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西方列强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时候,清政府的统治者一定幻想过:要是没有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洋人,那历史将会是怎样的呢?

——假如没有外国人,那历史就会按照中国古代的兴衰规律,清朝会因为人口过多、土地兼并、贪污腐化等无法克服的问题走向灭亡。而且这个时间点并不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多少。

追本溯源,根源在康熙制定的税赋政策那里。

农业社会,决定生产力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社会的税收也围绕着人口和土地:一种税是人头税,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要交税,形式为交钱和参加徭役。还有一种税是按照土地来收,就是土地税。

人头税有不少缺点:

一个是不公平。同样两个人,一个是大地主,占有几万亩土地,富得流油。一个是无产百姓,没有土地,穷得吃不上饭。结果按照人头税,两个人要交的税是一样多的,这显然太不公平了。

一个是不安全。人口容易流动、藏匿。古代很多地方大户都会藏匿百姓,让百姓脱离国家的户籍。这样原本应该交给国家的人头税就流到了地方豪强的手里,白白让地方做大。在吃不上饭的年代,很多百姓为了逃避人头税,还会选择当流民,到处乱跑,这既不利于生产也容易形成农民军。

因为这些原因,从明朝就开始尝试取消人头税,只收土地税。清政府政府也看到了这个政策的好处,到了康熙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加了,那么增加的这部分人口不再加收人头税。到了雍正的时候,又有“摊丁入亩”,就是彻底取消人头税,把人头税都摊到土地税上来收。

这意味着从此百姓以后多生孩子也不用承担赋税,于是大大刺激了人口增长。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人口增加意味着国力增强,是个大好事。但他们不知道,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极限以后,人均占有的土地和粮食开始减少,最终会导致经济崩溃。

到了乾隆后期,人口暴涨的恶果已经显露出来,大量百姓生活在饥饿的边缘,很多人沦为流民、匪徒,这些人都成了潜在的造反者。从乾隆晚年开始,中国各地百姓反抗不断。清政府疲于镇压,年年都要支付巨额军费,但是年年都有造反。按照这样的趋势,即使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最后也会亡于经济崩溃之中。

第一次鸦片战争花光了道光的国库,战后还有赔款,这些负担最终都压在了百姓的身上。再加上中国各地又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这些苦难加在一起,把很多百姓逼到了绝境。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可以说,无论有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都会爆发。这场运动和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农民战争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遵守相同的规律。 YU4RI+ozvYICyl4u16cN1asYVWve7HTsg3LD7bthnpW4HKxwqEjmHq1Z5YuH3a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