中国老百姓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必将继续下滑。

互联网金融

力哥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中详解过互联网金融的产物,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一定会不断提高。

公募基金

2013年之前,公募基金的占比变化和股票有点像,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公募基金的最高峰。

随后熊市来临,股票型基金跌得稀里哗啦,无数人割肉赎回,放弃定投,基金规模迅速缩水。但2013年余额宝的崛起,重新带火了公募基金这个投资品类。

力哥判断,20年后,公募基金的占比肯定会远超银行理财产品之外的所有金融投资品类。如果中国政府今后也像美国政府那样强推401K计划 ,那公募基金占比肯定会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中国老百姓理财工具中的“老大哥”。

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的最后,力哥指出:“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你一生的理财方式和财富命运”,毕竟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理财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越来越快,没人能和社会趋势作对。

虽然力哥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但更看好公募基金的未来。毕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公募基金是唯一一种能以很低的门槛构建起非常完整的家庭理财需求的投资工具。

这就是为什么力哥决定在系列理财图书的第三本中,专门来聊聊基金的赚钱之道。

和力哥此前理财系列图书的风格一样,这本《力哥说理财: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中,我也将从“基金是什么”开始,从零起点出发,牵着你的手,稳扎稳打,逐渐走入基金投资的大门,带你领略基金投资的无限魅力。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干货篇,把“小白基民”最需要掌握的关于基金的核心知识和盘托出,帮你构建起关于基金投资的整体知识框架。要注意的是,在《力哥说理财:玩转互联网金融》一书中,力哥已对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做了详细拆解,因此本书将不再单独讲述货币基金这个基金品类。

第二部分是进阶实战篇,把市场上各类相对复杂的特殊基金进行逐一拆解,助你完成从基金“小白”到基金达人的重要跨越。

第三部分是基金定投篇,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部分,既有关于基金定投的基础理念介绍和实例分析,也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智能定投工具的详细拆解,更有力哥原创的七步定投策略的全方位攻略。

相信看完这本书,定能帮你掌握受用一生的基金赚钱智慧! RW63Z+3qOVyA9maeVGe9Ll3s/vvPYciSn1aqOrG06ATpPnLenJPweWcV8UBZhPQf



01 基础干货篇

mXJb7al2LvnAT0Oum32p1i6P5sf+nykoek+KloXfTKxBWDQpYtXT2QEZJGdVb0sN

第1章
不懂基金黑历史,千万不要买基金!

在迈进基金生财大门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基金究竟是什么,知己知彼,方能在投资的路上百战不殆。

基金到底是什么?

我们常把股票和基金放在一起讨论,事实上,股票和基金的确是人类历史上集合大量资金用于特定用途的最重要的两项伟大发明。与股票相比,基金的历史要短得多。

基金的英文名叫fund,广义上说,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个资金池,比如我打算明年出去旅游,预算是5000元,于是就从年终奖中拿出5000元存着,作为明年的旅游基金。当然,这只是低层次的基金,你的钱还在自己兜里,高层次的基金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去打理,这样一来,基金就变成了金融信托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今天我们说的信托产品就是一种基金;反过来说,基金也是一种信托,因为信任你,所以才把自己的钱托付给你,设立一只基金。像支付宝的口号叫“支付宝,知托付”,就含有这个意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0个农民在他们村子的某块地里分别播下一粒种子。半年后,经过悉心照料,其中一位农民的谷穗长得最大、颗粒最饱满,于是这位农民就成了种植专家。第二年开始,其他9位农民就不种地了,他们信得过专家,这称为信用。他们把自己的种子托付给专家代种,这就是信用委托,简称信托。到了第二年年底,专家把收获的谷物分给其他9位农民,当然他也不是活雷锋,会留出一部分谷物作为自己的提成。把这个故事转换到理财的语境中,这9个农民就是基民,而这个专家就是基金经理。

从广义上说,基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比如公积金是为了帮助大家买房而设立的;社保基金是为了医疗养老这些社会保障支出而设立的;李连杰的壹基金和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则是为了做公益慈善而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基金、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基金等都属于基金。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狭义上的基金,一般特指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公募基金。它在不同的国家叫法还不一样,美国叫共同基金,英国叫单位信托投资基金,日本叫证券投资信托基金,但指的都是这种基金。

“接地气”的公募基金

相比动辄上百万门槛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就显得亲民多了。它就是那种可以公开在电视上、报纸上做广告的,门槛非常低的,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去买的基金。简单地说,就是你把钱交给这些基金公司,由这些基金公司设立一些具有特定投资方向的基金,并交由特定的基金经理去管理,代替你去买股票、债券、黄金、票据。换句话说,就是你觉得自己炒股水平不行,于是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代你炒股,基金公司从中赚点劳务费。

公募基金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在20世纪初传到美国。二战后,美国的共同基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美国家家户户都是基民,因为他们的养老金都和共同基金紧密挂钩。而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也都离不开公募基金。我们可能会关心,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不得不说的黑历史

公募基金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其实说起来,才不过20多年。1991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只基金产品珠信基金被批准设立,当时募集了6930万元。此后6年里,全国共设立了75只基金,实际募集资金57亿元,业界称之为“老基金”。然而由于当时投资品种匮乏,管理经营混乱,政府也缺乏金融监管经验,更加没有明确的法律指导,所以老基金后来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为了改善这个局面,1997年11月国务院公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做了许多明确规定,例如基金怎么设立、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募资、基金由谁管理、钱由谁保管、投资有哪些规定的范围、投资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由此开启了“新基金”的时代。随着1998年3月基金金泰(500001)和基金开元(184688)这两只新基金面世,此后又有多家基金公司获准开张和发行基金产品,老基金统统改造成了新基金,基金规模也从此前的几十亿元快速增长到了几百亿元。这几年是中国封闭式基金最辉煌的时期,但整个行业依然存在各种乱象。

2000年,上海证交所监察部的一位监管人员对基金操作手法进行跟踪调查后,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对当时国内10家基金公司,也就是今天老基民称为“老十家”的基金公司(包括南方、华夏、嘉实、华安等)旗下的22只基金,从1999年8月到2000年4月的操作行为进行了详细、客观的记载,结果发现其中存在大量违规、违法操作。2000年10月,著名的《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为题将之公布于众,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股市为之震动,证监会后来的调查也证实了基金黑幕的确存在。

开放式基金的新时代

2001年9月以后,开放式基金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华安基金旗下的华安创新基金成为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但是当时的基金主要投资于股市,而股市往往是“看天”吃饭的。从2002年到2005年,由于股市持续处于熊市,中国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非常糟糕,亏损连连,很多新基金根本卖不出去。2004年,中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国公募基金才真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发展正轨,而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2006-2007年到来的那轮空前绝后的大牛市里达到了高峰。因为强烈的赚钱效应,基金规模从此前的两三千亿元迅速扩张到了三四万亿元。到这时,基金才第一次成为寻常百姓的理财帮手。

互联网基因带来的新面貌

由于中国股市熊长牛短,2008年之后连年的大熊市中,中国公募基金规模没能继续扩大。直到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马云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一只货币基金进行了基因改造,瞬间激活了销量,当年余额宝的规模就暴涨到5000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余额宝也成为基金界当之无愧的“网红”,还带火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名词。

不仅如此,在余额宝的带动下,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也一降再降。以前是1000元起卖,现在许多基金的投资门槛都降到了100元、1元甚至1分钱。

截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的规模接近1.43万亿元,而中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刚刚突破10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中国首富王健林的资产是2000多亿元,大概是余额宝规模的14%,而中国2016年GDP则是70多万亿元。1997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不到60亿元,20年后的今天增加了1600多倍;20年前,中国只有75只基金,今天则有4000多只基金,数量增加了50多倍。

得益于公募基金的发展,我们拥有了4000多只品种非常丰富的公募基金,从高风险到中等风险再到低风险,一应俱全;从股票型到债券型,从存款到各类票据,从黄金到石油,从人民币到各种外币,从房产到更复杂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投资范围无所不包。各种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并建立自己的资产配置,再加上基金投资门槛极低,因此基金投资优势明显。没错!它就是今天我们普通老百姓理财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力哥为什么要在开篇,先说这么一大段看起来和你投资赚钱无关的基金发展史呢?

读史使人明智,只有了解了基金的本质和过往的发展史,尤其是那些“黑历史”,才能让我们对基金这个投资品种有更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虽然看起来中国公募基金发展了20多年,今天已经相当规范了,但这个行业因为和钱走得太近,暗地里依然存在各种见不得人的违法违规问题,比如屡禁不绝的老鼠仓,个别基金经理用基民的钱买股票之前,自己先买好这只股票,拿我们基民的血汗钱给自己“抬轿子”,把他自己的钱袋子喂得饱饱的。

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才能挑到称心如意的好基金,然而我国的基金市场有4000多只基金,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的同时,也让理财“小白”感到茫然。这些基金怎么看,风险高不高,到底该买哪只基金,力哥都将在这本书里为你逐一解答。 mXJb7al2LvnAT0Oum32p1i6P5sf+nykoek+KloXfTKxBWDQpYtXT2QEZJGdVb0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