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朝末年的历史大事全都是大清国的“倒霉事”:要么就是外国人如何如何来欺负我们了,要么就是革命党如何如何闹革命。可是这些事件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时间轴上的,头几件事的间隔时间很长,越到后面越短: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隔了14年;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隔了34年。

这之间都隔了一辈人甚至两三辈人,后面的进程就加快了:

从甲午战争战败到戊戌变法,中间只隔了3年;

从戊戌变法到八国联军入侵,中间是5年;

之后再过10年,清政府就灭亡了。

后面这几件事加在一起也就只有18年。这18年里,清廷出现一场又一场的动荡,直到最后直接走向完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甲午战争是清朝走向崩盘的转折点,甲午战败和巨额赔款把清政府的国力逼到了极限。再往后清政府的财政、执政能力都在不断下降:政府能力越差,局势就越烂;局势一烂,税收上不来,政府能力也就更差。最后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矛盾一个接一个地爆发,把自己送到终点。

义和团运动,就是一场清政府无力阻止,甚至是无力控制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的源头,在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传教士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这打开了基督教进入中国的大门。

中国老百姓对于宗教信仰这种事,很多人都是马马虎虎、稀松二五眼。也不管什么佛教、道教的区别,大家说哪个神灵验,咱就拜拜。朝廷要是禁止我拜呢,我就不拜,也就那么回事儿。

欧洲人不同,欧洲传统文化对宗教信仰特别虔诚,甚至很多人认为信仰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晚清的中国,有不少狂热的传教士。

对于当年的外国人来说,在中国生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那时的驻华公使和其家属对中国的描述中,时常可以看到“肮脏”、“恶臭”、“无法忍受”之类的描述。这还是在“首善之地”的北京,外国使馆区还就在紫禁城边儿上。全国最高档的地段条件还这么差,更何况是在普通乡村。可是当时有很多西方传教士不辞辛苦深入乡村传教,尤其是沿海省份,遍布传教士的身影。

按理说,在中国传教并不难,因为中国老百姓对宗教很宽容。中国人缺少“异教”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小庙里,往往这边供着一个观音菩萨,那边供着一个玉皇大帝,正门口还立着一关帝爷。老百姓都拜完了一出门,又给村口的狐大仙磕了三个头,最后回到家里再给家里的灶王爷烧个香,一点儿都不冲突。因为这份宽容,外国宗教在中国向来畅通无阻,印度佛教就是最成功的例子,如今已经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但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外来宗教也不是无条件地接受,要接受得还得有个大前提:这个宗教不能和儒家道德产生冲突。

这是因为儒家道德是传统中国的治国之本,在统治者千百年孜孜不倦地努力下,儒家道德已经深入中国传统百姓的骨髓。各路宗教主张什么神神鬼鬼的都可以,但要一旦主张“不孝”,主张“男女平等”这种违背儒家道德的信条,那就麻烦了,马上就不会有人信你了。所以我们今天熟悉的汉传佛教,其实都经过了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原本的印度佛教已经有很多不同了。

比如佛教讲“众生平等”,这个“众生”当然也包括男女平等,父子平等。但是儒家不讲众生平等,儒家讲的是“三纲五常”,讲的是长幼尊卑。结果佛教到了中国后,就渐渐不敢讲父子平等了,反倒在中国冒出了很多《父母恩重经》之类讲孝道的经文。

再比如,佛教主张出家,要求僧人出家后和原来的家庭断绝一切关系,这样才能安心修行。但这又和儒家的“孝道”冲突了。所以后来的汉传佛教就要求出家前必须先征得父母同意,也不禁止出家后继续孝顺父母。有些尽孝事迹突出的出家人,甚至还会被收入到《名僧录》一类的著作里,特别加以表彰。

只有符合儒家道德的宗教,才能在旧中国生存下去。

基督教的问题在于,它极端排斥异教。《圣经》里上帝宣布的“十诫”中,第一诫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诫还说:“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所以信奉了基督教后,什么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关帝爷、财神爷、灶王爷、土地公公都不能再信了。这和中国人宽容的宗教观是不符的。

更重要的是,儒家有个很重要的“祭祖”仪式。我们曾说过,中国古代没有普及教育,儒家道德之所以能深入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靠的就是婚丧嫁娶这些民间仪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在祭祖活动里,所有的家族成员要按照辈分、性别、远支近支在固定位置站好、按照严格的顺序行礼。这个过程是在强化每个人在宗族中的地位,把儒家的“长幼尊卑”靠仪式给固定下来。只有固定了人跟人之间的位置次序,然后才能谈得上“三纲五常”,才能谈得上各种儒家道德。所以在旧中国,一个家族的祖坟、宗庙是最重要的建筑,祭祖是最隆重的仪式。祭祖仪式搞不好,这个家族、这个村落的道德秩序就很难维持好。

可是基督教不允许信众跪拜任何偶像,这个偶像连祖先的牌位也包括进去了。所以当时的中国人只要加入了基督教,就不能再祭祖。这么做就等于背叛了整个宗族,在当时属于大逆不道。

除了祭祖外,婚礼、葬礼也是传统社会强调儒家秩序的重要仪式,结果基督教也把这两个仪式包揽过来,要求由牧师住持西式的婚礼和葬礼。另外,中国传统农村的很多公共事务,如修庙、祭祀等大型活动都是由各家集资完成,加入了教会就意味着不能再参加这些公共活动,不再出钱,这也和传统社会产生了矛盾。

这就是说,当时的百姓一旦加入了基督教,就等于和整个宗族、和传统生活决裂了。

那正常情况下,谁还愿意入教呢?

传教的困难还不止这些。 7yr9XA7cT0z9o/XCUNtg8BZoLnVPLJCOpVEntbQW2zLLW2LuZI2QAcGlwepCSD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