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争的过程大家早已知道:英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清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呢?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英军的武器装备虽然比清方强,但是双方的差距并没有大到“大刀长矛对抗枪炮”那么夸张的程度。这并不是一场冷兵器面对热兵器的战斗。中国军队早在明代就已经普遍使用火器,清军也不例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的军舰和海防要塞的主要武器都是火炮,还有约一半的步兵装备了火枪。

我们来具体比较一下双方的武器。

在鸦片战争中,双方主要使用的武器分军舰、火炮和枪支三类。这里主要以枪支为例子说明双方的装备情况,军舰、火炮的情况大同小异。

清军步兵的单人火器主要是“火绳枪”,又称为“鸟枪”、“鸟铳”。另外还有需要两个人抬的大号火绳枪,称为“抬枪”。

顾名思义,“火绳枪”的枪身上有一根长长的绳子,这根绳子事先经过处理,烧得非常缓慢。在打仗前,士兵先用明火把这根绳子点燃,夹在枪身上的一个小夹子上待命。战斗时,首先装好子弹和火药,然后瞄准、扣动扳机,这个小夹子就会把燃烧的绳子按到枪身上,点燃枪身上的火药,就可以发射弹药了。

不难想象,火绳枪用起来非常麻烦。士兵必须估算好开战的时间,在开战前提前点燃火绳,如果战斗时间太长,火绳烧没了,那还得重新准备一根。火绳还容易熄灭,没法在雨天和大风天使用,还会在夜间暴露射手的位置。

英军使用的是“燧发枪”。顾名思义,子弹是靠“燧石”击发的。我们看武侠电影,侠客要点火的时候常常从兜里掏出两个东西打了几下,火就点着了。这两个东西,其中一个是块金属板,另一个就是“燧石”。燧石和金属用力敲击能够产生火花,可以方便地点火。

燧石比火绳方便,可是敲击燧石需要用力呀,打仗的时候要是抡起胳膊去敲打枪支,那还怎么瞄准呢?燧发枪的关键就在于使用了弹簧。弹簧可以储存动能,有了弹簧的帮助,手指一扣动扳机,燧石就能重重地打在金属板上,冒出的火星点燃火药,子弹就能打出去了。

所以燧发枪比火绳枪先进得多,只要装好子弹后,随时都能发射,也可以在大风天和夜间使用。如果有钱,你甚至可以随身带上好几支装好子弹的燧发枪,遇见敌人“砰砰砰”一口气连打好几枪。

燧发枪本身就比火绳枪先进,西方的工业技术还远超中国,制造工艺更加精湛,火药爆炸力更强,所以英军的火枪要远比清军的更精准、点火率更高、射程更长、子弹威力更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燧发枪和火绳枪还算是同一个时代的武器,它们都属于“前膛枪”。也就是说,子弹是从枪口的位置装进去的。在每次开枪之前,要先从枪口装入火药、弹丸,用通条压实,再在枪身部位装填火药。打完一颗子弹后,上述步骤还得重复一遍。

前膛枪的射击精度很差,装填速度慢,单兵射击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如果你看过描述拿破仑和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电影,会发现那个时代步兵的作战方式非常有特色:士兵们排成密密麻麻的一排,听着鼓点慢慢接近敌方,双方靠近后听军官的口令,集体开枪射击。这种打法常被戏称为“排队枪毙”。你可能会吐槽:这些士兵怎么不知道卧倒呢?为什么不分散开冲锋呢?

这是因为前膛枪威力太弱。假如要像现代士兵那样排成分散的散兵线,隐蔽是隐蔽了,但会导致火力太弱,很容易被骑兵剿杀。在那个时代,没有排列成密集队形的燧发枪兵抵挡不住骑兵的冲锋

我们现代的枪械子弹本身就带有火药,从枪械的后半部分装入,这种枪称为“后膛枪”,威力远超前膛枪一个时代。军队普及了后膛枪后,单兵的战斗力猛增,骑兵逐渐被淘汰出战场。这个时候,才有了战壕、卧倒射击、散兵线等我们熟悉的现代步兵战术。

——我的意思是说,英军的火枪的确比清军要好很多,但还没有好到相差一个时代的程度,武器的基本技术是一样的。

军舰和火炮的情况也是类似。

军舰方面,因为常年的闭关锁国政策,清军的军舰大多是只适合近海航行的小船,吨位小、火炮少。开战后基本上在第一轮海战就被全歼,让英军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制海权。

但是,双方的军舰还都处在风帆时代,都是木头船(英舰用铁皮包裹)。真正划时代的蒸汽铁甲舰那时才刚刚出现。英军主力战舰都是风帆战舰,只有几艘小吨位的混合动力战船(即使用蒸汽机也使用船帆)从事内河战斗、交通、测量等辅助作战

火炮方面,清军的火炮和火药质量都很差。炮身基本不能转动,射速慢,射程近,威力小,损坏率高,就算打中了英国军舰,也只能打出一个小洞,不伤筋骨。但是在登陆战中,清军火炮的弱势可以靠工事弥补。因为舰载炮有军舰吨位的限制,不能安装太重的装甲,陆地上的岸防炮可以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如在厦门之战中,清军用最坚固的花岗岩建造火炮工事,直到战争结束,这一工事也没被英军的火炮摧毁。

炮弹方面,清军使用的主要是实心炮弹,英军已经使用了能爆炸的炮弹。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不易控制爆炸时间,英军还是有相当比例的炮弹是实心弹。

其实,工业时代对军事实力影响最大的技术不只是火器,还有电报和蒸汽机。这两项发明划时代地改变了军队的通信和交通能力。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军队听得更远、走得更快、后勤补给更及时,和旧式军队相比,就如同在网络游戏里开了外挂——今天网络游戏里最常见的外挂,也不过就是“透视”和“加速”两个功能嘛。可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电报还没有发明,铁路还不普及,蒸汽船也只有零星的几艘。

我的意思是:在我们的印象里,鸦片战争的场景是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清军自杀一般地冲向敌人的枪口,这种场景当然有 ,但不能代表战争的全貌。英军的装备的确可以随便吊打清军,但不是说清军就没有打赢的可能,毕竟那是个骑兵面对步兵还能保持优势的时代。后来的抗日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国和对手的装备都有很大的差距,有时甚至是拿着步枪的步兵和随叫随到的火炮、坦克、空袭、空降之间的差距,技术差距更大。可是在这些战争里,中方并不是处于完全挨打的境地。 e/U2mFZp30YZ01+VBNLHhYzLINu767cw+bgFyxmWSQ7Z4+eD0xEwiizAfsKozl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