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思考的必要性是由大脑工作的方式决定的。 作为信息处理系统,大脑虽然很高效,但也有特定的局限性。大脑的这些局限和其优点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大脑的局限和优点都是由大脑系统的本质决定的。想要剔除其局限性只保留优点是不可能的。水平思考,就是在保留优点的同时努力弥补其局限性。
沟通就是信息传递。想让某人完成某事,你可能会给对方详细的指令,明确地告诉他具体要做什么。这种做法虽然能保证准确性,但可能很浪费时间。如果能只告诉对方“去执行方案4”,那就简单多了,这一句话就代替了几页纸的文字说明。军事领域用代码表示某些复杂的行为模式,只要说出具体代码,就能启动整个行为模式。计算机也是同样的原理:将常用程序存储到命名好的文件夹中,只要输入程序名称就能启用整个程序。在图书馆找书时,你可以详细描述自己要找的书,提供作者、书名、主题、大纲等信息,或者,你也可以只提供这本书对应的馆藏目录代码。
用代码沟通的前提条件是预先设定好模式,事先制定高度复杂的模式,然后编上代码名称。这样沟通时就不需要传输所有信息,只传输代码名称就够了。这种代码名称作为触发词,能用来确定并调取你所需要的模式。这种触发词可以是真实的代码名称,如影片名称,也可以是能让我们联想起其他信息的部分信息。例如,有人可能想不起来某部影片的具体名称,但如果他说:“你记不记得有部朱莉·安德鲁斯主演的片子?她在里面扮演一位在非洲照看孩子的家庭女老师。”影片剩下的信息呼之欲出。
语言是最明显的代码系统,词语本身就是触发器。所有代码系统都有明显的优势,使用代码系统可以很轻松、省时省力地传递大量信息。通过代码系统,可以快速地识别出某种情形并做出适当反应,不需要核实所有的细节;也不需要等到情况充分发展,就能借助早期现象辨认情形进而做出适当反应。
人们通常认为沟通是双向的:有人发出信息,有人识别信息。轮船桅杆上旗帜的排列方式是有意义的,知道代码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懂代码的人也会从派对或加油站随意排列的装饰旗子中提取出信息。
沟通也可能是单向的流程,如与环境沟通。我们会从环境中收集信息,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有人故意放在那儿的。
如果让一群人观察随机排列的线条,他们很快就会开始总结重要规律。他们坚信规律是刻意编排的,看似随机的排列实际上并不随机,而是隐含了特殊的规律。研究人员要求学员对响铃做出某种反应,虽然响铃的间隔是随机的,但学员很快就相信,响铃的方式是有规律的。
用代码或预先设定的模式沟通,前提是要事先建立一个模式目录。这就好像图书馆要先整理好馆藏目录,读者才能用图书编码调取书籍一样。如前文所述,每种模式不一定要对应实际代码,模式本身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用来代替整体。如果听到“约翰·史密斯”的名字就认出某人,用的就是代码名称。但如果在派对上听到他的声音就认出来这个人,用的就是模式的组成部分。图1-1中是两种常见图案,每个图案都被幕帘遮挡住一部分,但我们很容易就能通过露出来的部分判断出整体的图案。
图1-1 通过部分判断整体图案
大脑是模式制作系统。大脑这个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就是创建模式并识别模式。这种行为取决于脑部神经细胞的功能布局。
大脑之所以能在与环境的单向沟通中保持高效,是因为它能创建、存储并识别模式。有几种模式可能扎根于脑海中,表现为本能行为。但和低等动物相比,本能对人类并没那么重要。大脑能接受被灌输的现成模式,但它最重要的特征,是能独立创建模式。大脑创建模式的方式将在其他部分另作讨论。
大脑系统能自行创建并识别模式,所以能高效地与环境沟通。模式只要明确就行,对错并不重要。鉴于模式都是大脑创建与虚构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大脑运行是错误的。一旦模式形成,筛选机制会按照功能(恐惧、饥饿、口渴、性欲等)给模式分类,将对生存有用的保留下来。但首先要形成模式,因为筛选机制只负责筛选,不能创建或调整模式。
读者可以想象秘书主动管理归档系统、图书管理员主动制作馆藏目录、计算机主动整理信息的场景。但大脑并不是主动整理信息,信息会通过自我整理组成模式,大脑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它只提供信息自我组织的机会和环境。这种特定的环境就是具备特定特点的记忆表层。
记忆是任何已发生、并非完全未发生的事物,记忆的产物就是留存下来的痕迹。这种痕迹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记忆表层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进入大脑的信息会改变神经细胞的行为,进而留下痕迹。
我们可以将记忆表层想象成地表,表面轮廓就相当于降雨经年累月留下的记忆痕迹。降雨形成涓涓细流,汇聚成小溪,再奔向大河。排水模式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巩固加深,因为雨水汇入水道之后,会将水道冲刷得更深。雕塑地表的工作确实是由降雨完成的,但降雨雕塑地表的方式,则是由地表的反应所决定的。
地表的物理特征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雨对表面的影响。表面的性质决定了会形成什么类型的河流,露出地表的岩层决定了河流的走向。
我们再来想象雨水掉落在均匀表面的情形。用一浅盘果冻来举例。热水滴落在果冻表面会导致一部分果冻融化;而水柱倾泻下来则会在果冻表面留下浅坑。第二勺水如果落在第一勺旁边,就会流到第一勺留下的浅坑中,加深浅坑,同时还会在周围留下新印记。如果之后接连不断地倒热水(上一勺冷却后马上再倒一勺),就会将果冻表面雕塑成高低不平的形状。均匀的果冻表面提供了一勺勺热水组建模式的记忆表层。虽然表面轮廓是降水造成的,但轮廓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决定水的流向。轮廓的最终模式取决于一勺勺水倒落的位置和顺序。同样的道理,大脑的最终模式取决于进入信息的本质和到达的次序。果冻为信息自组织模式提供了环境。
被动的自组织记忆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正是因为这个,一次只能往果冻表面倒一勺水。被动的记忆表层为什么注意力有限,具体的机理原因就不在这里介绍了。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意味着,在任何一个时点,只有一部分记忆表层能被激活。具体是哪个部分取决于大脑记忆表层当时及不久前受到了什么刺激,以及表层当时的状态(也就是说表层过去经历了什么)。
有限的注意力时间会带来重大影响,因为这就意味着被激活区域是一个单独的连贯区域,也是记忆表层最容易被激活的区域(相当于果冻模型中最深的浅坑)。最易激活的区域或模式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最经常遭遇的,在记忆表层留下印迹最多的。大脑倾向于使用熟悉的模式,随着不断使用会对这些模式更熟悉。大脑以这种方式逐渐积累预先设定的模式,由此产生的模式库就是代码沟通的基础。
因为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所以大脑被动的自组织记忆表层同时也是自我最大化的系统,于是大脑中的选择、拒绝、组合和拆分过程成为可能。这些过程赋予大脑强大的计算功能。
图1-2中展示了两块塑料薄板的轮廓,要求测试者将其摆放好,组成易于描述的图形。测试者通常会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排列图形。接下来再添加一块塑料板,要求不变。测试者会直接将其放在正方形的一侧,组成一个长方形。现在又加上两块板。先将两块板拼合起来,再和之前的长方形组合,形成一个正方形。最后再加一块板。测试者会发现,这块新板放哪儿都不合适。虽然之前的每个步骤都操作正确,但操作却无法继续下去。因为按照现在的形状,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放这块新板。
图1-2 塑料薄板摆放过程
图1-3展示了排列塑料板的另一种方式。按照这种新方式,所有塑料板都有合适的位置,包括最后一块。但很少有测试者会尝试这种方法,因为正方形比平行四边形更显而易见。
图1-3 另一种摆放塑料板的方式
如果测试者一开始就组合成正方形,就必须在之后的某个阶段重新将塑料板排列成平行四边形,否则无法继续。因此,虽然我们可能在每个阶段都正确,但我们还是要将信息打乱后重组,才能推进下去。
我们用塑料板演示了自我最大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在该系统中,任何时刻掌握的信息都会按最佳方式排列组合(也就是生理学上最稳定的方式),新涌入的信息会被添加到已有排列组合中,这与添加更多塑料板的过程大同小异。但是,能在某几个阶段理解已有信息,不代表能持续下去。可能在下一个时刻,我们就不得不打乱现有模式。因为如果不打破之前一直管用的旧模式并以新方式重组旧信息,我们就无法继续。
自我最大化系统必须每时每刻都合乎逻辑。该系统的问题在于,信息到达的顺序决定了排列组合的顺序,因此,系统通常不会按照最佳方式排列信息,因为最佳排列方式和信息片段到达的先后顺序无关,如图1-4所示。
大脑是一个累积记忆的系统,它在对概念、观点等信息进行排列组合时,通常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信息。图1-4说明,大脑利用信息的惯常水平明显低于理论最佳水平,只有通过重构洞察力才能接近最佳水平。
图1-4 大脑利用信息的一
和塑料板一样,已有信息通常也有不同排列方式,也就是可以切换为其他排列方式。这种转换常常突然发生。暂时性的转化会产生幽默,永久性的转换会产生洞察力。有趣的是,我们对洞察力式的解决方案做出的反应通常是放声大笑,即便解决方案本身并不可笑。
一名男子从摩天大楼楼顶一跃而下。有人听到他在经过三层楼的窗户后喃喃自语:“目前为止还不错。”
丘吉尔先生用餐时坐在了阿斯特夫人旁边。阿斯特夫人转身对他说:“丘吉尔先生,如果我嫁给了你,我会在你的咖啡里下毒。”丘吉尔先生转过身答道:“夫人,如果我娶了你,我会喝下这杯毒咖啡。”
有人看到一个警察沿着主街往前走,手里还拉着一段绳子。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拉条绳子吗?因为,你能推动绳子吗?
在上述每个情境中,讲述者都先以某种方式组合信息以制造某种预期,之后再突然打破这一预期。但这种出乎意料的发展,实际上只是换一种方式组合信息。
幽默和洞察力是信息处理系统的两大特征,这两种过程都很难刻意激发。
前文已经介绍过预设模式信息系统的优点。这些优点基本体现在快速识别、快速反应上:只有能迅速辨别出寻找的目标,才能高效探索周围环境。当然,这一系统的缺陷也同样明显。大脑信息处理系统的部分缺陷总结如下。
1.因为模式会控制注意力,所以一旦形成就会越来越固化。
2.模式一旦形成,就极其难以改变。
3.被组合到某一种模式中的信息难以用在另一种不同的模式中。
4.中心化趋向,即类似标准模式的模式会被视为标准模式。
5.可以通过分割形成某种模式,但分割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的。一个连续整体可以被分为独立的单元,这些独立的单元随着发展渐行渐远,它们会自我延续。也就是说,这种分割即便失去效用也仍会延续,还可能进入无法发挥效用的领域造成干扰。
如图1-5所示,我们会习惯性地将正方形分割成方块,如(a)图所示,但方块很难用于(b)图。
图1-5 分割和模式的形成
6.系统有明显的连续性。在某个节点略微发散就会造成明显差异。
7.信息到达的顺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列方式。因此,任何信息排列方式都很难代表现有信息的最佳排列方式。
8.我们倾向于从一种模式突然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中间没有平稳过渡的过程。这就好比有两个稳定位置的墨水瓶,如图1-6所示。随着从一个稳定模式转换到另一稳定模式,变化就突然发生了。
9.即便两种竞争模式差别再细微,人们选择一种模式时也会彻底忽略另一模式。
图1-6 模式的突然切换
10.人们带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向,即走向某一个极端,而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某个平衡点。
11.模式一旦形成会不断放大。这意思是说,单个模式串联在一起,会形成越来越长的序列,这一序列如此强大,它自己就构成了一种模式。系统中没有任何元素能打破这个长长的序列。
12.大脑是一个制造陈旧观念并应用陈旧观念的系统。
水平思考提供了重构洞察力、摆脱陈旧模式、重新组合信息的方法,以打破上述局限。为实现这一目标,水平思考会利用这种系统自身的特征。比如,随机刺激只对自我最大化系统才有效,而破坏和激发只在重新组合信息以形成新模式时才管用。
大脑以其特有的方式处理信息,该方式效率很高,并且有巨大的实用优势,但也有局限,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大脑擅长建立概念模式,却不擅长重构模式以便及时更新模式。正因为存在这些固有局限,我们才需要水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