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光是个有名的节俭皇帝。日常生活特别简朴,除了龙袍外,其他衣服都要穿到打补丁的程度。平时一顿饭只吃四个菜,嫔妃宫女吃得就更差了。他自己吝啬,动用起国库更加吝啬,轻易不批钱。可是鸦片战争越打花的钱越多,到最后国库已经快见底了,城市反倒不断地丢。道光皇帝终于意识到这仗打不下去了。当英军威胁要攻入南京的时候,道光软了下来,指示前方官员在“不伤国体”的情况下和英夷谈判。当然,这条命令根本无法执行。前线谈判官员又使出在奏折上妙笔生花的本事,在伤害了国体但是尽量不伤害道光心灵的情况下,把停战条约给签了。

中英先是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然后在虎门补签了《虎门条约》。在两个条约中,英方答应停战,从一些已经占领的中方土地上撤兵。清方答应的条件主要有:

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割香港岛、放弃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

我们挨个看看这几个条件。

赔款就不说了,就是巨额勒索。这对道光来说倒不是大问题:夷人性如犬羊,眼中只有钱钱钱。咱大清国可不一样,钱都是小事儿,赔钱是“赏”给你的,赔多少都不伤国体,无所谓了。

第二是从“一口通商”变成“五口通商”,也就是从开放广州一个港口,变成了开放五个港口通商。另外,各个港口再也不能有“广州十三行”那样的官商垄断了,要实行自由贸易。对于英方来说,打开清朝市场、扩大对华贸易是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无需多说。对于清方来说,这会极大增加管理外国人的难度,清方非常不愿意,但是在枪炮面前,不得不答应了(前方大臣报告给皇帝说,夷人的要求只不过是“赏码头”)。

第三是割香港岛。英国人想要香港岛是因为在之前的冲突里,清方多次玩“包围商馆、断水断粮”这一招。英国人想要一块能让商船自由停靠,能保护自己商人的地方。香港在当时虽然是一座荒岛,却是英国人精心选择的。香港岛是优秀的天然港,离广州的入海口——珠江口很近,非常便于商船停驻。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香港岛就是鸦片走私船停靠的地方。

道光对于割让香港岛很不爽。当然岛给你肯定是给你,但是名义上不好听呀,一度想把条约修改为“暂行赏借”,但是英国人认为这在法理上是个漏洞,坚持写成“给予”,清方也没办法。

第四是“放弃关税自主权”,也就是“两国共同订立进出口关税”,这是什么意思呢?

“关税”是一个商品从这个国家进口或者出口的时候,国家要征收的税。比如一个美国手机,从美国进入中国的时候,就要给中国海关交一笔关税。所以有些人会非法购买“水货”手机,这些手机因为是走私品,没有交关税,每台的售价也就低一些。

按理说,一个国家的关税收多少是国家自己的事,外国人管不着。事实上,关税也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战、外交战的常用手段。比如我们对美国不满,那我们可以提高美国进口我国的某种货物的关税,这样美国的出口业就受到打击了。

问题是,大英帝国这么辛辛苦苦地把大清的贸易大门打开了,假如大清可以随便指定关税,那英国不是白干了吗?咱们今天之所以各个国家都不会把关税定得特别高,是因为现在经济早就一体化了,你限制了外国商品进口,你本国的经济也会受到损失。可是当年的大清是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啊!大清原本就不打算跟外国贸易,那大清打开了通商口岸也不怕,我把所有的外国进口产品的关税都提高到百分之一万,那这开放口岸不跟没开放一样么?

所以,英国一定要在《南京条约》中加上“两国共同订立进出口关税”,剥夺大清指定关税的权力。

清廷这边从来不知道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就不懂得关税的重要性,只把关税当成一项普通的收入。英国人提出关税固定为百分之五,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关税。清方却立刻同意了,因为当时清方的关税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只是各种非正式的杂税很高。清方以为关税不降反升,自己没有吃亏,实际上失去的是保护己国产业和他国博弈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丧失了巨大的国家利益。

第五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朝在对外利益上给了其他国家任何好处,那么也都得给英国同样的好处,用形象的话说就是“利益均沾”。“片面”,就是说这个特权是单方面的,英国在大清国境内有特权,清朝在英国境内可没有特权。

我们说过,商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设计“最惠国待遇”的目的,原本是要保证各个国家(比如西方各国)在某国(比如大清国)内的竞争是公平的。清政府不能通过关税等手段偏袒某个国家,不能对英国的商品征税多,对美国的商品征税少,各个国家都得是一个待遇。但是清廷在枪炮之下被迫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原本就没有平等可言,“最惠国待遇”也就变了性质,英国要求这一条是为了在将来其他国家的对华侵略中不吃亏。

为了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英方费尽心机,不惜迎合清方爱面子的心理,在递交给清方的文件中写上了类似“为了表示公平,清朝皇帝赐给其他国家的皇恩,我们英国也应该有”之类措辞谦卑的文字。这清方一看,我们天朝对待番邦向来“怀柔远人”、“一视同仁”,这正符合“朝贡体系”的一贯原则,也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最后一条是“领事裁判权”,又称为“治外法权”。

“领事”就是外交官,“领事裁判权”的意思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官府没有资格审判他,必须把这个人交给外国的外交官,由外国人自己处理。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就算在中国杀人放火,中国政府也不能判刑,外国政府就算把凶犯无罪释放,中方也只能干瞪眼。

毫无疑问,这是对一国主权极大的践踏。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条特权竟然是清政府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清方官员的思路是,这不五口通商了吗,还取消了官商,这下子外国商人乌央乌央地都随便上岸了。这么多外国人涌进来,语言不通,风俗奇怪,这该怎么管?清方官员聪明地想到:不如让外国人管理外国人,这就可以减轻中国官员的压力了呀——对于他们来说,百姓安危毫不重要,国家利益亦可出让,自己当官的风险最小、最省事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清方竟然主动提出要让英国人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一看还有这便宜事,当然乐得接受。用孟森先生的话说,这是“英所未请,中国强予之”!

基于类似的思路,英方还提出英国的军舰可以随意进出中国的通商口岸,理由是这样可以“管束本国国民”。清方官员一看,对呀对呀,这提议好呀,也答应了。实际上这等于让上述五个港口对英国军舰完全不设防,彻底失去了海上的防御能力。

另外还有一项《南京条约》没有写出的后果。在谈判前,英国政府曾指示谈判官员力求让鸦片贸易合法化,但这些条件又不能出现在正式的文件中——英国政府也知道走私毒品很不光彩。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前线官员早就给打怕了,所以清朝官员便向英方私下保证不再查禁英国的鸦片贩子。因此在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在中国并未合法,但实际上已经畅通无阻。这一恶果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到了民国的时候,民国政府想下大力气禁鸦片也禁不住。很多军阀和后来的日本侵略者为了赚钱,都种植、贩卖过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难以计算。

事情还没完。

清朝末年到中国做买卖的外国人不止英国一家,还有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等一大堆国家。这些国家互相之间矛盾重重,有时还兵戎相见。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图谋都一样,都是想扩大自己的利益。

英国和清政府开战的时候,其他国家都在围观。现在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美国和法国一看机会来了,都跳出来找清政府要求获得和英国相同的权力。从法理上说,中英战争关美法两国屁事,清政府完全可以拒绝。但是清政府认为假如拒绝了美法,这两个国家可以找英国打掩护,伪装成英国人谋取贸易利益,这样美国和法国会感谢英国人。假如我们同意美法的要求,美法二国或许能对清政府有好感,帮助清政府说话。另外,清方还考虑到反正贸易利润就那么大,让给一家和让给三家的损失都一样,还不如让给三家让三国去争抢。

鉴于这些理由,清政府痛快地答应了美国和法国的要求,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内容除了没有赔款和割地外,其余特权同中英条约类似,有一些特权甚至比中英条约还过分。条约签订后,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把自己的特权也相应扩大了。

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极为不平等的条约,在当时的清廷看来竟然成了中外关系的惯例。后来,又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这些从未参加过战争的国家(甚至其中一些真打也未必打得过清政府),也都争着要和清廷签约,清廷也分不清谁是谁,一看全是黄头发的外国人就都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从此以后,清政府自以为豪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中国进入了和外国不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时代。 QJIcYfW3Z08jfkwjXTHj8KRYfTAW3O1jtRm74sgMBIRPImb7x2MMc4DqLCNJ80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