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 序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接纳力》第一册于2016年2月上市,当年便加印6次,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评审推荐的“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可见浩途家庭俱乐部历经十年几千人行出来的路与万众的心路历程是契合的。在各种渠道都有不少妈妈反馈:“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是啊,我们都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上的印记多有相似。

随着各种讲座、微课、21天接纳力体验营、拂尘拆台进阶班等活动的开展,我接触到更多的妈妈群体。真的很想抱抱每一位妈妈,大家都太不容易了。关心则乱,当了妈妈,无论多么强悍的女子,都多多少少有过焦虑,生怕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让孩子没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没能融入集体……从此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和幸福。

可是,如果妈妈的心总在慌乱的状态,孩子能获得幸福吗?

说实在话,在育儿路上,我的心也慌乱过。感恩近期参训与我结缘的妈妈们,就像一个高倍数的放大镜一样照见我的经历,让我清晰地看到,习得接纳力的过程是一个让我的心安定下来的过程。感恩这份馈赠,现在是时候将我在放大镜里看到的一切回馈给大家了。

img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当思维发达的时候,也许心却在悸动中

十年前,我在外企做全球商务分析师的时候,颇以自己缜密的思维为傲。我喜欢我的工作,每到一个国家,组织当地公司的各部门代表开会,我和团队将End to End(从头到尾的)业务串起来,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设计将公司整体的业务效能提升。

那个时候,为设计一个滴水不漏、能容纳各种场景的应用系统,我很警觉,极力捕捉哪怕一丝的逻辑漏洞。我喜欢思辨,在系统实现之前会先在脑子里盘算各种可能性。

因为这样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养育孩子,我很自然也会用到这种算无遗策的思维方式。

万一孩子有什么待开发的兴趣,我没有及时提供条件,错过了他最佳学习的时机怎么办?这个念头一起,我便尽我所能开始给他提供各种条件。

记得在龙儿三岁的时候,我连续两个月每周六带他去体验一种兴趣班,看看他对什么感兴趣;每周日带他去博物馆或者郊外,让他接受文化和自然的熏陶。而他却越来越被动,每周带他出去博他欢心的难度越来越大。

记得龙儿不到四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爱玩木棒,舞起木棒来颇有密不透风、泼水不进的劲头。难道儿子竟然是练武的奇才?于是,那个周末我马上报名带他去体验一个跆拳道儿童班。我还清楚地记得跆拳道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摆放了一些蒙台梭利的木制教具。龙儿一进门就被那些木块吸引了,直奔而去,蹲坐在那里开始玩。无论教练如何诱导,龙儿对场中央的训练过程都视而不见,只顾全身心地摆弄着木块。直到一个小朋友课间跑过来一脚踢翻了那些木块,龙儿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对我说:“妈妈,咱们走吧。”好像那一刻,他已经玩累了,但自己尚不忍心中断这个过程,那个小朋友的打扰恰好解放了他。我便站起身陪他走了。

在陪伴龙儿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嘀咕着:“瞧瞧人家孩子,怎么就愿意跟着教练做动作呢?这孩子,说好了是来体验跆拳道的,怎么这么不懂事呢?真想把他拎起来,先练了拳再玩!”但在行动上我没有对龙儿进行干涉。这点需要感谢我的职业素养,那就是重视用户需求。在管理界有个说法叫作“用户的需求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于是,我像潜伏在龙儿身边的卧底,用心琢磨着怎样能够创造他内心的需求,让他更愿意接受外界的调教。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用心一定是被龙儿感应到了,他竟然没有表露出对任何兴趣班有兴趣。

如果他表示了兴趣,而我给他报了名,我肯定也会面临很多妈妈遇到的纠结。“哎呀,最初是他同意报名的,现在他又不肯去了。难道就任由他这样半途而废?”几年前,我受邀去做讲座的时候,曾干脆地回答道:“兴趣班是以兴趣为主的,没兴趣就不去了呗。”现在想来,是因为我在这件事上没有遇到两难境地,才会如此无关痛痒地解答。

最近有位妈妈问我:“孩子报了钢琴班,却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练琴,我担心孩子就此生疏了,上课时被老师批评再丧失了信心。我这心里百爪挠一般,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想催他练琴又怕他反感;说要给他停了课索性别上了,他还不同意。你说怎么办?如果就不管不顾地给他停了课,长大后他会不会怪妈妈当年没有逼他坚持下来,明明他是那么喜欢弹钢琴。”

……

类似的两难境地,每个妈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已经在这世上行走了三四十年的我们,思维发达,孩子的一个行为刚一发生,我们的最强大脑已经能推演出各种可能的不良后果及相应的防御机制。

这个时代流行着一种观点:孩子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一定出在家长身上。这句话本质上没有错,但是这句话被我们的大脑利用来抽打我们的心。孩子的行为稍微与预期不同,心就被大脑的警报搞得无法安定,在悸动中,焦躁地寻求着解决方案。

二、心做主人,告诉自己莫慌,一切都很正常

我也曾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求教专家,惶惶然生怕是自己不当的育儿方式造成的,直到有一天……

龙儿四岁那年上大班了,班里孩子的年龄从四岁到六岁不等。男生群体有一个领袖,是五岁半的冉冉。幼儿园老师也时常对冉冉说:“去把你的兵都叫来。”这更加确立了冉冉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地位。

实际上,真正被冉冉欺负狠的反而是冉冉的兵。龙儿当时智慧地保护着自己,游走在这个主流群体之外,没怎么受到影响。

没想到幼儿园召集班里男生家长开会,竟然将不在冉冉兵将行列的孩子们列入“弱势群体”,然后再根据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的逻辑,要求各位家长反思。

自此以后,我的心夺回了掌控权,摆正了心和脑的关系,不再任由大脑盲从专家、谎报军情。我摆正了家与校的关系——家校在育儿上好比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家长需要体贴校方的视角和努力,但方向还是需要自己把控。

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自创的摸栏杆游戏,每天晚上必定玩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孩子在外受到的压力得到了纾解和清理,孩子的心舒展开来,爱之杯被蓄得满满的。

当我的心笃定时,大脑便服帖了。大脑依然会收集、整理、归纳信息,比如:“龙儿的惯用手是左手,中国汉字的笔顺都是按照惯用手是右手来设计的,他这样会吃亏的。”“如果强迫惯用手从左手改为右手,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口吃。”“不管用哪只手,写出的字都要好看。在高考时,卷面很重要,老师可没有这个耐心,看不懂就直接算你答错了。”“对面有个书法班,听说是一个书法家开的……”

我的心淡淡地说:“所有信息均已收悉。目前一切都很正常。再探再报。”

“很正常”从此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

所以,每当我听到家长的各种问题时,总会先说一句:“很正常。”是啊,妈妈有焦虑很正常,因为爱孩子,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又不知道是不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是啊,孩子做不到很正常,他还是个孩子嘛。是啊,老公和你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很正常——他是一个不同的人,想法不同才正常。

当然,提问的人并不一定认同“很正常”,常常会举证更多以说明问题确实很严重。这时候,我通常会说:“你是对的。”是啊,你大脑的所思所想所举证都是对的。然后呢,你打算怎么办?我是在问:你的心打算怎么办?心才是主人!

我通常是这样做的。一旦感知到心在悸动,就是说心里觉得确实有问题需要处理了,我会第一时间安抚心:“有问题很正常,咱来世上活一回,如果遇不到问题不是白活了吗?一切来到身边的都是来成就咱的礼物,咱们看看需要做什么,能把这礼物收到!”于是,心便安定下来了,静定真的能生慧,处理问题的方法会从心间流出。

现在听到问题,我更愿意邀请当事人把心安定下来,静定生慧,答案必然在你心中。

三、心若安好,处处是晴天

得益于在浩途每周一次的沙龙,我的心越来越久地处于祥和安定的状态。这是一种习惯。

心若安好,放眼望去,处处都是晴天。

龙儿爸要求孩子做家务,他的口气依然有些催促和逼迫感。很正常呀,父亲就该有个父亲样,他真的很棒。

学校老师依然在群里发出各种信息:孩子在校的成绩和排名,家长需要督促的地方……老师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很正常呀。不是说老师要求什么我就要去做什么了,最根本的,我还是要当好孩子的妈妈。

孩子在玩iPad,没去做作业。很正常呀,他需要先放松,准备好心情再去做作业,他在练习如何掌控自己的每一分钟。这挺好的。

大脑依然在不断地收集信息,告诉我怎样可以更快、更多、更好地行事。这是大脑的功能使然,很正常呀,我听着就是了。祥和安定的心自有一份清明,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却也更为笃定。

育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每个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的。每件小事可能会带来伤害,也可以是教育的契机。

记得龙儿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测试时,看到“78-1”不知道怎么答,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有道题老师写错了。”他写给我看。我说:“没写错呀,这是七十八减一,你说等于几呢?”龙儿说:“七十八减一等于七十七。可是七十八不是应该这样写吗?”他写下了“7108”。

可见,上小学时,龙儿零基础。同时,我看到了他独立的思考能力。

我平和地向龙儿解释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只是人们偷懒,约定俗成可以省略这个10,直接将七十八写成78,而用7108代表七千一百零八。”

我借机向龙儿传递了这样的思维:知识类的学习很多是约定俗成。人掌握知识,是为了在现实世界中游刃有余,有一个与人交流合作的基础。

而如果我因为此事贬低孩子,认为他连这么点儿小事都不懂,那便是伤害了。

每个孩子都好比是不明品种的植物,不会依照某个标准来成长的。为人父母最根本需要修炼的能力就是接纳力。当我们不以某一种要求和条件来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时候,心中的清明能指引我们在应对育儿中的各类事情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b7s43kBME5e4EMSl1LTFmwFgBM7+u8Sc6bktlCUVuQK6UmpOQDfLkFTErZo8uQ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