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关于本书

本书不是为了介绍一个新课题,也不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某个领域的最新进展,而是供读者使用。读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老师也可以用在学员身上。

年龄

书中介绍的都是基本流程,适用于所有年龄和所有教育程度的群体。我曾将最初级的演示用在计算机程序员等人群中,而这些人并没有觉得浪费时间。越是见多识广的群体,就越善于透过具体的演示方式总结过程。年龄偏小的群体可能只会注意题目本身,而年龄偏长的群体则会更关注题目背后的要点。较简单的题目适用于所有年龄的群体,而较复杂的题目可能只对较年长的群体有用。

年龄偏小的群体中,视觉形式明显比语言更有效,因为儿童总在试图用视觉方式表达,同时也试图理解用视觉方式表达的东西。

水平思考过程对从七岁的孩子一直到大学生群体都适用。这个群组的年龄跨度似乎很大,但水平思考过程原本就和逻辑思考一样基础,这种适用性明显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年龄段。同样的道理,水平思考也适用于各种独立学科,它的应用甚至比数学更广泛。无论一个人学的是理科还是工科,是史学还是文学,都能运用水平思考。正是因为这种普适性,阅读本书不需要有任何特定的学科背景。

一个人从七岁开始就应该尝试培养水平思考倾向并将其作为一种思考习惯。本书介绍的理念能否实际应用于某个年龄段的群组,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有经验以适当的方式展示书中的内容。老师在这方面常犯两种错误:

1.想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会水平思考,不用细细讲解。

2.想当然地认为水平思考是一门特殊学科,对一些人不适用,没有帮助。

本书中实践的部分越往后越复杂(这部分内容与为老师准备的背景材料是分开的)。整体来看,第一部分实践材料适合七岁的儿童,而后续部分则适合所有年龄层。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部分只适合儿童或后续部分只适合成人,而是意味着总有办法将水平思考的态度清楚地解释给任何年龄层的人。

形式

和逻辑思考一样,水平思考也是一种有时可运用某些技巧的一般思考方式。但是,水平思考的教学,最好能在正式环境下使用特定的材料和练习来教授,这样才能促进水平思考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正式环境,当事人就只能在水平思考发生时得到些许的鼓励和表扬,这两个过程对习惯培养都没太大帮助。

为水平思考教学留出固定时段,比尝试在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相关原则明显更有效。

如果水平思考不得不和其他科目教学穿插在一起,老师应该在整个课时中抽出固定时段(即便主题是一样的,也应该与课程的其余部分区分开)。

只要每周抽出一小时,就足以培养水平思考倾向(读者也可以凭喜好称其为创意思考倾向)。

本书的实践部分包含几方面。我不建议读者按每节课一章的速度逐一学完,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没有任何效果。读者应该反复运用每章的基本框架,直到熟练掌握整个流程为止,可以用几个课时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学习一章。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虽然在不断变化,但训练的水平思考过程是不变的。熟记每个流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水平思考。在培养水平思考倾向的过程中,深入练习一种技巧或者是简单练习所有技巧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这些技巧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真正重要的是技巧背后的思考方法。但仅凭他人鼓励和自身意愿是不够的,因为想要培养一种技能,必须要有练习技能的正式环境和可用的工具。要掌握水平思考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运用水平思考相关工具的技能。

材料

本书收录的很多例子看起来简单、不真实。确实如此。因为我使用例子的目的是清楚地呈现思考过程的一些要点,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鼓励读者深入审视自然的思考行为。寓言和传说的实际内容远不如其要传达的中心思想重要。同样的道理,我也希望能通过简单的例子来阐明重要的观点。

遗憾的是,大脑并没有所谓的开关。我们无法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使用一种思考模式,处理次要问题时再切换到另一种模式。

无论问题的重要程度如何,大脑的思考系统都会按同样的方式运行,这是人的大脑的特性。在重要问题上,大脑的思考过程可能会受情绪因素的影响,这些情绪在处理次要问题时不会出现。但情绪影响的唯一结果,就是思考的过程变得混乱。也就是说,大脑在处理次要问题时的缺陷与在处理重要问题时的缺陷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简单而虚构的题目能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交代清楚流程。我们能从题目中提炼过程,就好像透过代数式中的各种符号总结出数量关系一样。

很多题目采用的都是视觉甚至是几何符号。我特意这样安排,是因为使用语言表述可能会引起歧义。词汇本身就是对信息的提炼与固定。在讨论思考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回归情境本身,因为描述性语句中的用词隐含了描述者的视角,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思考方式的影响。想要尽可能贴近原始情境,避免思考方式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视觉和几何符号来呈现,因为这两种符号更明确,处理起来也更简单。语言表述不仅涉及视角和用词的选择,而且含义上的微妙之处可能会造成误解。而视觉呈现则不具有任何意义。情境就摆在那里,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即便他们后续采取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有差别。

如果读者能理解虚构的符号演示所阐释的原则,并按推荐流程多加练习,就可以开始处理实际问题。这就像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数字、符号及人为的问题来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原理应用到重要问题上,是一个道理。

本书提供的材料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材料只用来举例。读者在阅读和学习水平思考的过程中必须自己补充材料。

视觉材料

读者可以收集与使用下述素材。

1.在递进式摆放卡片的环节,读者可以自己设计卡片的形状,也可以构思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阐明同一个原理。此外,如果你是老师,还可以鼓励学员自己设计新图形。

2.可以从报纸和杂志上剪取照片或图片。这些素材在培养用不同方式看待和解读情境的能力的环节能派上用场。当然,对图片的说明性文字要事先去掉。为方便使用,还可以将图片粘贴到硬纸板上。如果一份杂志上有好几张有用的图片,可以多买几份以供长期使用。

3.学员自己就可以提供动态场景或人物的速写。一名学员提供的速写可以作为其他人的素材。速写的复杂度或准确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人观察画面的方式。

4.在用图纸来呈现设计的环节,可以将图纸保存好,用作现有及未来学员的素材。

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包括书面形式的文字、语音或录音材料。

1.书面材料可从报纸或杂志中摘取。

2.老师可以就某个主题写一篇观点明确的文章,用作教学活动中的书面材料。

3.学员针对某个主题完成的短文也可用作书面材料。

4.语音材料可从广播节目、广播节目录音或模拟演说录音中摘取。

5.语音材料也可由学员自己提供,教师可以让学员谈一谈对某个主题的观点。

问题材料

问题适用于鼓励谨慎思考。要让读者马上编出一个问题并不容易。问题可以分为几种。

1.一般性的全球问题。如粮食短缺,这种问题明显属于开放性问题。

2.较直接的问题。如城市的交通管控,这种问题都是学员能够直接接触到的。

3.直接问题。这种问题涉及学员在学校的日常交往。如果确实是私人问题,最好的方式可能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

4.设计与创新问题。这种问题对成果有明确要求,通常涉及具体物品,但也有可能涉及组织管理或观点。例如,你会如何管理一家超市或幼儿看护中心?

5.封闭性问题。这种问题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找到答案,按照固定的方式来采取行动,就能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实际问题(如怎样搭晾衣绳),也可能是虚构问题(如怎样在明信片上挖一个足够脑袋伸进去的大洞)。问题的来源有很多:

●大致扫一眼报纸就能发现很多全球性或较直接的问题(如罢工)。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诸如如何改善铁路服务效率)。

●学员本身也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向学员征集问题,然后将问题整理到一起。

●构思设计问题时,可以随便选一种物品(如汽车、餐桌、书桌),然后思考如何改良它。将过去通常是手工完成的任务交由机器来完成,或者是寻求一种更简便的完成该任务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复杂的设计问题。

●封闭性问题很难找。这种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答案,而且寻找答案的过程要有一定难度才有意思,找到答案时还要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一些经典的问题可能早就被讲滥了。去找益智图书也不是好办法,因为这类图书中的很多问题讲的都是普通的数学技巧,和水平思考没有任何关系。设计封闭性问题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挑选一些普通任务,然后限制起始条件。比如,如何不使用圆规画圆。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问题,设计者应该自己先尝试解答,然后再给别人出题。

主题

有时候,我们只想思考某个话题,顺着这个话题(如杯子、黑板、书籍、加速、自由、建筑)深化和发展观点,不涉及任何具体问题或观点的表达。这种话题找起来很方便。

1.观察周围环境,随便挑个物品,然后提炼出一个主题。

2.浏览报纸,从报纸标题中提炼主题。

3.要求学员提供主题。

趣闻与故事

想要阐明水平思考的思路,趣闻和故事是最好的途径,但找起来很难。

1.可以从寓言集或民间故事中搜集(如《伊索寓言》《阿凡提故事》)。

2.可以将亲身经历、他人的遭遇、新闻事件记录下来。

材料集

找到符合要求的素材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最好养成日常积累材料的习惯:新闻简报、图片、问题、故事、趣闻、学员提出的主题和观点都是很好的素材。只有平时注意积累,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我们可以借助使用素材的过程了解哪些题目最有用,还可以预测对题目的标准答案。趣闻、故事和问题要能凸显有关水平思考的要点。主题要保持中立性,要具体到能激发明确观点,宽泛到激发多种观点。图片要允许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一个男人拿着一盒牛肉罐头的图片符合要求;消防员灭火的图片则不符合要求;一位女士照镜子的图片可能有很多解读方式;警察逮捕犯人或士兵沿街道行进的图片也是如此。如果你自己就能想出来至少两种解读方式,那么图片肯定符合要求。

相反,语言材料应尽可能明确。文章一定要观点鲜明,即使观点偏执也没问题。因为笼统而缺乏观点的评述并没有太大用处,只能为考虑某个主题提供背景信息。

和数学等其他思维方式一样,阐明水平思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抽象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实际参与。我们可以从抽象的几何图形入手,然后再将过程应用于更实际的情形。不断回到简单图形上以关注过程这种做法很有效,因为如果我们一味地专注于现实情形,就会看不清原理的本质。另外,在考虑真实情形的过程中,我们思考问题时可能会过分专注于获取更多信息,而水平思考的重点,在于调整思路。

水平思考的特殊性

水平思考是思考过程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将水平思考分离出来独立教学的想法似乎很不实际。但这样做也有道理,因为水平思考的很多方法和其他思考方法是对立的(这是由不同思考方式的功能决定的)。除非将水平思考和其他思考方式明确区别开来,否则可能会造成水平思考引起怀疑进而破坏其他思考方式教学成果的错误印象。如果能将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区分开,我们就能避免这一误区,就能充分认识两种思考方式各自的价值。水平思考并不是对垂直思考的挑战,而是通过加入创造力从而提升垂直思考效果的一种方法。

无法保证水平思考的独立性还会带来其他风险,那就是造成水平思考可以穿插在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不需要为其独立开设任何教学活动的错觉。实际上,这种态度大错特错。每个人都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一直在应用水平思考,也在鼓励大家应用。这种错觉很容易出现,但事实上,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本质截然不同,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同时兼顾。而只在教学过程中稍微涉及水平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有效运用水平思考方法,我们首先要培养相关能力,而不是只将它看作一种备选的思考方式。

本书章节安排

每章都包含两部分:

1.该章所讨论的方法涉及的背景素材、理论和本质。

2.尝试并应用该章所讨论的方法会用到的实际练习。 Cmsfv98d8eX5o+26qz0k14hnFHGYH5uYi2IQ919caPg/6aRsmgxIhad3XG0s5V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