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为崛起背后的艰辛

早在《财富》2013年7月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作为电信设备商的华为排名就超过了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近几年,华为一直是电信设备领域引领风骚的巨头。

华为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通过不断奋斗,取得了骄人战绩。2016年华为全年营业收入为5216亿元,这相当于其2012年销售收入2202亿元的2.36倍。也就是说,仅仅用了4年时间,华为的销售额就翻了两倍多。华为不仅在国内同行业销售中遥遥领先,在海外的创收也十分可观,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间,华为约有60%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仅2016年一年,其海外创收就达到约3120亿元。

这些成绩的背后,有着华为人不为人知的付出,一个又一个项目组像狼群一样奔跑在世界各地,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辛,隐忍而且迅猛。在华为还未取得今天的成绩时,任正非就对华为人强调过:“华为公司发展到目前的规模,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大。要么停滞不前,逐渐消沉,要么励精图治,更上一层楼,在世界一流企业之林占据一席之地。正所谓不进则退,成功不是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我们要将危机意识更广、更深地传播到每一个华为人身上。”

华为能取得如此成就,也离不开任正非对华为团队文化的塑造、对华为人职业人格的塑造。正如任正非在2001年年底发表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所说: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让华为人时刻对周围的环境充满警觉,同时也锻造了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可以说这是华为持续发展和壮大的根本。

华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与任正非一直灌输的危机意识和拼搏精神有关。任正非要求每个华为人都要时刻想到生存危机,并为目标去努力拼搏和奋斗。华为通过危机意识向员工传递压力,用压力促使员工保持动力,在不间断的危机感的刺激下,员工会迸发出无限的潜能来改善和提高个人及公司的绩效。

2001年任正非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其时樱花盛开、春光明媚。任正非有感于日本企业界的执着精神,日本企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漫长的10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目前仍然在苦苦坚持中。回国后,任正非充满感慨地写下了《北国之春》,文中写道:

谁能想到,这10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寒冷和最漫长的冬天。正因为现在的所见所闻,是建立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长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受尤深。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8年来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真是让人赞叹。日本一旦重新起飞,这样的基础一定会让它一飞冲天。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就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连续10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这个冬天太长了。日本企业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些什么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任正非敏锐地意识到,一个企业遇到困境、挫折,是否能够重新振作,关键在于人们是否能够坦然面对,并保持热情和信心。就如日本企业界那样,虽然身处危机,但斗志丝毫未减,反而更加努力,等待春天的到来。在华为,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冬天”意识,任正非指出:“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成立之初何尝不是从十分艰难的环境中走过来的,资源和技术缺乏,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创业初期,华为人凭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精神慢慢地扩大了华为的生存空间。

在华为刚创立的几年时间里,公司所有员工都生活在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因为公司生活条件艰苦,只能将一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作区,还要留出宿舍、仓库、厨房的空间。

在这层楼里,宿舍里要放十几张床,床不够时,就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在深圳这个炎热的南方城市,办公区和生活区都没有空调,只有吊扇消解酷暑。在工作异常繁忙时,很多华为员工可以一连几天足不出户。工作累了,就趴在桌上,或在地上铺上泡沫板、纸板,躺下休息会儿,醒来就接着干。很多员工在华为工作几个月后,对周围的交通、环境竟一点也不熟悉。到了1999年,很多华为高层还居住在郊区的民房里。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华为人将大庆人在困难时期创立的“先生产,后生活”的精神视为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和华为文化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华为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一步步走上了电信行业的顶端。

时至今日,任正非还多次用华为早期创业的经历来激励现在的华为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说道:“公司发展这么多年,员工绝大多数没有房子住,我们发扬的是大庆精神,‘先生产,后生活’。”

对于华为而言,一时、一事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什么,任正非深知,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规模、资金、市场份额都很小时,领导者容易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员工们也会有团结一致的斗志。然而当企业做大之后,领导者往往贪图安逸享乐,员工心态剧变,钩心斗角蔓延,企业凝聚力急剧下降。在此种状况下,企业、领导者、员工过往的成就都将最终湮灭。所以,对成功视而不见、充满危机意识,才可能使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继而获取更高的业绩和市场份额……

华为早期的程控交换机采用国外的用户电路套片,但它的故障率畸高。板子经常烧坏,且有时整个板子都会烧成灰烬。用户组一度不敢听到“雷”这个字。是继续使用国外的电路套片,还是自己研发?继续使用可以节省很多资源,自己研发则要跨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十分麻烦。后来,华为还是决定开发自己的电路套片,不能让雷声(雷击烧坏电路板)吓倒一片市场。之后,研究团队(用户组)几年如一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优化每一条电路,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质量上乘的电路套片,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在接下来的日子,用户组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改进用户板,提升其质量水平。

程控交换机是将各种电信业务传到终端的关键。由于外线电缆暴露的环境非常复杂,处理不好会导致雷电干扰、高压感应等干扰串入交换机,损坏用户板。

为了解决雷击问题,设计人员查阅资料,分析系列防护标准,深入维修工段,分析返回的失效用户板,进行失效模拟实验。最后,设计人员提出了几套防护方案。用户电路研究组与邮电专家一起进行测试,几经努力,终于设计出了有效的防护方案,长期困扰公司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华为人并没有沉浸在这些成就中,他们又将用户板的提升目标放在了降低成本与提高可靠性上……

华为人就是这样,对眼前的成就不沾沾自喜,总是考虑如何做得更好。在这个时代,要想一招制胜是绝对不可能的,唯有持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可以说,华为能一路走到今天,并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与任正非及华为人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着密切关系。 IArIjn5PcSvjZn0I5sx5ETNqSwo3AAmMHXGePdytG9V+QLf7NFsesYEXr93FzF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