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是历史用来给大清国打脸的。
日本和大清同样是儒家制度,同样都是闭关锁国。日本比大清人口少,土地小,国力要差很多倍,原本是中国的万年小弟,明治维新运动比洋务运动还要晚上七八年才开始。结果各方面全部落后的日本竟然在短时间内变法成功,站起来把大清国按在地上随便抽,要是没列强在旁边拦着,直接抽死都有可能。
我们很自然地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起步相同的两个国家,日本就可以变法成功,中国就不可以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花点时间,讲一下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您可别嫌麻烦,因为日本的制度对清末的政局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这还得从日本的古代史讲起。
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唐朝开始,日本在文化、制度上都高度模仿中国。那时,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皇权体系“天皇”。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皇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无法像中国那样建立政令统一的郡县制,而是要把治理地方的任务委托给领主。换句话说,古代日本实行的是分封制,一个日本被分割成很多相对独立的小国。就像唐朝把各地独立的军镇称为“藩镇”一样,日本把这些小国称为“藩国”。
我们还记得,当年周朝采用的就是分封制,结果到了周朝末年各个诸侯国都不听周王室的话,纷纷造反。类似的,到了中国南宋的时候,一些日本藩国实力变强大,它们也不听天皇的话,互相征战攻伐。最后,一个最强的领主用武力征服了全国。但是这种征服和秦始皇把六国都灭了不同,最强的藩国只是让其他藩国表示臣服,并没有能力把这些小国都灭掉。
这个最强藩国的领主统治了日本,但是他没有废掉天皇,而是把天皇架空,尊为名义上的领导,自己以“征夷大将军”的名义掌握全国实权。“征夷大将军”死后,职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孙,所以这些“征夷大将军”其实就是真正的日本皇帝,只是缺一个名分而已。
古代日本的这种政治形态,称为“幕府政治”:在中央,有一个掌握实权的强藩(即“幕府”)和一个被架空的天皇。在地方,有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藩国。
像中国改朝换代一样,有时幕府也会被其他藩国攻灭,把“征夷大将军”的职位拱手让人。但是“幕府政治”的制度没有改变,天皇也没有被废掉,只是换了一个幕府统治。
这个幕府制度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清末。日本最后一代幕府将军姓“德川”,所以被称为“德川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